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是一個大爭之世。同時,它也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狼性生存的叢林世界。 各國君主稍不留神,就會被淘汰出局。任何的因循守舊,墨守陳規(guī),都顯得不合時宜。故而,各國君主紛紛參與搶奪人才,推行改革變法,富國強兵。 而參與改革的,無一不是法家。 一、管仲在齊國改革 不管從時間排序上,還是改革成果上來說,管仲無疑排在第一位。 管仲原本是一個小商人,后來因為好基友鮑叔牙推薦,擔任了齊國丞相。他協(xié)助齊桓公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領(lǐng)域,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管仲第一個提出“法”的概念,強調(diào)禮法并用,首開依法治國的先河。 經(jīng)濟上,農(nóng)、工、商業(yè)、服務(wù)業(yè)并重。其中,強調(diào)以農(nóng)業(yè)為本。 管仲為了增強國力,鼓勵農(nóng)耕,分田到戶大包干。為了鼓勵生產(chǎn)者積極性,他推出了“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據(jù)土地好壞貧瘠來確定賦稅的等級。 其次,管仲還大力發(fā)展商業(yè)和手工業(yè),以及第三產(chǎn)業(yè),給國家提供新的稅源。 為了擴大稅源,管仲還開了官營妓院。 沒錯,就是妓院。那可是供男人們醉生夢死,揮金如土的銷金窟。 根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也就是說,齊國臨淄整整有七百名性工作者。 所謂“女市”,就是妓院。七家妓院放在一起,成行成市,相當壯觀。準確的說,它就是今天的紅燈區(qū)。 國家妓院的設(shè)立,不但增加了財政收入,還為社會和諧做了貢獻。 所以說,管仲是國家妓院的祖師爺。 在內(nèi)政方面,管仲還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通過“寓兵于農(nóng)”的政策,讓兵民合一,軍政合一,訓練出一支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的軍隊。 外交方面,管仲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 那個時候,中原諸侯國互相不服氣,經(jīng)常打成一片,內(nèi)斗不息。 內(nèi)斗必然引來外患! 北方的戎狄狄、山戎部落,乘機南下,騷擾中原諸侯國。長此下去,內(nèi)憂外患,讓中華文明有斷絕的可能。 歷史書上記載:“南蠻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屢。”正所謂,華夏文明,命懸一線。 管仲高舉“尊王攘夷”大旗,讓齊國一下子站在了道德制高點。齊桓公先后出動大軍,打退了山戎對邢、衛(wèi)兩國的侵擾,在諸侯國之中樹立了威望。其后,齊國再度糾結(jié)中原各國,討伐南蠻楚國,解除了少數(shù)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挑釁。 在公元前651年,齊桓公會合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也派人過來參加會議,算是承認了齊桓公各國盟主的地位。 到了這個時候,齊桓公的霸業(yè)達到了巔峰。 齊桓公和管仲,一個相當于國王,一個相當于首相。 當然,因為齊國沒有君主立憲制度,其霸業(yè)沒有可持續(xù)性。 管仲死后,齊桓公的霸業(yè)也就拜拜了。最后,一代梟雄齊桓公死后,他的五個兒子爭奪君位,導(dǎo)致齊國內(nèi)亂加劇。 二、子產(chǎn)在鄭國樹立成文法典 子產(chǎn)(?