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我國共有13座懸空寺,分別位于山西大同恒山、河北蒼巖山、河北省南宮市、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福建福州永泰、山西神池轆轤窯溝、山西寧武蘆芽山、圣泉寺(山西廣靈)、四川省旺蒼三江、河南淇縣朝陽、云南西山、西藏普蘭縣、浙江建德大慈巖。今天咱們要說的是被徐霞客稱為“天下巨觀”的山西大同恒山懸空寺。(王子瑞 攝)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的這座懸空寺,原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背靠翠屏峰,面對恒山主峰天峰嶺,坐西向東,取朝拜、供奉恒山主廟恒宗殿之勢。懸空寺最高處的殿閣底部距離下方河谷約90米,相當于30層樓 或自由女神像的高度。 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共有殿閣四十間,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全寺由寺院和南北二樓三部分組成,是恒山廟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是目前全球最早、規模最大的懸空式建筑和國內現存惟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渾源當地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是對中國第一“空中樓閣”懸空寺外形的寫照。從正面來看,懸空寺整個建筑用十幾根小腿肚子般粗的松木柱支撐著,給人以岌岌可危之感,仿佛撤掉了木柱,懸空寺就會掉下來。其實不然,除了部分建筑以山石為基礎外,懸空寺大部分重量被暗插在峭壁上的飛梁分散傳遞給了巖石和山體。 在峭壁上建寺,首先要解決的是支撐問題。我們的前人是聰明智慧的,他們先在峭壁上鑿洞,然后插入桐油泡過的木梁,再在上面具體建造。據專家考證,為了保證穩固性,在插入木梁前,在進洞的一端先把一個楔子打入少許,等木楔接觸洞底后,隨著用力,木楔會慢慢把木梁撐開,而且打得越深,插得越緊,與今天的膨脹螺絲原理一般。支撐的十幾根木柱常態下只起了裝飾作用,無人的時候并不受力,上面負載超過一定限度時,才發揮作用。 懸空寺更是歷代文人墨客向往之處。明代王湛初會留詩贊曰:“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沒云中。”公元735年,詩仙李白游覽后,在巖壁上寫下了“壯觀”二個大字,但仍覺得不夠體現自己激動的心情,便在“壯”上多加了一點。明崇禎六年,徐霞客游歷到此,稱之為“天下巨觀”。李鐵映同志1989年來恒山視察時,揮毫寫下了“偉哉神工”四個大字。 2010年12月,在《時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筑中,懸空寺與“全球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 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門”、希臘米特奧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薩斜塔等國際知名建筑同列榜中,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圖為衛星地圖顯示的懸空寺與北岳恒山位置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