?梁實秋在《送行》里寫道: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p>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要懂得珍惜主動靠近你的人,不要糾纏注定要走的人。 雪怕太陽草怕霜,做人就怕心受傷。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必須明白: 有些失望,在所難免;有些關系,不可高估。 1 做人,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孔子有云: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種修養,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是個傲氣十足的人,自以為飽讀經書,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有一天,蘇東坡哼著小曲,慢悠悠的走在田間小路上,忽然和挑著泥擔的村姑狹路相逢,兩個人互不相讓。 此時村姑提出,由她出一上聯,若蘇東坡能對出下聯,她便讓路。 村姑上聯為: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一聽,心想:子路,兒子的路,太氣人了。 但轉眼一想,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啊! 蘇東坡心急火燎地東張西望,百思不得其解。 兩邊在插秧的農夫還在笑話他,情急之下。 蘇東坡對了一句:兩旁夫子笑顏回。 話音剛落,又引來一陣哄堂大笑。 此時,東坡覺得很慚愧,自覺地站在一邊為村姑讓路。 蘇東坡最終為自己的孤傲低頭,也真正看清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們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不高看自己,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前行。 做人需始終保持一顆平淡、平靜、平和的心態,最終抵達內心的豐盈。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做過很多貢獻,享受著高官厚祿,但是做人非常低調。 他經常給弟弟曾國荃寫信,在一封信中寫了這樣一首詩: 左列鐘銘右讀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在信中告誡他的弟弟,不能因為做了一點成績而驕傲自大,功勞越大,越要學會謙遜做人。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 才華橫溢而又喜歡張揚的人,必定會遭到他人的不喜歡。 低調做人,看似降低了自己,其實是自己的人格得到升華。 做人,記得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其實你并沒有那么多觀眾。 2 做人, 不要把一切視作理所當然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愿意別人對你做的,你也不要對別人做。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將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愛人關系看得過于理所當然,并肆無忌憚的要求別人對自己好。 有人覺得做了丈夫,妻子應該理所當然的照顧自己; 成為父親,孩子應該理所當然的尊重自己; 談了戀愛,愛人應不顧一切的愛自己。 可是這世上任何一件東西,都不是理所當然得來的。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句話: “我們應該記得別人的好,然后加倍償還,而不是一味索取?!?/p> 懷著一種感恩、謙卑的心態,這才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很有愛心,自己的經濟條件也并不富裕,但對一個住在自己家附近的乞丐充滿了同情,每個月都要施舍給他100塊錢。 乞丐剛開始很感激。 兩年后,他因為自己老婆剛生完二胎,家庭開支比較大,手頭很緊,所以以后每個月只能給乞丐50元了。 乞丐非常生氣地對他說:“你憑什么拿我的錢去養你的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如同乞丐般需要幫助的人有很多,但能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激的人很少。 一旦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看做理所當然,人性的惡便開始顯現。 自古人心本為善,為人感恩福眾生。 人和人之間,要將心比心,這樣心和心才能靠的越來越近。 無論你輸掉什么,也不能輸掉感恩的良心。 感恩別人對自己的好,方能頂天立地,無愧于己。 3 做人,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 金庸說一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人生在世,誰會對誰一成不變,誰會陪誰走到永遠? 經歷的事多了,你就慢慢懂得了,能夠真心待你的人不多。 別對誰都掏心掏肺,別總覺得自己無可替代。 生命的列車一路前行,有人上來,有人下去。 能陪你走到終點的人沒有幾個,請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一個人的關系。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焦點效應”。 大意是人們高估了別人對自己的關注,每個人會把自己當作一切的中心,實際上在別人眼中,自己并沒有那么重要。 你以為的念念不忘,或許只是別人的轉身就忘。 老王和老李,曾經是無話不說的兄弟。小時候,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老王家里的經濟條件比老李好一些。 在那會,老王就經常背著家里人,帶上幾塊肉到學校里分給老李吃。 老李個子矮小,在學校受到欺負,老王也會出手相助。 一起長大的朋友,老王認為他們的友誼堅若磐石。 就在去年,老王的孩子生病住院,急需用錢,他理所當然的開口向老李借錢。 老李這時猶猶豫豫、支支吾吾,以自己還要開店為由拒絕了向老王提供幫助。 老王很失望,幾十年的感情怎么就打了水漂了呢? 老王的妻子淡淡的安慰了一句:“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一個人的關系。” 突然想起一句話:“我高估了我在你心里的位置,你看輕了你在我心里的份量。” 人與人相處,最好的心態莫過于: 親疏隨緣,愛恨隨意。 4 不要低估他人, 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 陳毅在《七古·手莫伸》一詩中的最后兩句是這樣寫的: 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謙遜會帶領我們走向成功,也更能體會他人的感受。 《易經》有云: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演員陳道明就是一位飽讀詩書的謙謙君子。 在熒屏上,他展現了光彩四溢的老戲骨風采;在生活中,他為人謙卑、待人友善。 當人人都稱他為“老師”時,他說:“演員是我的職業,做人,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p> 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才是做人最大的底牌。 一個謙遜的人,面相和善、容易讓人接近,會讓人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溫暖。 《了凡四訓》中有言:唯謙受福。 大意是,具備謙遜之心的人,是有福報的人。 人生在世,若用謙卑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了。 若用傲慢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會顯山露水,而是謙遜有禮,甘愿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 不高估人際關系,不低估人性規則。 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風光也好,富裕也罷,都別目中無人。 心懷謙卑,世界才會對你友好。 |
|
來自: 昵稱6572580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