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皮行通用方177. 白玉膏 專治寒濕瘡。 鉛粉60克銅綠3克甘石30克(煅)板油30克 先將豬板油溶化濾清,再入前三藥粉和勻,外敷患處。 【方解】方中鉛粉辛寒,有小毒。內服能殺蟲,但有毒之品,不宜多服久服。外治瘡瘍疥癬,火傷皮膚剝脫,能收斂分泌,減少化膿,具有解毒止痛之效,并為熬制外科膏藥之原料。銅綠澀平而微毒,外用能去腐殺蟲,以治惡瘡,疳瘡,爛眼流淚,鼻息肉,蟲蛇毒傷;內服能涌吐風痰,以治卒中痰壅不語。甘石(爐甘石)甘平,專作外用,善于明目退翳,又能防腐生肌,收濕止癢,對潰瘍不斂,濕瘡癢有效。板油(豬脂,俗稱大油)甘微寒,無毒。能益血脈,化毒消腫,故常為制作膏劑之原料。四藥調膏,作為外治涂擦,具有燥濕散寒,殺蟲止癢之功效。 178. 八寶丹 收口糝藥。 龍骨1.5克(煅)虎骨1.5克(香油炙酥)兒茶6克血竭6克冰片0.6克(后兌)麝香0.6克(后兌)乳香3克(制)沒藥3克(制) 上為細末,摻瘡面。 【方源】《驗方》中有類似記載。 【方解】方中龍骨內服有重鎮安神之功,外用又能吸濕、止血、生肌斂瘡,可治外傷出血和瘡潰不斂等癥?;⒐莾确橹物L濕關節走注疼痛及肝腎虛寒之足膝痿痹要藥,外用則可續筋接骨,祛風定痛。兒茶、血竭、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去腐斂瘡,消腫止痛。冰片、麝香通經達絡,解毒止痛。諸藥合用,具有通活氣血,去腐生肌,消腫止痛,斂瘡收口之功效。 179. 眼科七寶丹 一概眼疾。 甘石60克海螵蛸30克木賊灰6克朱砂3克冰片3克珊瑚3克琥珀3克 加月石30克,可名“八寶丹”。 【方源】本方由《丹溪心法附余》光明撥云錠子加減而來。 【方解】方中爐甘石甘,平,入肝經,既能明目退翳,又能解毒退赤,兼備收濕止淚作用。故《本草綱目》說:“明目,去翳退赤。”治目病為要藥。海螵蛸收濕斂瘡,充養肌膚,使潰面愈合。《唐本草》說:“療人目中翳?!蹦举\灰疏散肝經風熱,明目之效?!侗静萁浭琛氛f:“木賊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敝焐扒迳庋Y聚,《本草經疏》說:“益氣明目。”冰片清熱解毒,止痛止癢,乃明目退翳外用之佳品。珊瑚活血消翳,《唐本草》說:“去腫翳。”琥珀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七藥為細末,用骨簪蘸清水沾藥粉少許,點入大眼角內,一日三次,可治暴發火眼,兩眼腫痛,羞明畏光,見風流淚,眼邊赤爛等癥。 180. 寸金丹 概治一切癥候。 蔻仁30克砂仁30克藿香30克柴胡30克干姜30克半夏30克蒼術120克茯神120克建曲120克陳皮120克厚樸120克山藥120克薄荷60克蘇子60克生草60克獨活60克枳殼60克白芷60克木瓜60克遠志60克防風60克桂枝15克青竹葉100片 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朱砂為衣。 【方源】寸金丹即寸金散,該方見載于《驗方》。 【方解】方中蔻仁、砂仁、藿香、蒼術芳香化濁,健脾和胃,止嘔止瀉;枳殼、厚樸、陳皮理氣舒郁,寬胸利膈,除脹泄滿;甘草、干姜補中益氣,溫中復陽;半夏、蘇子燥濕化痰,降氣止嘔;獨活、木瓜、薄荷、桂枝、柴胡、防風、白芷、建曲(一名范志曲,系以六曲加其他藥物而制成,并不發酵,其功效與六曲同中有異,能治感冒風寒,食滯胸悶)散風寒濕,舒筋止痛;茯神、遠志祛痰開竅,寧心安神。