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祛痰新說
痰是疾病過程中的、有害的中間產物。它可以進一步損害機體,需要治療。中西醫都有祛痰之說。
第一節 理論要點
問:祛痰就是去除咳嗽吐痰的痰嗎?
答:不完全是。無論中西醫都有祛痰之說。只是西醫說的痰,限于咳嗽吐出的痰。按中醫理解,痰之為病,無處不到,胸膈腸胃,經絡四肢,皆可有之。當然,還是以咳出的痰最常見。
問:如此說來,痰是一種病因,是嗎?
答:似乎可以這樣看,但又有些勉強。試看中醫的三因說,外感病因不可能有痰。內傷是情志過度,也與痰無關。至于不內外因,更不包括痰。所以,痰不是初始病因。
問:那么,痰只是疾病過程中,有害的中間產物嗎?
答:是的。今方劑教材也說:“痰的成因很多”。于是,痰不是導致疾病的初始原因。
問:那么,治痰必須設法祛除引起痰的原因,是嗎?
答:據理言,是的。今中藥教材,分祛痰藥為溫化寒痰藥和清化熱毯藥兩類。今方劑教材,把祛痰劑分為:燥濕化痰、清熱化痰、潤燥化痰、溫化寒痰、治風化痰五類。
問:這五類化痰方劑,針對的都是外因。莫非痰不能因內傷引起嗎?
答:自然可以。李中梓說:“脾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span>
問:李氏的看法正確嗎?
答:我認為,他的說法很偏頗。其說來自他繼承的李東垣的學術思想:脾胃內傷,百病由生。
問:關于內傷生痰,還有別的說法嗎?
答:有的。張景岳說:“五臟之病雖具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庇谑巧档膬扰K又多了一個腎。
問:中醫關于痰的理論不能自圓其說,如何中西醫結合地說明這個問題呢?
答:自西醫看待痰,相當簡單:痰就是粘膜的炎癥分泌物。無論什么地方的粘膜,出現了炎癥,都會生痰。于是,祛痰必須消除炎癥。炎癥是最常見的病理變化,于是,痰受到特別重視。這就是為什么,中西醫都有祛痰之說。中醫方藥學均有祛痰一章。
其實,其它地方的炎癥,也會生痰。比如,滑膜炎積液,就是積聚了粘滑的液體。慢性骨髓炎,常常流出稀稠不一的膿液。就是一般軟組織感染化膿,也可以看作痰。因為咳嗽所吐,也常見膿性痰。痢疾更是常排出,膿血樣大便。它們都可以歸入中醫說的痰。
至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痰飲并提。蓋痰比較稠厚,飲則比較稀薄。它們都是炎癥產生的粘液或膿性分泌物。
問:此說可以結合中醫解通嗎?
答:完全可以,而且追溯到了“痰”字的源頭。甲骨文的病字,就是今病字去掉丙字。于是“痰”這個字,就是病+炎?!疤怠弊匀皇茄装Y的產物。至此,中西醫對痰的認識就一致了。
問:如此說來,消除炎癥,痰就自動消失,可以這樣說嗎?
答:當然可以。只是痰這個中間產物,有時成為當務之急,必須急則治其標。最簡單的如痰多阻塞氣管,嚴重影響呼吸,西醫有吸痰法,就是常識即可理解的急則治其標。
問:西醫消除炎癥的辦法,就是使用抗生素嗎?
答:不是。抗生素不是直接消除炎癥。換言之,抗生素不是消炎藥。它的作用是抗擊致病微生物。炎癥也不是都因為微生物感染引起。比如,凍傷、燒傷、電擊傷,乃至機械打擊等都可以引起炎癥。
問:西醫怎樣緩解或消除炎癥呢?
答:最常用的有濕熱敷,也有冷敷。它們適用于緩解體表的炎癥。消除風濕性關節炎,常用解熱鎮痛藥。特別是阿司匹林等,消炎效果較好。對抗體內炎癥,還可以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只是此法,有多種副作用,一般不宜使用。其余的詳細知識,請參看有關西醫書。
問:那么,有了痰,根本不用抗生素嗎?
答:如果痰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所致,自然要使用合適的抗生素,因為這是,消滅引起炎癥的病因。
問:中醫有作用于肺臟之外的祛痰法嗎?
答:有的。比如,很常用的橘皮或二陳湯,可以同時探吐嘔出痰液。再如,滾痰丸就是利用下法通過胃腸瀉火逐痰。此法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即祛痰不限于祛除肺中之痰。
問:中醫對痰的看法,有明顯錯誤之處嗎?
答:有的。比如,中醫說瘰疬是痰所致,稱之為痰核。于是用祛痰法治療。而瘰疬是西醫說的皮膚或淋巴結核病。
問:你對尊見毫無疑問嗎?
答:唯一的疑問是:癌瘤也多見分泌粘液。似乎不能說這種痰也是炎癥所致。把這個問題留在這里以待高明。
問:中醫有“怪病為痰”之說,此說正確嗎?
答:這種看法是一種假說。蓋有的病,久治不愈,診斷不明確,可以用祛痰法試一試。此說有一定道理,因為按其他治則久治不愈,就很有可能是慢性炎癥。于是,祛痰法可以有效。
類似說法還有“久病為瘀”之說。其中的“瘀”也大多指慢性炎癥。對此已在“理血直解”中交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