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作為千年以來的奇書。自古至今,帝王將相或是文人士大夫都將它封作是“大道之本”,“智慧之源”。它涵蓋64卦,卦卦都透露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每個卦都有6個爻辭,爻辭、彖辭又對不同的卦進行細化的闡述。 由于年代久遠,語言表達和文字措辭上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出入,所以今天的人再讀易經,根本無從讀起。云里霧里,難免有不知所云的感覺。作為64卦的卦首——乾卦到底該如何理解呢。 潛龍勿用,謹慎地用乾卦是帝王之卦,君子之卦,無處不洋溢著“主角”的光環。即便是如此美好的卦,在開篇的時候,初九爻卻說“潛龍勿用”。龍是吉祥的動物能夠呼風喚雨,為何還要說“勿用”呢??粗回缘臅r候,一定要站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時代。 “勿用”不是“不用”,要是“不用”的話,作為君子還有什么作為呢? “勿用”的意思是謹慎地用。 君子是一棵參天大樹,也離不開由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此時處于初爻的君子,還很弱小,遇到機會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地運用自己的才能。 “示弱”是保護好自己的根本俗話說,樹大招風。一個人想做大事,想成為好人,首先要做到的是保護好自己。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保護不好,又怎么談將來保護別人呢? 歷史上的劉備是個很好的例子。劉備的前半生窮困潦倒,雖然胸懷大志,但是沒有實現個人理想的途徑。賣過草鞋,游走四方。無論走到哪,劉備都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示弱”。 劉備的“示弱”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他最擅長的哭。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實際上沒有那么簡單。 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劉備想的是如何保護好自己,多培養一些人緣,給自己多制造一些機會,慢慢地給自己的心中的大志向打好基礎。如果他不能夠做到“示弱”,跟公孫瓚、袁紹、曹操這些人動不動就拼命的話,估計也沒有后來的“三分天下”。 這一點即便是曹操都經常有示弱的時候,比如赤壁之戰的時候,沒有開戰之前,曹操意氣風發。戰敗逃亡過程中,再也沒有那樣的神氣和威風,反而變得十分乖巧,部將說什么就是什么,此時他要是不示弱的話,部將一個不開心棄他而去,事情就更麻煩。 示弱是為了等待時機在這里,我們再強調一次“示弱”不是無能軟弱。人生不能夠以成敗論英雄,人生的那個時機很重要。如果時機未到,即便是有絕世的智慧也只能選擇沉默。老子有沒有能力和智慧,寫完5000字的道德經,嚇的騎著青牛出函谷關。因為他說了實話,懼怕周朝的士大夫找他的麻煩。 潛龍勿用,是要把握好那個時機。這一點上,再看看韓信就知道。楚霸王項羽夠厲害吧,韓信都不怕他,為什么還要怕一個屠戶,使自己遭受“胯下之辱”。這都是以示弱的姿態等待時機的案例。人生不是說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或者說立刻得到剛有的聲譽和地位,若是時機不到的話,所有的能力都不能得到“變現”,這是人生非常奇妙的事情。 所以,希望各位要好好思考一下。時機大于能力,在大的形勢面前,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扭轉整個局勢。姜維,是諸葛亮親定的徒弟,寄托著整個蜀漢的希望,面對蜀漢社稷將傾時,也未有一聲嘆息。請大家記住,該低頭時要低頭,適當的時機要當仁不讓。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