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被疼痛或麻木向下肢放射的癥狀所困擾 這樣的癥狀甚至影響夜間休息 去醫院做完影像學檢查常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 然而真相卻遠不是這樣~~ 文章目錄
01 梨狀肌綜合征的癥狀表現 梨狀肌綜合征 梨狀肌綜合征是一種典型的周圍神經卡壓造成神經支配區域疼痛和麻木的表現。由于神經是從肌肉穿過,很容易由于變異造成坐骨神經常年受到梨狀肌收縮的壓迫,神經干的血供因此受到影響,最后出現功能障礙。臨床中由于梨狀肌綜合征造成的單側下肢痛麻的癥狀遠遠高于腰椎間盤突出癥。 癥狀原因 梨狀肌綜合征不僅是神經的變異穿行位置的變化所造成的,還包括以下幾點因素:
癥狀臨床表現 疼痛是梨狀肌綜合征的最主要癥狀,主要位置為臀部的深層,并可能向下肢放射,放射部位主要是同側下肢的后面或后外側,有可能伴隨下肢外側和會陰部的不適等癥狀。 對于功能的影響主要為坐和走,嚴重時不能步行或步行一段距離后疼痛劇烈,需要休息后才能繼續步行。 除了以上癥狀外,梨狀肌綜合征的表現還有:
02 梨狀肌解剖學介紹 肌肉解剖 大部分人的梨狀肌都是非常肥厚且體積大的,因為它是維持我們脊柱與下肢非常重要的肌肉,他的具體解剖定位為: 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做一連線,在連線上連線距髂后上棘2cm處作一標點,此點至股骨大轉子的連線,即為梨狀肌的體表投影。 ——解剖學定位 02 起點:骶骨前面,骶前孔外側。 止點:股骨大轉子 ——肌肉附著點 03 肌肉功能: 近固定:屈髖低于90度,可使下肢外展外旋 屈髖大于90度,可使下肢內收內旋 遠固定:雙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后傾 ——肌肉功能 04 穿入梨狀肌上孔的結構:
穿入梨狀肌下孔的結構:
03 梨狀肌損傷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異同 腰椎間盤突出癥與梨狀肌綜合征在癥狀表現上有非常大的一致性,都伴隨下肢的痛麻。很多患梨狀肌綜合征的人在臨床檢查中發現腰椎間盤突出并按腰突治療,然而,絕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并不會出現癥狀。我么來看如何通過測試來判斷: 腰椎間盤突出 當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癥時,判斷其嚴重程度,最常用的測試就是直腿抬高測試與加強測試。如果腰椎間盤突出癥越嚴重,患者直腿抬高的角度應該越低,抬到較高角度就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加重。 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表現為直腿抬高測試陽性,4字測試陰性。 梨狀肌綜合征 在直腿抬高測試中,梨狀肌綜合征在抬高在60度內時出現顯著的疼痛,因為在60度內損傷的梨狀肌被拉長至緊張狀態時刺激坐骨神經更加嚴重。但是當超過60度時,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癥狀反而減輕或消失。 梨狀肌緊張測試 患者俯臥位。操作者立于患側,一手固定股部下方,另一手握拿踝部,將膝關節屈曲90°,使小腿外展。此時,股骨大轉子外旋,拉緊梨狀肌,若臀部與下肢出現疼痛,再將小腿內收使梨狀肌放松,癥狀減輕或消失表現為梨狀肌緊張實驗陽性。 ![]() 患者仰臥位于檢查床上,將患肢伸直,做內收內旋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隨即緩解,即為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 ![]() 04 只用4招就可搞定梨狀肌綜合征 肌肉松解 ![]() 第一招:肌肉松解 肌肉松解是處理梨狀肌綜合征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對于肌肉松解必須有2個環節需要注意:
肌肉拉伸 ![]() 第二招:肌肉拉伸 在肌肉松解的第二步就十分推薦大家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了,在拉伸過程中也需要注意2個原則:
OMT骨科手法 ![]() 為了恢復正常的運動范圍和減輕疼痛,可以通過按壓中間骶骨,梨狀肌和后內側轉子的反向訓練來解決. 通常要求患者俯臥位,身體受影響的一側位于治療床的邊緣。在進行反向訓練技術時,康復治療師將患者的受影響的腿放在床外,使其在髖部和膝部彎曲,在臀部外展和外旋。可以選擇主動或被動的OMT技術,如果被動可將手按壓于上述3點保持90秒,如主動技術可選擇MET肌肉能量技術. 髖關節穩定性訓練 ![]() 梨狀肌損傷的罪魁禍首來自于臀部肌群的無力,尤其是臀大肌和臀中肌在支撐中沒有辦法很好的維持骨盆的穩定所造成的梨狀肌過度拉長。這里推薦給大家一個動態訓練雙肌肉的動作。在倒走中可以在功能中募集臀大肌的力量,非常推薦! ![]() ![]() ![]() 資料福利 本次資料福利包括9本肌骨康復必備實用書籍 +4套整理后的康復培訓資料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獲得完整資料 ?????? 作者介紹 ![]() 獲得美國Barral學院內臟、神經松弛術國際認證 瑞士NMES技術國際二級導師認證 第一屆全國產后康復大會秘書長 擁有龍氏治脊等國內先進治療技術認證 長 按 關 注 如果感覺文章有所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