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各大品牌開始低價促銷,于是我又莫名其妙的沖著低價和折扣,買了許多一時半會兒可能用不上的東西。 看著客廳和衣柜,猛然發現好多東西似乎不是必須。年關將近,是時候來一波“斷舍離”了。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冗雜的生活空間常常讓我們焦慮和找不到東西,學會對物品進行舍棄和精簡,剔除那些無意義的東西,不讓過度的物質欲望捆綁了自己,才能回歸真正的生活。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說道:“不管東西有多貴,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斷舍離」的態度就是,家里不適合的、多余的東西絕對不買,只保留最有質感的物件。 本著適合和有質感的原則,我決定首先對衣柜來一次大清理。 因為本身是一個比較念舊的人,所以我現在連四五年前上大學時的衣服都還有保留著,盡管已經好幾年不穿了,但遲遲舍不得扔。 下了斷舍離的決心后,首先要清理的就是這一批不適合+不再穿的衣服。 1. 衣物分類,留下基礎款和質感還可以的衣服,其他放在一邊 2. 在其它類衣服中分出可以再穿和幾乎沒穿的 3. 幾乎沒穿的的掛到閑置網站,可以再穿的的捐給衣服回收站 這樣整理后,衣柜瞬間就變得清爽多了。 除了衣柜,客廳和廚房里其實也充斥著許許多多略顯雞肋的東西。 既然決定了要斷舍離,這些東西必然逃不過要被收拾的命運。 山下英子說:“收拾就是要捫心自問某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定要關系,進而對物品進行取舍,選擇的過程。“ 在確定了自己和客廳&廚房里諸多雜物的關系后,我又對當下不是那么必要的東西進行了精簡。 大概是這樣做的: 1. 常年不用的東西按可用和不可用打包,可用的扔到廢品回收的地方,不可用的當垃圾扔掉 2. 囤積的包裝盒,通通找出來打包好,扔到廢品回收處 3. 自己不用的物品掛到閑置網站或放在物品回收處 事實證明,通過整理這些肉眼可見的東西,不僅家里的環境變好了,我的心情也跟著明朗了。 讀過《斷舍離》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斷舍離的主角其實并不是僅僅是物品,而是我們自己。 做到了物品的斷舍離,我們該怎樣給自己斷舍離呢?山下英子在書里說,只需三步,我們就可以通過整理,改變自己的生活。 1.不斷審視當前自己和物品的關系。發現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并及時處理。 其實這個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不僅僅指物品,可能也指工作和人際關系。一份不適合的工作可能會消耗我們的意志;一段不適合的關系可能會讓我們身心俱疲;一雙不舒服的鞋子可能會讓我們受傷。 所以,扔掉這些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我們才能更好的前行。 2.通過審視,你關注的重點從物品轉向自我,以自己為主角。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里面,女主人公麗貝卡是一個財經雜志的記者,她購物成癮,衣服、帽子、鞋子、包包……,多得都沒地方放了,但是她還在瘋狂的買買買。 結果,不僅是工資月月光,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債。生活,愛情都受到了威脅。 最終,她意識到這種狀態是不對的。于是,她痛定思痛的把關注的重點從物品轉向了自己。自從她這樣做以后,生活也慢慢的好了起來。 記得里面有一句經典臺詞:“這世界一團糟,是因為東西被拿來愛了,而人卻被拿來用了。” 生活中,我們要及時思考:“我到底需不需要這個東西?” 一旦開始思考,你在對物品的整理中,將重新認識、發現和肯定自我。 3.將物品替換為你自己“需要、合適、舒服”的東西。我們要真正懂得自己的需求,不過度沉湎于五光十色的物質中。不管你此刻擁有的東西多貴,多稀有,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那么它對我們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要把真實的自我固化到生活里去,讓周圍的環境、物品為我們服務。 當環境變得清爽,我們的心靈環境和精神面貌也會變得自由放松。 所以,請千萬記住“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只有“我”,才是生活的主角。 歲末年初,我們今天說的是整理不再有意義的東西,扔掉或處理它們,然后“輕裝”迎接新的一年。 千萬要記住: 1.很久不用的東西真的沒有任何價值,留著只是浪費空間; 2.通過有意識的選擇讓物品自然而然的回歸到它應該在的地方,也是在給心靈除塵; 3.扔完或處理掉不必要的物品,心情真的會輕松; 4.新的一年,讓我們輕裝上陣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