諸藥合用,具有外解風寒,內化濕滯,運行氣血,健脾和胃之功效。所以可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等癥。 181. 肥兒丸 主治小兒疳積。 宣連15克神曲120克谷芽120克蕪荑30克使君子20個茯苓120克楂肉30克 上為細末,蜜丸重3克,每服一二丸,一日兩次。三歲以內小兒酌減。 【方源】本方即《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朱氏家傳方》中之肥兒丸化裁而成。 【方解】方中宣連(即南連之產于安徽寧國府宣城縣境內者)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中。神曲消食健脾,長于消化飲食陳腐積滯。谷芽啟脾進食,和養功勝。楂肉消食健胃,尤善于消肉食油膩積滯。蕪荑、使君子消積殺蟲。諸藥合用,具有消積化食,殺蟲除疳(疳癥泛指小兒因多種慢性疾患而形體干瘦,津液干枯的病癥)之功效。適用于小兒蟲積腹痛,消化不良,面黃肌瘦,肚腹脹滿等。 【附注】《墨娥小錄》疳積丸,專治小兒疳積肚大。 黃連30克(炒)神曲30克(炒)麥芽15克(炒)木香7.5克檳榔9克肉蔻9克(煨) 上為細末,糊丸小豆大,米飲下十丸。 182. 定心丸 治心悸怔忡不安。 石菖蒲60克遠志30克益智仁30克人參9克麥冬30克茯神60克炙草9克 上為細末,蜜丸,朱砂為衣。 【方源】本方見載于《千金要方》。 【方解】方中石菖蒲開竅醒神,遠志散郁祛痰。《本草綱目》說:“遠志,強志益精?!倍幭嗟媚荛_心竅,散心郁,有醒神健腦作用。益智仁辛溫氣香,功能溫脾暖胃,兼可補腎固精,與石菖蒲合用,安神補腦,其效尤佳。人參一藥,《神農本草經》謂:“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開心益智。”《藥性本草》亦稱之能“主五勞七傷,……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是養心、補脾、益肺、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常用要藥。麥冬養陰清熱而生津。三藥配伍,一補一清一斂,益氣生津而存陰。茯神寧心益氣,前人謂:“茯苓(茯神)能通心氣于腎,遠志能通腎氣上達于心?!倍幭嗟茫挚伞敖煌ㄐ哪I,協理陰陽”。茯神(茯苓)補脾寧心,并有助人參、遠志益心智,安心神。故《本草經集注》有“遠志得茯苓(茯神)良”之說,炙草補中益胃,以鼓舞氣血的生化,朱砂為衣,鎮驚安神,更可加強定心安神之藥效。諸藥合用,具有補益心脾,安神定驚之功效。所以本方曾為古代軍中的必備之藥。 【附注】人們在談話中,經常用“吃了定心丸”一語來比喻思想、情緒得到了安定。殊不知“定心丸”確是一種藥,古已有之,且是古代軍中的必備之藥。古代戰爭很殘酷,刀光劍影,人叫馬嘶,受了戰傷,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場面,亦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傷,首先要恢復心神的安定。于是就專門制了用于安定心神的藥丸,取名“定心丸”。創制者是明朝軍事家茅元儀。 茅元儀,字止生,號石民,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明隆慶四年(1570)生。祖父茅坤是明朝著名文學家,且文武雙全。茅元儀自幼秉承家學,尤喜談兵,后隨抗清名將孫憲宗轉戰南北。崇禎十年(1637),因悲憤縱酒而卒。