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入夏,走出門越來越成為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兒。畢竟在戶外,稍有不慎就會收獲“忍者神龜”或者“高原紅”造型。 相比曬黑只是失去了“一白遮百丑”的優勢,一旦曬傷,不僅顏值斷崖式下降,還會加速皮膚衰老,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為了美麗,更為了健康,你需要多了解一點防曬! ” 相信你一定被這樣慘烈的對比圖刷過屏, 圖片來源:sohu 一場“洗滌靈魂”的戶外之旅將他們生生地從俊男靚女變為爹不親娘不認的“挖礦青年”。但是,“變黑”并非戶外運動的絕對后果。只要防曬做到位,戶外達人一樣可以白到發光。 戶外防曬,防的是什么? 無論是武功山三天的短線拉練,還是太平洋山脊小徑幾個月的長距離徒步,每天暴露在烈日下的時長超過6小時,皮膚被曬傷的幾率大大增加。 紫外線強度隨海拔升高而增強。圖片來源:vitamindwiki 而在高海拔地區徒步或登山,紫外線會更加強烈,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更大。所以戶外人防曬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要選項。 防曬不止防曬黑——被曬時,皮下微血管擴張會把較多的血液帶到皮膚表面,導致一系列不適。其中,皮膚發紅變黑都是小事,嚴重時會引起以下癥狀:
圖片來源:hearstapps
一位戶外人之前和被曬脫皮后的對比。圖片來源:sohu
波長最短的UVC被臭氧層阻隔,基本無威脅;UVB部分可穿過云層到達皮膚的表皮層,將皮膚“越曬越紅”;波長最長的UVA穿透力最強,能將皮膚“越曬越黑”,到達皮膚的真皮層,直接損傷細胞的DNA。圖片來源:laforme.pixnet.net 曬傷后的層層煎熬——被UVA和UVB傷害后,會經歷以下階段:
圖片來源:summitclimbing
圖片來源:velocrushindia
圖片來源:USnews 如果不想讓皮膚經歷痛苦的恢復過程,就要采取正確的防曬措施,別等到脫皮才后悔莫及。 化學品防曬 提起防曬,千萬不要談太陽光而色變,只有紫外線是將皮膚曬黑、曬傷、曬老的元兇。為了抵擋紫外線中的UVA和UVB,防曬霜便應運而生了。 防曬霜視成分區別有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兩種類型。物理防曬像盾牌一樣蓋在皮膚上,反射、折射或散射掉紫外線;而化學防曬則像塊海綿,在紫外線造成損害之前將它吸收掉。 防曬霜標識——出現在瓶身的各種防曬術語常讓人眼花繚亂。其含義分別如下:
產地歐洲的防曬霜同時表示抗UVB和UVA的防護能力。圖片來源:adasakademija.lv 在高原、海邊等日光強烈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SPF值>30的防曬霜或直接選擇運動型(Sports)防曬霜。
圖片來源:bananaboatlover
圖片來源:tenlittlecanvases 此外還有Boots星級評定系統,同Broad Spectrum類似,也表示防曬霜UVA和UVB保護的比率。基本市面上都是三星起,最高五星。 正確涂法——對待防曬霜千萬不要惜量,畢竟測定防曬系數時的用量大約為2.0mg/平方厘米。面部和頸部最好用防曬霜,可以涂得均勻。最好每次1-2毫升,直觀一點就是一個指尖左右的量。如果擔心涂得不夠,就再擠點。 圖片來源:runnersworld 夏天進行徒步、爬山、騎行、游泳等身體部位暴露在陽光下的活動時,最好選擇噴霧式的防曬產品,因為身體防曬一次性涂抹面積大,防曬噴霧用起來方便又省時間,休息時一噴就可以了。 適時補涂——防曬產品的補涂時間可參考SPF值。通常防曬效果在2小時內會消退,SPF值高的防曬霜雖然抗紫外線時間長,但在適用高SPF值的場景下,紫外線通常更強烈。因而戶外運動中要常補常涂,最好每隔2-3小時補涂一次。 圖片來源:jessieonajourney 高風險成分的防曬用品慎用——最心碎的不是戶外運動中曬脫皮,而是涂錯防曬霜掉層皮。同所有化妝品一樣,防曬霜也有存在爭議的成分:
