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學院原創 丨首發于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丨作者:林方致 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喚煎茶。 掩關本意君知否?兩耳衰年不耐嘩。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大寒小寒,凍成一團。小寒已至,全國各地區陸續迎來2020年的第一場雪。北方暮雪皚皚,天地間盡是純潔的白色;南方亦有寒風吹凍雨,冷蕊疏香,千山月淡,萬里塵清。 雪落千山樹,銀鋪十里灘,清雪漫漫,霜舞云旁。掬一捧無瑕的白雪,待暮色染夜,圍爐起火,靜聽茶水聲“咕嚕咕嚕”,輕嗅裊裊茶香,小啜清談。一世情依茶水間,摒棄世間瑣碎,心無旁騖,溫杯熱茶下肚,涮一頓火鍋飽腹。任它天寒地凍,且拿一盞清茶,拿一壺老茶,拿一杯溫存入夢來。 在這個寒意透徹筋骨的冬日,來一盞茶香滿溢,冒著熱氣兒的老白茶再愜意不過了。茶與水接觸的瞬間,茶香便翻涌而出,棗香細幽,陳香純正且濃顯,入口清甜甘醇,溫喉潤肺,飲罷仍有回甜余韻,身心俱暖! 老白茶,歷經歲月,報以芳華!如此好物,卻有不少茶客待之不以正道。昨日,看到一條留言:老白茶當然是要悶泡的,悶一悶才會有陳香、棗香,老白茶悶泡多久都不會苦澀的。這番言論,簡直無稽之談,會產生這樣認知,想必是沒喝過真正品質好的老白茶,亦或是自己購買到的老白茶是假的,卻不自知! 在這些茶友日常泡茶習慣中,茶香不足、茶味不夠便都以悶泡來解決,而品質好的老白茶,其內質豐厚,與沸水接觸的瞬間,內質便如波濤一般涌出,一旦悶泡,內質過度析出,得到的不過是一盞苦澀不堪的湯水。 那為何這位留言板上茶友的老白茶不怕悶泡呢?這是因為他的老茶并非正宗福鼎老白茶,要么是外地內質偏寡淡的茶,要么就是“做舊茶”,這種茶在制作過程中,其內含的營養物質早已流失得七七八八的,自然不怕悶泡,應該說,如果不用悶泡法,自然是沒有味道。 拋去品質不好的老白茶來說,悶泡法在日常泡飲老白茶時能用嗎?老白茶的陳香、棗香是悶出來的嗎?當然不是!事實上,不論是從茶香、口感上,還是從健康層面出發,悶泡法都不適合用于泡茶! 何為悶泡?那是一種怎樣的條件? 悶泡,簡單的來說,是茶與沸水在密閉、不透氣的容器中長時間接觸,使得茶葉中的內質如過江之鯽,傾注到水中。一則導致茶內質物提早、過度釋放,茶湯釅濃苦澀,難以下咽,不符合健康喝茶理念;二則導致茶內質過度消耗,影響到茶葉的耐泡性。 飲濃茶,危害多!濃茶往往含有過量的咖啡堿,它是一種會刺激大腦中樞神經,使人體產生興奮感的物質,特別是在晚上飲濃茶極易導致失眠。飲濃茶還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腸胃不適,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茶醉”現象,即在飲茶后,頭暈心悸,惡心反胃甚至站不穩腳。 由此可見,悶泡實在不是常規老白茶沖泡法,那為何還有那么多茶客依然堅持?并無奈稱說:“不使用悶泡,我的老白茶就泡不出陳香、棗香!”隔著屏幕都能知道,這位茶友手上的老白茶品質令人堪憂。 老白茶的陳香和棗香,不是悶出來的! 具有一定年份的老白茶具有純正、干爽、舒適的陳香、棗香甚至藥香,而老白毫銀針、老白牡丹、老壽眉的茶香又各有韻味,香氣變幻莫測。品質好的老白茶入口滋潤順滑,立解干涸之感,資深的老茶友都極其重視老白茶潤喉這一特性,飲畢如沐春風,溫暖而舒,故而老白茶的年份越久越彌足珍貴。 