所著《武備志》是我國古代優秀軍事科學巨著。 183. 乳風 治乳頭風。 穿山甲3克胡蘆巴9克 上為細末,白酒送下。虛人作二服,飽時服。 【方源】本方見載于《圖經本草》。 【方解】乳風,即乳頭風之簡稱。本病多由肝郁不能疏泄,肝胃濕熱蘊結而成。癥見乳頭、乳頸及乳暈部裂口,疼痛,揩之出血或流粘水,或結黃痂。易繼發外吹乳癰,方中穿山甲咸,微寒,入肝、胃經。咸能軟堅,寒能清熱,性善走竄,可透達經絡,直達病所。功能行氣血,通經絡,消郁滯,下乳汁?!夺t學衷中參西錄》說:“穿山甲,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竅,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以治疔癰,放膽用之,立見功效。”胡蘆巴(胡巴、蘆巴、苦豆)味苦,性溫,氣芳香,入腎、肝經。溫而不燥,守而不走,溫腎暖肝,療疝痛尤佳。今與穿山甲配伍,側重疏導肝氣郁滯所致攻脹乳痛。 184. 狗咬 生芋艿搗爛,罨傷處即好。 【方源】《簡便方》有類似記載。 【方解】考清·王士雄所著《隨息居飲食譜》論芋艿曰:“芋艿生嚼治絞腸痧、搗涂癰瘍初起、丸服散瘰疬,并奏奇功。煮汁洗膩衣,色白如玉。搗葉罨(音掩,即敷貼)毒箭及蛇蟲傷?!庇炙巍ど蚶ā秹粝P談》載:“處士劉易隱居王屋山,見一蜘蛛為蜂所螫,墜地,腹脹欲裂。徐行入草,嚙破芋梗,以瘡就嚙處磨之。良久,消如故。自后,用治蜂螫,有驗。”可見,生芋艿,解毒、療瘡、殺蟲、治犬咬傷,尚屬有征。 185. 瘡藥 治一切濕熱、寒濕下疳,梅毒等瘡。 大黃3克黃柏3克黃連3克白芷2.1克廣木香2.4克 【方解】一切濕熱蘊積,寒濕郁而化熱,以及下疳、梅毒等瘡,多是由濕熱毒邪壅聚而成。方中用大黃瀉火解毒,逐瘀通絡,黃柏清熱燥濕,解毒醫瘡,黃連清化濕熱,瀉火解毒;白芷辛溫芳香,辛能疏表散風,溫可散寒祛濕,并以監制三黃寒涼之性,借其芳香行散,用治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后能排膿,得三黃配伍,既可消散瘡瘍腫毒,又可減卻白芷和木香溫燥升散之偏;廣木香行氣止痛,散滯和胃,與大黃相得又能宣通氣血,開行壅阻。五藥配伍,可使毒祛、瘀散、濕清、腫消,故對濕熱注留所致的瘡瘍腫毒、下疳、梅毒等瘡,用之有清化瘀毒之功效。 186. 蓽茇散 漱含止牙痛。 蓽茇3克蟾酥0.9克燒鹽3克川椒6克 上藥共為細末,揩牙根處,或作為含漱劑,可治牙痛。 【方解】牙痛原因不一,當求其本而治。本方系急則治其標的麻醉止痛之法。方中蓽茇氣熱味辛,能散陽明郁熱(牙齦歸屬陽明經),《本草綱目》說:“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入陽明經散浮熱也。”川椒(蜀椒)祛風止癢,解毒殺蟲,《本草綱目》論川椒曰:“……牙齒浮熱作痛。”《圣濟總錄》蓽茇丸方即蓽茇配胡椒研末化蠟為丸,納蛀孔中,治牙齒疼痛?!督涷灪蠓健穯斡脼槟?,鼻吸,治偏頭痛。是以川椒得蓽茇,相須為用,治牙痛之效佳。蟾酥拔毒消腫,麻醉止痛,《本草求真》說:“蟾酥,味辛,氣溫,有毒,能拔一切風火熱毒之邪,使之外出?!薄短绞セ莘健穯斡脼橥瑁猛刺?,治風火蟲蛀而牙痛者。鹽,咸寒,無毒,瀉火潤燥,清心滋腎。燒鹽為本品之燒過者,燒之則苦,《本草綱目》論燒鹽曰:“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惫湃嗽杏名}揩齒,以為固護牙齒之用??梢娝乃幣湮椋瑢V黠L火牙痛,具有祛風殺蟲,麻醉止痛之功效。 187. 繡球丸 疥瘡。 