~前522),又名公孫僑,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公開法律條文的人。 子產(chǎn)執(zhí)政之前的鄭國,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nèi)有大貴族之間相互傾軋,大動干戈,連年動亂。為了限制貴族特權(quán),子產(chǎn)主持修訂了刑法,將刑律鑄在鼎上,向全國民眾公布。 而之前,上層貴族認為刑律越隱秘越好,絕不能讓民眾知曉。這樣,大貴族才能隨意處置民眾。 子產(chǎn)這么一來,民眾知道法與非法的界限,也知道犯了法將要受到什么刑罰。 子產(chǎn)鑄造刑鼎,體現(xiàn)了法治文明,代替了禮樂文化,是時代的進步。 同時,子產(chǎn)還是言論自由的支持者。 《左傳》記載了,一則《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的故事。 原來,鄭國人經(jīng)常匯聚公共場所議論執(zhí)政者施政好壞。有一個人對子產(chǎn)說道:“把鄉(xiāng)校毀了,怎么樣?” 子產(chǎn)回答說道:“為何要毀掉呢?人們議論一下施政措施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厭惡的,我們就改正。民眾是我們導(dǎo)師啊,為什么要毀掉呢?……” 三,李悝在魏國變法 晉國一分為三,韓、趙、魏分家單過之后,魏文侯魏斯成為魏國第一任君主。 分家之后,魏國的日子并不好過。魏國在三晉之中,本來就是貧窮落后的地方。而且,魏國處于四戰(zhàn)之地,無時不面臨強敵進攻。 要想生存下去,就要變法圖強。 魏文侯上臺伊始,便禮賢下士,任人唯賢。它開創(chuàng)了戰(zhàn)國養(yǎng)士之風,先后任用魏成子、翟璜、李悝為相,又聘請孔子弟子子夏為老師,禮遇田子方,段干木等社會精英。后來,吳起、樂陽、西門豹等名流,也紛紛前來魏國尋找發(fā)展機會。 李悝擔任相國十年,實施了戰(zhàn)國第一波變法革新。 李悝對內(nèi)廢除貴族特權(quán),實行法治,頒布了《法經(jīng)》。《法經(jīng)》對于國家政府職能,官員的升遷獎懲,軍功的獎勵,都做了相當完備的規(guī)定。此外,還有《盜律》《賊律》《囚律》……總而言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 此外,在經(jīng)濟方面的改革,就是“盡地力之教。”所謂地力之教,就是開阡陌,鼓勵農(nóng)耕。 …… 中央集權(quán)! 鼓勵農(nóng)耕! 廢除貴族世襲制! 嚴刑峻法! …… 李悝進行了一系列全新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還有,加上西門豹治理鄴郡。還有吳起在魏國進行軍事改革,建立橫行天下的“魏武卒”,促進了魏國的強大。 故而,魏國成為戰(zhàn)國第一霸。 四、吳起在楚國變法 吳起在魏國,受到魏武侯猜忌,逃到了楚國。 楚悼王聽說吳起很厲害,立馬任用吳起為令尹。令尹,相當于宰相一職。 吳起掌握大權(quán)之后,立馬改革弊政。 首先,吳起申明法令,將其公布于眾,并且廢除貴族世襲特權(quán),去掉那些沒用官職,也就是實行機構(gòu)精簡。另一方面,訓練軍隊,提升楚軍戰(zhàn)斗力。 經(jīng)過吳起一系列改革,楚國迅速做大。在南方,平定了百越;在北方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擊退了韓國、趙國和魏國三國聯(lián)軍,又向西邊出兵討伐秦國。 天下各個諸侯國,都感受到楚國的威脅。 吳起的改革變法,同時也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他們對吳起恨之入骨。 楚悼王一死,舊貴族們便興兵作亂,帶人進攻吳起。吳起無可奈何,知道天下之大,沒有他落腳的地方,便回到宮中,爬到楚悼王的尸體上。 這些個舊貴族殺紅了眼,萬箭齊發(fā),將吳起射成了刺猬。 吳起雖然死了,但楚悼王尸體也被射中。楚悼王下葬后,繼位的楚肅王繼位。