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ID:BJshuibao 政務 | 專題 | 交流 | 分享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要求,加強流域生態保護和管理,維護流域生態系統的健康,環境保護部組織中國環境科學院在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流域生態健康評估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指南》適用于縣域以上尺度、面積≤5萬km2 的流域生態評估,從生態結構、服務功能、壓力狀況三方面構建了流域生態健康評估的基本框架,全國統一標準,評估指標共計6類17項,定義明確。
(1)含沙量。 含沙量對河流水質、河道穩定性等影響較大。實地調查表明,以流域上游無村莊、無耕地、無破壞的近似原始狀態溝道河水及源頭區基本無擾動河水的含沙量為初始狀態,認為是優秀的,是河流泥沙量控制的最高目標,以平水期年平均含沙量為一般狀態,以汛期含沙量為差。 (2)枯水期徑流量占年均徑流量比例 枯水期徑流量占年均徑流量的比例用于衡量河流生態需水量的滿足程度。由于榜沙河目前沒有水文測站,因此參考平水期水量現狀計算。 (3)河道連通性。 河道連通性反映了自然河道的連通狀況。河道連通性 = 閘壩、水電站等水利工程數量 /100 km。 (4)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 通常認為一條河流的開發利用不能超過其水資源量的 40%。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 =區域工業、農業、生活、環境等用水量 / 區域水資源總量。 (5)水生生境干擾指數。 水生生境干擾指數能反映河流水域因挖沙、航運、旅游等活動破壞的影響狀況。水生生境干擾指數 = 水生生境第 i 項指標的健康分值×水生生境第 i 項指標的權重。 (6)植被覆蓋度。 植被覆蓋度越高,流域生態系統的物理結構穩定性越好。 (7) 溝壑密度。 溝壑密度反映流域地表破碎程度,為單位面積內的溝壑長度。溝壑密度分級標準參考《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 (8)重要生境保持率。 采用《指南》解釋,重要生境指河流的岸帶,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凈化水體、穩定河岸、調節微氣候和美化環境等重要功能,是以平水期河流水位為起始線,兩側各向外延伸 20 m。重要生境保持率能反映河流岸帶的生態健康狀況,重要生境保持率 =自然植被結構完整性指數×0.7+自然堤岸比例分值×0.3,自然植被結構完整性指數 = (生態系統類型分值×該類型面積) / 重要生境總面積,自然堤岸比例分值 = 自然堤岸河段長度 / 河段總面積 × 100% 。生態類型分值取值見表 1。 (9)水源涵養功能指數。 水源涵養功能指數反映流域生態攔蓄降水或調節河川徑流的能力。水源涵養功能指數 =水源涵養第 i 項指標的健康分值×水源涵養第 i 項指標的權重。 (10)土壤保持功能指數。 土壤侵蝕會造成土壤退化,農業生產受損,洪澇災害加劇,威脅流域生態健康。土壤保持功能指數 = 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蝕面積 / 總面積。 (11)受保護地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 受保護地區包括各類(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封禁保護區等。采用受保護區面積與流域面積比值反映流域受保護程度。 (12)建設用地比例。 建設用地是受人類直接影響和長期作用使自然面貌發生明顯變化的人為景觀,建設用地比例會對流域的自然生態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產生較大影響。 (13)水土流失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是流域生態修復的主要措施,能夠緩解流域生態壓力。參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規范》 ( GB/15773-2008),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來表示。 (14)預防監督指數。 預防監督是保護、預防流域生態被擾動、破壞的有效措施,是流域生態保護的第一道防線,對維護流域生態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采用預防監督指數來表示。預防監督指數 = 預防監督第 i 項指標的健康分值×預防監督第 i 項指標的權重。 (15)開發建設擾動指數。 開發建設擾動指數反映項目建設、運行過程對原生地表植被、地貌擾動、破壞及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以榜沙河流域目前常見項目類型為評價內容,分項指標計算采取一票否決,所有指標必須全部達到要求,否則轉入下一級。以抽查項目數值加權平均計算各自指標。開發建設擾動指數 =開發建設第 i 項指標的健康分值×開發建設第 i 項指標的權重。
文章來源:詳細內容見論文,《中國水土保持》論文《基于水土保持效果的榜沙河流域生態評價》, |
|
來自: gymrlwu78v8b0h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