苦參30克黃柏15克枯礬7.5克雄黃30克 上為細末,濕疥干糝,干疥和豬脂為膏涂擦之。 【方源】在《宣明論方》《直指方》中均有類似記載。 【方解】疥瘡一名,出《劉涓子鬼遺方》。因風濕熱邪郁于皮膚,接觸傳染。隋·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已分辨出疥蟲為其病原體。本病以手指縫最為多見,亦常見于肘窩、腋下、小腹、腹股溝、臀腿等處,甚則遍及全身,呈針頭大小的丘疹和水泡,癢甚,故體表?,F抓痕和結痂。以抓后有無滋水,又有干疥、濕疥之稱。如因搔破皮引起繼發感染化膿者,則稱膿窩疥。以外治為主。 方中苦參,苦寒,無毒,功能為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寄媳背ぬ蘸刖啊侗静萁浖ⅰ氛摽鄥⒃唬骸皾n酒飲,治疥殺蟲”。黃柏清濕熱,瀉火毒,斂瘡生肌,枯礬燥濕熱,解瘡毒,止癢痛,殺疥蟲。《醫林篡要》說:“煅用生肌卻水?!敝螡裾畛Ec雄黃為末,濃茶汁調敷。如《醫宗金鑒》二味拔毒散。雄黃解毒殺蟲,《名醫別錄》說:“療疥蟲蠚。”四藥合用,確具療疥殺蟲,燥濕止癢之功效。 188. 桃花散 治金瘡,刀瘡。 大黃60克石灰500克 共炒紅色為末,外敷瘡傷部。 【方源】本方在《證治準繩》《醫宗金鑒》《惠直堂經驗方》《回生集》中均有記載。 【方解】方中大黃涼血解毒,石灰燥濕療瘡,大黃拌石灰同炒則大黃苦寒瀉下之性已消,其活血逐瘀之力仍存,此謂“去性取用法”。凡黑紅兩傷形成瘀滯腫痛者,用之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石灰與大黃同炒則石灰由生變熟,可減卻辛溫燥烈之性,善于斂瘡止血,彌合瘡面,二藥拌炒后,色若桃花,所以名之曰“桃花散”。外敷瘡傷部可起到化瘀定痛,生肌收口的作用。 【附注】《活幼心書》桃花散方,治一切破損,肢體出血作痛。 好石灰(用紗凈篩)300克清油小半燈盞大黃15克(銼碎,水浸透取汁,大半盞) 上石灰先用鐵鐺炒令帶熟,次入大黃汁,清油和勻,以慢火炒如桃花色,烏盆盛之,傾出在內,浮而不沉,鵝翎拂聚紙上,別著瓦器收藏。凡是破損傷痕,用涂立效。 189. 蟾酥丸 治無名腫毒。 寒水石6克銅綠1.5克雄黃15克蟾酥0.9克 上為細末,打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三至五丸,白水送下。 【方源】《外科正宗》有類似記載。 【方解】無名腫毒證名,見《醫學入門》。本證系體表局部驟發腫痛的證候,因其隨處可生,無適當名稱,故以此名之。其病因多由風邪、寒熱客于經絡蘊積而發,本方為無名腫痛初起通治之劑。方中寒水石,一名凝水石,為天然的紅石膏與方解石。據考證,古代本草所載的寒水石,應為芒硝的天然晶體。本品辛、咸、大寒,有清熱瀉火,涼血消腫之能。銅綠外用能去腐殺蟲,以治惡瘡、疳瘡、臁瘡、頑癬。雄黃解毒療瘡,并治蟲蛇毒傷,還具有防腐防疫之功。蟾酥拔毒消腫,通絡止痛。四藥合用,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藥效更佳。 【附注】《瘍醫大全》蟾酥丸,治諸惡瘡。 雄黃3克乳香3克(去油)蟾酥0.3克 上為細末,用黃酒打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蔥白煎湯送下,不愈再服。 190. 無雙頂(即掛?。?/p> 豬血一杯大茴12克為末龜尿少許 共為一處和勻,丸如桐子大,每丸內放萱線一根,長二尺許。吞下留線頭在外,停一時要吐,用水一蠱,吐出變為紅蟲一條。 