他派出令尹,追查所有射殺吳起并擊中楚悼王尸體的貴族,全部斬首。楚國舊貴族之中,因此被滅家的,又七十多家。 由此一來,吳起打擊削弱貴族目的,真的達到了。 如果楚悼王多活個一二十年,或許統(tǒng)一天下的就是楚國。 五、申不害在韓國變法 三晉分家之后,韓國土地狹小,又處于中原兵家必爭之地。各國變法風起云涌之際,韓昭侯也不甘落后,任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實施變法。 申不害在韓國,除了推行依法治國之外,特別強調(diào)君主要有權(quán)術(shù)。 加強君主集權(quán),收回貴族特權(quán),貴族親兵衛(wèi)隊,全部編入軍隊統(tǒng)一指揮! 整頓吏治! 加強對官吏考核和監(jiān)督! 鼓勵百姓開荒種地,獎勵手工業(yè)者…… 韓昭侯也任用申不害變法,順帶也崛起一番。他在位期間,周邊沒有任何國家敢于侵略。 但韓國改革不徹底,局限性很強。因為申不害重視“權(quán)術(shù)”大于“法治”,韓昭侯死了之后,新法容易廢除。韓國又恢復(fù)到,四處挨揍的局面。 六,齊威王變法 在東方齊國,田氏代齊之后,齊威王也開始了變法。 齊威王早期,沉溺于酒色之中。宰相鄒忌就告訴齊威王:“城北徐公明明比自己帥氣,但妻子、小妾、門客都不敢說真話……這一切到底是為什么呢?” 齊威王搖搖頭,問道:“嗯,我也想知道為什么?” “大王,還不因為我是宰相,位高權(quán)重。我的妻子、小妾、門客,都巴結(jié)討好我,不敢說真話……如今大王為一國之主,宮女、大臣一個個的都畏懼你,害怕你。由此可見,大王你一定被蒙蔽很深!” 鄒忌一番深入淺出,有理有據(jù)的勸諫,齊威王立馬從善如流,宣布詔令:不管朝廷大員,地方官吏,還是平民百姓,有能夠當面指出君主過失的,得上賞;用書面指出君主過失的,得中賞;在民眾之中議論君主過失的,得下賞。 一時間,宮廷門口門庭若市,大臣們爭相提出合理化建議。因為廣開言路,僅僅一年時間,齊國大治。 大臣們再想給齊王提意見,已經(jīng)沒啥可說的了。 因為政治清明,各路英才薈萃齊國。 這個時候,正是魏國魏惠王四處炫耀肌肉,東征西討,中原稱霸的時候。齊國自然不想讓魏國做大,為了維持平衡,必須得要把魏國給拍下去。 大將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用之,兩次打敗魏軍。并在馬陵之戰(zhàn)中,射殺魏將龐涓,俘虜了太子申。 齊威王虛心納諫改革,跟后世李世民有得一拼。 但可惜的是,齊威王死后,齊宣王、齊緡王不再堅持齊威王的廣開言路政策。經(jīng)過樂毅為首的六國討伐齊之后,齊國雖然在田單手里復(fù)國,但只有混吃等死的份兒了。 當然,戰(zhàn)國最徹底的變法,而且獲得持續(xù)性發(fā)力的,就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七、商鞅在秦國變法 公元前361年,秦國新君秦孝公即位,秦國很衰。他下定決心,變法圖強。為此,他下了一道求賢令:“不論是秦國人,還是外國人,誰能讓秦國富強起來,就讓他當官。” 秦孝公的求賢令一出,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個叫做公孫鞅的,在魏國郁郁不得志,便興沖沖跑到秦國,得到了秦孝公接見。 公孫鞅一番言談,很快說服了秦孝公。 于是,秦孝公任命公孫鞅為左庶長(相當于國家副總理),全權(quán)負責改革變法。 為了彰顯變法決心,讓老百姓信服新法,公孫鞅在城南門口立了一根木頭,貼出告示說誰能夠?qū)⑵鹂傅奖遍T就獎賞五十金。 有一個人半信半疑,扛著木頭來到北門,果然得到了五十金。 看來,秦孝公和商鞅變法是動真格的。 接下來,商鞅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諸如廢除貴族世襲特權(quán),加強中央集權(quán),實行軍功爵,獎勵耕戰(zhàn),廢井田,開阡陌……這一些東東,其實都是李悝、管仲、吳起玩剩下的。 當然,商鞅也有自己的專利。 比如,重農(nóng)抑商啦;比如焚書愚民啦,比如實行連坐法啦。 連坐法,就是把老百姓組織起來。