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家里很窮,當不上官,也無力從商,不得不經常去別人家吃飯,很多人都討厭他。 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一個洗衣的老婦看到韓信沒飯吃,就把飯給他吃。韓信十分感激,說:“以后我一定報答您。”不曾想老婦大怒:“男子漢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看你是王室后代才給你飯吃,不是為了你的報答!” 有一個青年屠戶侮辱韓信:“別看你身材高大,帶著刀劍,實際上是個膽小鬼。”并說:“你要是不怕死,就刺死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鉆過去!”韓信看著他看了許久,然后伏下身子,鉆了過去。街市上的人都笑韓信膽小。 后來韓信投奔了項羽,幾次獻計,項羽都沒采納。于是韓信又投奔劉邦,仍然不為人所識。后來韓信等人犯了錯,被處斬首,已經斬了十三人,到韓信時,韓信抬頭觀望,看見了夏侯嬰,就說:“主公不是想取得天下嗎?什么還要殺壯士呢?”夏侯嬰見韓信相貌語言不凡,就解開了他的綁繩。兩人交談之后,夏侯嬰十分贊賞韓信,就向劉邦推薦了韓信。但劉邦并沒在意,只讓韓信做了糧官。 之后,韓信又和蕭何談了幾次,蕭何也認為韓信是奇才。等了一段時間,韓信認為蕭何已經去和劉邦匯報了,劉邦卻還沒有動靜,就偷偷離開了漢營。蕭何聽說之后,沒來得及告訴別人,就獨自去追趕韓信。 這時,正趕上很多將士離開漢營,于是有人告訴劉邦,說蕭何也跑了。劉邦失去了這樣得力的幫手,不禁大怒。 過了幾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喜怒交加,斥責蕭何為什么逃跑。蕭何說自己是去追韓信了。劉邦又怒斥蕭何,將領跑了很多你都不追,卻去追韓信,這明顯是在說謊。蕭何說,那些將領都容易得到,但韓信是獨一無二的。大王如果不思進取就罷了,如果想奪取天下,除了韓信誰也做不到。如果您不用韓信,他還會逃走的。 劉邦說,既然你這么說,我要任命他為將。蕭何說任命為將,他還是會走的。劉邦說那把他找來,我要任命他為大將。蕭何說您這么隨便地把他找來任命,所以他才會離開。如果您真想任命他,就得鄭重其事。 于是劉邦選了良日吉辰,進行了齋戒,設壇拜將。眾將聽說劉邦要拜將,都認為會任命自己,等到看見是韓信,全軍上下都驚訝不已。 劉邦拜韓信為將之后,問韓信:“丞相蕭何多次推薦將軍,您有什么好的計策嗎?”韓信問,您目前能比得過項羽嗎?劉邦沉默好久之后說,不能。韓信說,項羽雖強,但不能用人,心懷婦人之仁,現在又違背了當初諸侯的盟約,到處搶掠。所以項羽雖強,但原來秦國的百姓十分怨恨他,所以他很容易就會由強轉弱。如果大王能按其相反的方向去做,取得勝利是很容易的。 劉邦聽了很高興,覺得得到韓信太晚了。于是開始按照韓信的建議開始了行動。 韓信伐魏地時,使用疑兵之計,假裝要從臨晉渡河,卻偷偷襲擊安邑。不久就平定了魏地。隨即,韓信要求再給他派兵三萬,去取燕、趙、齊,斷絕項羽的運糧路線。不久,韓信擊破代地。 韓信又移兵擊趙。趙王和陳馀急忙迎戰。李左車向陳馀建議,由自己去截斷韓信的運糧路線,趙兵則堅守不出,以此將韓信陷于尷尬之地。但陳馀一直自稱堂堂正正,不肯用計謀,堅持要出兵作戰。 韓信的諜報人員探知此事,韓信聽了很高興,于是大膽地揮軍前進,一直逼近趙軍營盤。這天深夜,韓信傳令,讓兩千輕騎兵每人持紅旗一面,從小路登山,居高臨下俯視趙軍,并下令說:“我軍撤退之時,趙軍必然全軍出營追趕,那時你們快速殺入敵營,換上漢軍的紅旗。”隨即又命令準備好飯菜,說:“擊破趙軍之后就進餐!”眾將都不相信,隨口應道:“是。” 