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期末考試結束,孩子們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和春節。 在孩子們滿心歡喜的同時,有的家長開始擔憂:孩子越歇越懶、越玩越瘋,作業不寫課本不看,完全把學習拋之腦后了。 其實,家長的擔憂不無道理,學習要一步一穩,更需要持之以恒。 而一旦孩子在寒假中荒廢了學業,不僅會破壞已形成的學習習慣,還將耽誤知識方面的承接和學習。 那么,寒假里如何讓孩子靜下心、主動去學習呢?各位家長不妨這樣做: 1、第一招: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和必要性 學習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考取高分?是為了得到表揚獎勵?還是...... 事實上,很多孩子只知道要學習,卻不知學習的意義何在,更不清楚學習的必要性。 不可否認,考高分確實是努力學習的目的之一,卻不是最終的意義所在; 得到表揚、獎勵是孩子們努力學習的動力之一,但不應作為學習的前提。 父母要做的,首先是給孩子講述學習的意義,培養他們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 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不僅為了實際運用,更有助于開拓視野,使自身更好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和社會; ◆ 要讓孩子懂得,努力學習不是為了家長和老師,而是對自己負責、對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只有以長遠眼光看待學習,理解學習的意義和必要性,孩子才會更主動去學習! 2、第二招: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除了理解學習的意義和必要性,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必不可少。 要知道,沒興趣就更別提用心去學了,這樣的孩子只會把學習視為負擔和苦難,渴望早日擺脫。 一旦他們遠離了家長和老師的管束,后果將不堪設想! 為此,家長要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 首先,耐心引導孩子說出不喜歡學習的理由,常見原因包括成績不佳、受到老師的批評、學習方法不恰當等; ◆ 然后,針對具體原因,家長要對孩子展開相應的指導和教育,例如一起分析錯題、反思經驗、調整學習方法等; ◆ 最后,在孩子完成寒假作業之余,家長不妨增加一些有趣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將促使孩子更主動、更積極去學習! 3、第三招:啟發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為什么天空不是綠色的?為什么太陽從西邊落下?為什么飛機可以上天?為什么......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和刨根問底,不少家長直呼崩潰、太難了。 其實,對事物的質疑和好奇心,正是孩子想要探索求知的一大跡象。 如果家長認真對待并善加利用,何嘗不是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好方法: ◆ 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即使一草一花也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提問,不要急著回答,培養孩子自行尋找答案的能力,也避免給孩子帶來誤導; ◆ 利用假期,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植物園等,實地體會書本中對動植物、環境的描寫。 對已學知識不想當然,對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孩子便在不經意間變得主動! 4、第四招: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氛圍和環境 董卿曾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首先得做到這樣。” 如果想讓孩子主動學習,父母首先得從自身做起,做到以身作則。 為此,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物質條件,更要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 不要忽略自身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切忌“說一套做一套”,應給孩子起到好的帶頭作用; ◆ 閑暇之余多看書讀報,父母愛學習,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下養成主動學習的上進意識; ◆ 如發現孩子寫作業時三心二意,應幫他們排除干擾因素,如清理桌面雜物,搬移沙發玩具等; ◆ 不妨設立周末讀書交流會,既鼓勵孩子自主閱讀,又能培養他們的梳理思考、復述表達的能力。 家長的以身作則,將促使孩子從“被動”到“跟隨”再到“主動”! ?5、第五招: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家長們還需教會孩子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常言道,用對方法就能事半功倍,用錯方法則將事與愿違。 有時候,孩子對學習不積極,原因在于他們的方法收效甚微、他們的習慣拖了后腿。 不論孩子是否出現此類問題,家長都應做好方法與習慣的教育: ◆ 教孩子完成作業的正確順序,即“先回顧課本內容,再合上書閉卷做題”; ◆ 教孩子上課聽講的正確順序,即“先預習找出疑點難點,課堂上再著重聽講抄記”; ◆ 讓孩子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從制定寒假安排表開始,讓他們學會規劃時間; ◆ 讓孩子做到每日閱讀,讓他們養成積累詞句、仿寫應用的好習慣。 掌握對的方法和好的習慣,孩子才能更有信心去學! 以上5大招數,將讓孩子在寒假中做到主動學習,家長們趕緊轉發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