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十家都受到牽連。 比如隔壁老王調(diào)戲婦女,你知情不報,或者不見義勇為,一旦被發(fā)現(xiàn)了,一樣辦了你丫的。 按照我們今天的觀點,商鞅推行的重農(nóng)抑商,焚書愚民,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但在當時地處西部邊陲的秦國,確實能夠調(diào)動人們生產(chǎn),還有打仗的積極性。 畢竟,糧食布帛乃是社會穩(wěn)定的潤滑劑。那些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 商鞅變法深刻影響了華夏兩千多年的歷史,諸如重農(nóng)抑商,諸如輕罪重罰,都被歷代王朝所延續(xù)下來……到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萌芽的明清,成為阻礙中國發(fā)展的絆腳石。 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秦孝公壽命足夠長。秦孝公強力支持變法,而且在位二十多年。商鞅變法期間,培養(yǎng)了一大批軍功爵制度起家的既得利益者。后來,秦孝公身死,商鞅慘遭五馬分尸之刑,但商鞅留下來的法令法規(guī),卻并沒有廢除。 由此看來,秦孝公壽命足夠長,是商鞅變法成功的關(guān)鍵。 八、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戰(zhàn)國前期,趙國一直不溫不火,保持著一個二流國家本色。 可到了中期,趙國又窮又弱,不僅被六國打壓,內(nèi)部還被中山國一分為二。這還不算完,北部還有三個胡人鄰居——婁煩、林胡、匈奴,不時地騷擾。 痛定思痛! 趙武靈王趙雍一上臺,便強力推行胡服騎射。即,拋棄車戰(zhàn)和寬袖長袍,打仗用騎兵和弓箭,穿上胡人短襖窄袖,顯得機動靈活。 “胡服騎射”之后,趙國一路開掛。整個北部邊疆,拓地二千余里。而且,趙國還吞并了中山國,拔掉了眼中釘。 九、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 燕國在燕王噲時期,演出了一出禪讓鬧劇,國內(nèi)一時大亂。齊國乘虛而入,將燕國洗劫一空。 燕國險些被齊國滅國。 國仇家恨集于一身,讓繼位的燕昭王耿耿于懷,時刻準備復(fù)仇齊國。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還在易水邊上筑了黃金臺。 黃金臺什么鬼? 燕昭王在黃金臺上,堆滿了黃金,用來作為招賢納士的費用。所以,黃金臺又叫招賢臺。 黃金臺立馬響徹了朋友圈,燕昭王愛才惜才的名聲,一下子傳開了。 劇辛從趙國,鄒忌從齊國,蘇代從洛陽,屈景從衛(wèi)國……許許多多知名人士紛紛來到燕國,希望一展宏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從魏國來的軍事家樂毅了。 樂毅祖先樂羊,是魏文侯手下將領(lǐng)。樂陽幫助魏國,滅掉了中山國,并被魏文侯封在原中山國境內(nèi)。樂陽后代,就在這里居住。 中山國和魏國之間,還隔著一個趙國,故而魏國很難控制這一塊飛地。 后來,中山國復(fù)國,又被趙武靈王抹掉。樂毅一家,都成了趙國人。 接下來,趙國內(nèi)亂。趙武靈王活活餓死沙丘,樂毅跑到魏國。 如今,燕昭王為了復(fù)仇,招賢納士。樂毅作為魏國使者,來到了燕國。 燕昭王早就聽說樂毅是個人才,便挽留他,讓他做了亞卿。 于是,樂毅一方面幫助燕國訓練軍隊,一方面進行政治改革。燕國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國富民強,上下一心,磨刀霍霍準備拿齊國祭刀。 縱觀各國變法,有民主有法治,也有獨裁專制,也有愚昧落后的一面,不一而足。最終,推崇耕戰(zhàn)愚民的大秦,統(tǒng)一了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