韓信看到趙軍堅守不出,說:“這是因為沒看見我軍主帥的旗幟,認為我會知難而退啊。”于是派出一萬士兵,背水扎成陣腳,趙軍看到后哄然大笑。 天剛剛亮,韓信打出主帥的旗幟,擂鼓進軍。趙軍出戰,韓信假裝丟棄旗幟,撤入水上的軍營。趙軍果然全軍殺出,韓信的伏兵乘機殺入趙營。趙軍前不能戰勝漢軍,想要回軍,卻看見營中全是漢軍紅旗,于是全軍大亂。漢軍乘勢夾擊,斬殺陳馀,擒獲趙王。 韓信軍中將領回軍奏報軍功,并祝賀韓信,問為何行兵家大忌設背水陣,卻能取勝?韓信說:“這個在兵法里也說過,只是各位沒發現吧。兵法里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眾將聽了,都十分佩服韓信。 韓信抓到李左車,請他坐下,向他請教下一步作戰的方法。李左車說您的軍隊現在疲憊不堪,應該養兵蓄銳,然后威脅燕地,燕人必定歸順,然后齊地就容易攻克了。韓信大為贊同,隨即按其建議行事,果然成功。 一次,劉邦被項羽擊潰,劉邦逃到韓信的營寨。這時,韓信還沒起床,劉邦拿過韓信的印符就開始指揮部隊。韓信起床后才知道劉邦來了,大驚失色。劉邦隨即命令韓信帶一部分軍隊去進攻齊地,而自己控制了韓信的軍隊,得以再度與項羽對壘。 然后,劉邦派酈食其去勸齊王投降,齊王答應了。但韓信卻正在進攻齊地的路上,聽說酈食其已經勸降成功,就想停止進軍。蒯徹對韓信說:“您并沒得到停止的命令,為什么停下呢?再說,您費盡千辛萬苦才攻下趙地,而酈食其僅憑三寸之舌就成功了,難道說您還不如他嗎?”韓信聽了,決定繼續進軍。 齊王見韓信仍然來攻,以為是被酈食其騙了,就殺了酈食其。韓信追擊齊王,項羽派龍且前來增援齊王。龍且仍認為韓信是受人施舍、忍辱胯下的那個韓信,絲毫沒重視。 韓信連夜派人堵住河水,假裝敗陣,龍且大喜,領軍追了過來,韓信命令放開河水,大勝楚軍,殺死龍且,活捉齊王。 韓信向劉邦建議說,這里的人反復無常,請求讓自己代理齊王,以方便治理。劉邦見了韓信的來信,大罵:“我在這里被困,本以為你能來救我,如今卻只想著自立為王!”張良和陳平見狀,急忙偷偷踩劉邦的腳,小聲對劉邦說:“我軍現在形勢不利,實際上是控制不了韓信的,倒不如借機立他為王,讓他守住齊地。如果不答應,反倒會逼他反叛。”其實劉邦罵完以后,也醒悟了過來,馬上改口假裝批評韓信:“大丈夫奪取了土地,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要當個代理國王呢!”隨即派張良帶著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 項羽見韓信大破龍且,十分驚恐,派人去勸韓信說,如果劉邦勝了項羽,下一個就要對付你了,不如背棄劉邦,我們三分天下。韓信回答說,我在項羽那里,官也不大,獻計也沒人理會,才投奔了劉邦,劉邦對我很好,我不會反叛他的。 蒯徹又來勸韓信,說如果看您的相貌,只能封侯,但不安全。但如果看您的后背,則貴不可言。現在劉邦和項羽的生死,實際上是您決定的。如果您能決定三分天下,必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如果遲疑,就會反而得到災禍。 韓信說,劉邦對我很好,我怎么會這么做呢?蒯徹說,人的欲望會造成災難,人心難測。您怎么會知道劉邦將來不會對付您呢?您現在功高震主,如果投奔項羽,項羽也不會相信您,如果留在劉邦這里,劉邦也會忌憚您。韓信說,您別說了,我想一下。 過了幾天,蒯徹又來說,您這樣優柔寡斷,是很危險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韓信卻始終不忍心背叛劉邦,認為自己有功,不會有事,就拒絕了蒯徹。蒯徹見狀,假裝瘋癲,做巫師去了。 劉邦與韓信約定會師進攻項羽,韓信卻遲遲不到。