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鲴,俗名黃尾、黃片、黃尾刁,體長稍扁,頭小,身體呈銀白色,尾部呈橘黃色,體長最大可達40厘米,體重最大可達一斤。在我國的華中、華南地區的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均有分布,種群數量龐大。黃尾鲴味道鮮美、生長迅速、食性廣泛。更吸引人的是它野性足,爆發力強,所以越來越多的釣魚人偏愛做釣黃尾鲴,中魚之后手感極佳,驚險刺激。但是很多初釣黃尾鲴的釣友由于不了解這種魚,在做釣過程中經常有口打不到或是將魚錨上來的,很難有好的收獲。以下我將詳解如何釣好黃尾鲴。 黃尾鲴的習性想要釣好目標魚種,首先就要了解這種魚的生活習性。黃尾鲴主要以水中微生物、昆蟲、藻類、草屑為主要食物來源,食性很雜,一年四季皆會進食。多生活在水質干凈的寬廣水域,屬于底棲魚類。喜歡群居,趨氧性強。黃尾鲴有個明顯不同于其他魚類的特點:口腔朝下,下頜擁有發達的角質層似剃刀一樣用來刮取食物。 黃尾鲴 做釣時段雖然黃尾鲴一年四季皆會進食,但也有強弱之分,水溫在24攝氏度左右時是黃尾鲴進食欲望最強的時候,所以在南方4月至11月最適合釣釣黃尾鲴。而這個時間段中又有三個時點是做釣黃尾鲴的黃金時間:4月春季、6-9月夏季的夜間、11月秋季。春季正式黃尾鲴繁衍產卵的季節,為了保持充足體力黃尾鲴會大量進食;夏季南方溫度高且悶熱白天很多大魚種都不會開口進食,而且白天容易招引小雜魚,但是到了晚上水溫下降到適宜溫度,周邊一切安靜無聲,此時黃尾鲴便會靠邊尋找食物;秋季秋高氣爽溫度適宜,水體溶氧量高,并且黃尾鲴因為需要存儲脂肪過冬,在此時會大量進食為過冬做最后的準備。 如何選釣位無論釣什么魚,選擇一個正確的釣位往往成為了釣魚最關鍵的因素。釣黃尾鲴也不例外,根據黃尾鲴的習性通常選擇巖石陡坡、鏵尖緩坡、大壩等容易生長藻類、青苔和掉落昆蟲的地方聚集。或者選擇河灣無風的地方,灣內無風往往可以滯留大量黃尾鲴喜愛的食物,并且由于黃尾鲴口型小吃口輕,無風便于觀漂。 釣位標點 線組搭配黃尾鲴的身體特性(嘴小,吃口輕)決定了我們在選擇線組上必須要'小',線號要小、鉤號要小、浮漂要小。通常我會選擇1號主線最大1.2號主線,搭配0.4、0.6、0.8號三種規格的子線,子線從0.4號開始使用,如果多次切線更換大號子線做釣。魚鉤選擇一定需選擇容易入口的輕量化魚鉤,通常我會選擇2號輕量袖鉤,雙鉤距離2厘米左右,若魚口快可適當增加鉤距,增加雙鉤中魚的概率。浮漂選擇吃鉛量1.5克的長腳短尾棗核型浮漂,這種浮漂翻身快,下降均勻、抗水抗風能力強,靈敏度高能有效放大魚的吃口信號。另外由于黃尾鲴沖擊力大,且線組較細,魚竿可以選擇37調的5米4鯽魚竿,這樣的魚竿有一定腰里且護線,雖然回魚相對鯉竿慢但是不容易跑魚。 調漂技巧在釣黃尾鲴過程中調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浮漂調不好白跑一趟是常有的事。很多釣友因為不了解黃尾鲴的特性,做釣過程中依然調高釣低,導致浮漂出現動作,抬竿不中或者錨魚。這是因為黃尾鲴嘴部結構(嘴巴朝下)和進食特性(貼底刮食食物),決定了做釣時只能釣頓。通常空鉤調平水釣4目以上,讓雙餌到底,子線充分彎曲躺底,這種子線和鉤餌的狀態是最適合黃尾鲴進食的。做釣過程中如果依然多次出現空鉤或者錨魚現象,繼續將浮漂向上推動直至出現正口和雙鉤中魚。不用擔心釣的太鈍,哪怕是鉛皮到底都沒關系,打開鉛皮上的太空豆釣跑鉛即可。 釣頓與釣靈示意圖 餌料選擇黃尾鲴屬于雜食性魚種,與鯽魚的食性類似。所以在餌料選擇上可以參照鯽魚餌的搭配選擇黃尾鲴的餌料。比如:蚯蚓、紅蟲。也可單開商品黃尾鲴餌料或者直接開份鯽魚餌都可以。初春和秋末水溫低時餌料中多增加動物蛋白類成份,刺激開口;水溫高時以植物類味型為主。餌料的狀態一定要柔軟便于黃尾鲴吸食,做到可拉可搓。黃尾鲴屬于群居性魚種,以拉大餌誘魚聚魚,當做釣過程中感覺魚口明顯減少時立刻以拉大球的方法補窩,發現魚口改善后拉小餌做釣,以此往復始終保證窩中有魚可釣。 提竿時機和技巧釣黃尾鲴經常會出現假信號:浮漂入水后加速傾斜下沉或快速下沉,這種信號與真實的上頂下頓信號比起來,真實的頓口信號干脆且幅度為1-2目,而假信號幅度更大有明顯的傾斜拖拽現象。通常是黃尾鲴追餌蹭線導致,不用理會。真實信號:通常浮漂上頂或下頓1-2目停頓,停頓時抬竿中魚率最高,不需要搶口。另外黃尾鲴下頜邊緣具有較厚的角質層,提竿時需要給個瞬間的充分發力,讓魚鉤刺穿魚唇,否則很容易跑魚。 黃尾鲴出水面瞬間 總結做釣黃尾鲴過程中調漂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釣頓比釣靈好,釣底比釣浮好;由于嘴型小拉餌比搓餌好;抬竿時等口比搶口好;小鉤細線比大鉤粗線好;軟桿比硬竿好。做到以上幾點釣黃尾鲴便不再是難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