全身防曬來“硬”的 防曬霜作為化學品防曬,是整個防曬系統中最后的一環。在此之前,更應做到位的是物理遮蔽。穿著防紫外線的衣褲,是全身防曬的基本要求。 頭巾——萬能的頭巾被戶外愛好者玩出各種花樣,其中作防曬面罩、頭帶是其常見用途。在長途騎行和徒步過程中可以有效阻擋紫外線,是面部防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戶外頭巾的多種用法。圖片來源:bushcraftusa 為抵擋在海邊游泳時的驕陽,又出現一種“臉基尼”的全能面罩,讓面部幾乎沒有一寸暴露的肌膚。 模樣是一言難盡了些,但防曬效果還是杠杠滴。圖片來源:thestar 帽子——和頭巾一樣,遮陽帽也是最常見也最有效的面部硬防曬必備品。在戶外戴的帽子最好帽檐夠大,或者是全檐帽,在選擇上更具多樣化。 遮陽帽相比頭巾透氣性能更好。圖片來源:AliExpress 太陽鏡——無論是攀巖、騎行還是滑雪、登山,強烈的陽光會刺的人們睜不開眼。太陽鏡除了遮光,也是阻擋眼部紫外線的利器。 如果不想一次騎行或滑雪后變成“忍者神龜”同款,那么帶UV標識的太陽鏡值得擁有。"UV-400"的鏡片能阻擋全部紫外線,可100%地反射、吸收紫外線。圖片來源:saltstrong 臂套——夏季短袖上身,胳膊是最易被曬卻經常被忽略的部位,一次騎行或是徒步,在烈日暴曬中裸露一兩個小時,胳膊就會被曬紅曬腫。一對臂套(以深色為佳)既不影響舒適度,又能給手臂以基本保護。 小伙伴周末去郊區徒步爬山,暴曬兩小時胳膊已經明顯分層,次日的灼痛更讓人難忍。 遮陽傘——很多徒步者在徒步過程中并不喜歡穿防曬服,而更傾向于做個“傘黨”,將紫外線通過傘面反射出去。 一把合格的遮陽傘需要同時滿足兩個要求:
才能被認定為“防紫外線產品”,二者缺一不可。 傘面大的遮陽傘可以在行進過程中盡可能遮住身體。圖片來源:brollied 但硬防曬在海邊、高原等紫外線強烈的地方也并非百分百保證安全無虞。有時即使正確涂抹過防曬霜,仍有可能被曬傷。這時就需要及時進行曬后處理。 曬傷后四步處理法 對付曬傷,越早開始處理越能把損傷降到最低。72小時是受傷的黃金修復期,但最好在曬傷后6小時內急救期護理,恢復會更快。
Tips: 去年買的防曬霜開封后,今年還能繼續用嗎? 在恰當保存前提下可以繼續使用,但不推薦。 在使用前最好取一些測試,如果感覺分解或變稀最好舍棄。圖片來源:wikihow 防曬霜一定要放在太陽無法直射到的地方避光保存,以保持吸光劑吸收中波紫外線的能力。但防曬霜一旦開封,里面的物質就可能被空氣氧化,且微生物數量可能超標。為防止防曬霜能力打折扣,最好開封的防曬霜當年就用掉。 陰雨天戶外活動需要涂防曬嗎? 需要,但可以少涂幾次。 圖片來源:MyPhamNhat.Info 陰雨天很多人都心存僥幸,覺得不是大太陽紫外線就會減弱。實際恰恰相反。無論晴雨,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云層,昏暗而又厚重的雨云層所阻擋的紫外線也是有限的。所以陰雨天進行戶外活動也應該做好防曬,只是次數可以減少一些。 吃水果蔬菜有防曬的功效嗎? 有一定效果。 蔬菜水果如蓮藕、西蘭花、西紅柿、胡蘿卜中,含有β胡蘿卜素、花青素這類抗氧化物質,能對抗光氧化損傷修復細胞膜和DNA,減輕炎癥反應等途徑來減輕光損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