張良向劉邦獻計,將土地封給韓信,韓信才領兵到來。 劉邦戰勝項羽之后,進入韓信的軍營,接管了韓信的軍隊。 韓信找到當初洗衣的老婦,給了她千金,表示感恩。又找到當年侮辱自己的少年,讓他做了中尉,并對眾將說,這是位壯士啊,當年他侮辱我,我本可以殺了他,但殺了他也沒用,所以當時才忍了下來。 項羽的將領鐘離眛與韓信的關系很好,此時逃到了韓信那里。劉邦十分痛恨鐘離眛,聽說了他的下落,就命令韓信捉拿他。 此時,有人上奏,說韓信要造反。劉邦就問眾將,眾將都建議立刻發兵。劉邦聽了之后,默然不語。然后問陳平,陳平問:“告發韓信這事,韓信本人知道嗎?”劉邦說不知道。陳平又問,您的兵比韓信的兵強嗎?劉邦說不如。陳平又問,眾將里有能打得過韓信的嗎?劉邦說沒有。陳平說,既然如此,如果進兵,是逼韓信造反啊。劉邦問,那怎么辦呢?陳平建議劉邦假裝去云夢巡游,韓信聞訊后,不知所措。有人建議韓信殺了鐘離眛去見劉邦,但劉邦仍將韓信捉了起來。 韓信嘆息說:“真的像人所說的免死狗烹、鳥盡弓藏,天下已經平定了,當然就要把我烹了!”劉邦回答說:“有人告您造反。” 劉邦回到洛陽之后,放了韓信,封其為淮陰侯。韓信知道劉邦害怕自己的能力,就開始稱自己有病,很少上朝,平時也悶悶不樂,為與周勃、灌嬰等人同朝而感到羞恥。韓信曾經去見樊噲,樊噲對其跪拜稱臣說“大王竟然光顧臣這里啊!”韓信出來后苦笑著說“我竟然與樊噲這樣的人為伍了!” 劉邦曾經與韓信閑聊,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您也就能帶十萬。”劉邦問:“那您呢?”韓信說:“越多越好。”劉邦笑了:“既然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擒獲了?”韓信說:“陛下雖然不善于帶兵,卻善于管理將領,所以能把臣擒獲。您的能力是上天授予的,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啊。” 劉邦派陳豨去趙地,陳豨來向韓信辭別。韓信令手下回避,拉著陳豨的手,兩人在庭中漫步。韓信問:“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陳豨說:“將軍請講。”韓信說:“您要去的地方,聚集了天下的精兵。雖然天子信任您,但如果有人屢次詆毀您,天子也會懷疑。如果我做您的內應,我們可以奪得天下。”陳豨素來知道韓信的才能,對韓信的話信之不疑,說:“聽從您的吩咐!” 不久,陳豨自封為王,劉邦帶兵前去征伐。韓信稱自己有病,沒有隨軍前行,卻暗中與陳豨密謀。 韓信與家臣密謀乘夜襲擊呂后和太子。此前,韓信曾把一個門客抓起來準備殺死,這時,這個門客的弟弟向呂后告發了韓信。呂后想召韓信前來,又怕韓信不來,就找蕭何商量,謊稱陳豨已被殺死,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又告訴韓信:“雖然您有病在身,也最好來祝賀一下。”韓信到了之后,被呂后捉拿殺死。韓信臨死前嘆道:“后悔沒聽蒯徹的話,卻中了女流之計,這是天意啊!”呂后將韓信滅族。 劉邦回來聽說這事之后,又高興又惋惜,問呂后韓信臨死說了什么,呂后說出蒯徹。劉邦就把蒯徹抓來問:“你曾經勸韓信造反嗎?”蒯徹說:“是的,但他不聽,導致今天滅族之禍。如果聽了我的話,您哪里有機會將他滅族呢?”劉邦大怒:“烹了他!”蒯徹稱冤:“秦的天下,大家共同奪取,大家都有機會。就如同盜跖的狗對著堯叫,不是因為堯不好,而是因為堯不是它的主人。那時候,臣只知道有韓信,不知道有陛下。而且當時想奪取天下的人太多了,只是能力不夠而已,能把他們都烹死嗎?”劉邦聽了,說:“把他放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