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為肺部急性感染所引起的肺實質性急性炎癥。肺炎的分類很多,分類方法亦不同,臨床為方便治療,多按病因分類。感染性肺炎按病原體的性質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支原體性肺炎等。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急,甚至發紺等中醫學本病屬“風溫”“溫病”范疇。多因觸犯冬季非時之氣,或春季感受風溫之邪肺衛不固,熱壅于肺,正氣不足以御邪而發病。臨床可采用清熱宣肺,養肺祛痰,化痰解毒等方法治療。 方1 【原料】生石膏25克,炙枇杷葉15克,知母10克,五味子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即成。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清熱除煩,化痰降氣。用治痰熱上壅,肺失宣降所致之肺炎。 方2 【原料】金銀花50克,當歸25克,玄參、蒲公英各1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用治熱盛傷陰所致之肺炎,癥見高熱神昏,狂言煩躁,呼吸氣短,虛煩汗出等。 方3 【原料】鮮香蕉根200克,食鹽少許。 【用法】將香蕉根洗凈切碎,搗爛絞取其汁,放入碗內隔水燉熟,調入食鹽飲用,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適用于風熱犯肺型肺炎。 方4 【原料】魚腥草、白頭翁各30克,黃連、黃柏、秦皮各9克。 【用法】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4次口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大葉性肺炎(痰熱壅肺型),癥見高熱汗出,氣促痰鳴,痰色鐵銹樣,口渴喜冷飲,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方5 【原料】魚腥草30克,桔梗15克,生石膏6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降逆。適用于肺炎(痰熱上壅,肺失宣降),癥見高熱不退,咳嗽氣粗,痰鳴氣喘,口渴尿少,煩躁不安等。 方6 【原料】生石膏25克,知母10克,炙枇杷葉15克,五味子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清熱除煩,化痰降氣。適用于肺炎(痰熱上壅,肺失宣降)。 方7 【原料】魚腥草(鮮品)30~60克。 【用法】水煎20分鐘,取汁煲鴨蛋2個,分2次,飲湯食蛋。 【功效】清熱解毒。主治肺炎。 方8 【原料】金銀花、蒲公英、鮮蘆根各30克,板藍根1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每1劑,早晚分服。 【功效】清熱除煩,解毒消腫。用治肺炎初期,癥見發熱微惡寒,咳嗽,胸痛,咳則痛甚,呼吸不利,痰黏量少,口燥咽干等。 方9 【原料】款冬花5克,生薏苡仁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 【用法】將上4味水煎2次,取汁混勻,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用治肺炎。 方10 【原料】白及、薏苡仁各120克,忍冬藤60克。 【用法】將上3味焙干研末,混勻,裝瓶備用。每取10克,加白糖6克,以白開水沖服。每日2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消腫止血。用治肺炎咳膿臭痰。 方11 【原料】黃柏3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川貝母15克。 【用法】將上4味共研細末,混勻,裝瓶備用。每次取上藥末10克,用白開水沖服,每日3次。 【功效】清熱瀉火,燥濕解毒。適用于肺炎。 方12 【原料】蒲公英、魚腥草各適量。 【用法】將蒲公英搗碎做成丸藥如花生米大,每日3次,每次2粒,口含溶化,慢慢吞下,以飯后服用為宜。亦可用此丸藥6粒,加雞蛋清適量搗勻后敷于胸部。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治療肺炎。 方13 【原料】浮萍12克,鮮蘆根1尺。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劑。 【功效】清肺熱,除煩渴。用于治療肺炎。 方14 【原料】穿心蓮、魚腥草各30克,杏仁、白果各10克。 【用法】煎水頻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定喘。主要用于治療肺炎。 |
|
來自: 寂寞的牧羊人 > 《冠狀病毒性肺炎/防治瘟疫/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