品質好的老白茶,陳香與棗香是很容易得到的,或者說在歲月的加持下,陳香與棗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且極為活躍、充足。在干茶與沸水相遇的瞬間,便會迸發出來,并不需要大費周章的去悶泡才可得到。 以2014年壽眉餅為例,純日曬而成,散茶存放三年后壓制成餅,五年時間轉化,已經擁有歲月感滿滿的陳香以及甜美的棗香。5克干茶搭配白瓷蓋碗沖泡,揭蓋,即可輕易捕捉到與年歲共存的陳香,接著分杯出湯,細嗅公道杯壁,便可感受到一股甜蜜而飽滿的氣味,那便是棗香,就像是紅棗在烈日下暴曬而散發出的干燥、溫暖而香甜的氣味。 這些香氣的感受,在老白茶第一沖快出水的情況下便可輕而易舉的得到。若是采用高溫悶泡的手法,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反而會被破壞,陳香、棗香大打折扣。 老白茶陳香、棗香不突出,該怎么辦? 本身香氣不足的老白茶,糾其根本是品質問題,因此若是遇上陳香、棗香不突出的老白茶該怎么辦呢?最正確的做法是,換一款品質好的,這就要求茶友們在購買老白茶時擦亮眼睛!而老白茶中能否出現棗香、陳香,取決于以下三個因素。 原料:白茶品質的基礎 白茶茶香的呈現,與其內含的芳香烴、芳香醇等物質有關。芳香物質的含量決定了茶香的形成條件以及濃淡程度,只有芳香物質越多,茶香才會越馥郁,在后期轉化的過程中,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香氣供給,形成蜜韻熟美的陳香、粽葉香、棗香、藥香等等。而芳香物質的形成離不開一個好的生長環境。 只有光線、溫度、土壤、水汽等條件都符合的環境才更適合白茶樹的生長,才能使白茶積累充足的物質條件,例如高山白茶與平地白茶,兩者生長環境不同,高山白茶在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優勢下,能夠輕而易舉便獲取了充足的芳香物質。 工藝:白茶香氣的“鬼門關”。 福鼎白茶工藝至簡,總的來說分為:萎凋與干燥兩個步驟。經傳統制茶工藝而成的白茶,在后期儲存恰當的情況下便可輕易得到陳香、棗香豐盛的老白茶。若是工藝不佳,對白茶茶香的傷害是極大的,例如在萎凋時,沒有把控好攤晾厚度而導致茶青渥堆,被悶壞,茶香便會被破壞;在干燥環節,若是溫度過高,也會導致香氣被破壞而消失,因此白茶的工藝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茶香的存在。 倉儲:白茶香氣的保護線。 倉儲不對,好茶白廢,若是倉儲環節出錯,也會使得白茶的香氣物質蕩然無存,特別是白茶在存儲的過程中,沒有密封、避光儲存,而受到陽光直射或是吸收了水汽等問題,就會導致茶香損壞甚至白茶受潮變質。 老白茶香氣不突,又不舍得丟,該如何處理? 面對已經入手卻品質不佳,茶香不足的老白茶,要怎么處理呢?選擇既破壞茶質又會讓味蕾遭受無妄之災的悶泡法嗎?當然不是,這時候你可以選擇煮茶,以此來挽回香氣欠佳的老白茶! 煮茶與悶泡不同,煮茶是水溫不斷上升的狀態,白茶中的芳香物質及果膠類物質會不斷釋放于茶湯之中,為其增添甘醇綿柔的風味;而悶泡,水溫是呈下降的狀態,若是不快速出水,茶湯只會被泡的苦澀不堪,更別提能擁有陳香、棗香等香氣了。 故而,一款先天茶香不足的老白茶,并不能以悶泡法來拯救,泡好茶,需快出水,讓茶味循序漸進釋放,方得真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