191. 出蟲法 桑螵蛸勻干,和米為末,用水送下,其蟲即出于舌。 192. 扯胬肉 桑皮紙一條,加膏藥油少許,加白丁香末于膏上,胬肉即出。 以上三法江湖不肯傳人。 193. 孩兒血 狗肺一塊,曬干研末,少許砂糖水調勻為丸,如青果大聽用。 194. 紫河車 白茯苓一塊,研細末,加姜炭少許,鵝毛拌勻,其色白,見水即黑。 【附注】以上五條屬江湖伎倆,當揭露揚棄,錄而不釋。 【備考】從前,民間醫生,一手提藥箱,一手握串鈴,翻山越嶺,奔波于窮鄉僻壤,出沒在山川河谷。由于他們的辛勤服務,救活和醫治了不少貧病交加的勞苦群眾。 民間醫生手里拿的串鈴一般是銅制的,呈圓形,中間能伸進三個手指,串鈴中空,里面有幾顆銅丸,左右搖晃時,銅丸就在銅圈里滾動起來,發出“啷啷啷”的響聲。 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收藏的宋代串鈴,質地是銅的,外徑12.5厘米,內徑4厘米,兩面鑄有云紋,正面并鑄有日、月、星、辰,背面有“八卦”。內有銅丸四顆,是一件少見的醫學文物。該館還藏有清代串鈴,體積稍大,形狀和宋代串鈴相似,只是表面沒有紋飾,銅圈較薄,顏色光亮,顯示制作工藝的進步和具有實用的觀點。 串鈴最早出現于何時,還有一個神話般的故事。相傳有一天,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家里,來了一只猛虎,那虎用前爪抓頭頸,露出疼痛難受的樣子,還不時張開血盆的大嘴。孫思邈一眼瞥見它喉嚨里有一根亮晶晶的東西。他便取來一只串鈴套在胳膊上,趁老虎再次張開大嘴時,迅速把手伸進嘴里,順手一下把那根閃光的東西撥了下來,原來是一根銀簪子,那老虎感到疼痛,合攏嘴,它的牙齒正好咬在串鈴上,沒有傷到孫思邈的胳膊。后來,人們就把串鈴叫“虎撐”了。 民間醫生出診用的藥箱,一般采用硬木做成。箱蓋多數刻上醫生的姓名和制作的年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收藏的手提藥箱,為紅木制成。藥箱高23厘米,長19厘米,寬26.5厘米。箱蓋上刻有“南翔張志方中醫室,庚申年制于姑蘇”字樣。庚申年可能是1920年。藥箱內有大小不等的抽屜10個。抽屜里可放些小型外科手術刀具、針灸、火罐等診療用具,以及膏藥、小藥瓶。抽屜和藥瓶里備有急救和常用的丸,散,膏,丹。藥箱不大,空間有限,多了放不下,只能裝些常備品。民間醫生隨身所帶的藥物,顯得品種多,數量少。同時,還要依據四季時令的不同、多發病種的差異,加以嚴格挑選,合理分裝和及時更換。 藥箱里除了有刀傷、燙傷、蟲咬傷的藥物以外,多半是止血、止痛、拔毒、消腫藥,并且還備有內科用藥和少量的眼藥、口齒和喉科用藥。隨著時令的變換,夏季少不了有祛暑藥,如香薷散、六一散之類,秋季有止瀉藥,如駐車丸、益黃散等。常備不缺的,有至寶丹、紫雪丸、諸葛行軍散、蘇合香丸、通關散等急救藥。這些急救藥,有通關開竅、鎮痙安神、清熱解毒的特定功效。 民間醫生當然也有分工,一般屬外傷科和內科居多。但從方便病人和出診的收入考慮,往往是婦兒科不論,內外科兼治,一般病痛都能應付。而個別民間醫生,或有家傳,或集中醫之精華,對某些病證懷有手到病除的絕技。其原因在于民間醫生看病用藥,著眼于速效、高效,這是因為民間醫生流動性大,隨走隨治,即使住下,也不過一兩天或三五天,停留時間有限,如果療效遲緩,就會失去病家的支持和信賴。 (趙友琴編著: 《醫學五千年·中醫部分》,第234~237頁,原子能出版社,1990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