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鼎卦》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p>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力不能支配的事被歸結于天命,儒家主張君子要“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 古往今來,人們對于“命運”二字始終保持著半信半疑,成功者以“運氣好”為謙辭,消極者則抱怨“命不好”。 1.人定勝天,還是命由天定?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的“真理” ,主要有以下幾種主流觀點。 第一種:“有志者事竟成”的觀點,認為只要勤奮努力就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第二種:基督教認為人的命運是由上帝決定的,通過生時的努力和對上帝的信仰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在死后進入天堂。 第三種:佛家認為命運是由前世和今世自己的所作所為決定的,因果輪回。 第四種:八字決定命運的觀點,古今命理學家都認為人的出生時間就決定了人的命運。 第五種:環境(風水)決定命運的觀點,祖墳和孕期風水決定了一個人命運的核心質量層次,工作生活的環境風水呈波動性影響。 努力奮斗的人千千萬萬,但富貴者又有幾人?難道富貴者都比別人努力的多 ?那肯定不是。 所以說,絕大多數的人是無法緊緊握住自己命運的咽喉。 2.知命所以知足,知行知止。老易很喜歡李宗盛的那首《凡人歌》,歌詞寫道“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 事實上,這世間絕大部分都是凡人命,王侯將相之命畢竟是少數,部分凡人知命也能趨向富貴。 你們可以把命運,或者說天道,理解為“規律”,宇宙自然就是存在著規律,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生老病死,一切都在規律之中。 懂天命,實際上是要明白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不能與天道硬碰硬。 不遵循規律,必然會失敗,甚至會受到反噬,比如”揠苗助長“的故事你們應該都聽過,不遵循自然規律肯定不行,還有人的作息,如果長期顛倒肯定身體要出問題。 人一定要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慎思之,篤行之。 “一代商圣”范蠡離楚投越,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一雪會稽之恥,被尊為上將軍。 范蠡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到了齊國,隱姓埋名,在海邊的一塊荒地,苦身盡力,開荒墾地,治產經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達到“巨萬”,卻仗義疏財,三次散盡千金,天下稱“陶朱公”。 范蠡因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馬云為何年紀還沒那么大就卸任阿里董事長?因為他“知止而行”,能進能退,深得中華傳統文化里做人的精髓,這是大智慧。 3.君子知命不懼,順勢而為。其實,在數千年中華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內心深處,不管是出于尋求心靈的安慰,還是出于趨吉避兇的理性,愿意了解并相信冥冥之中命運的存在。 從科學的角度,任何“科學”也只是“階段性正確”,可能百年之后現在的科學又被證偽了。 一個人的綜合社會知識,受偏見控制的程度,及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選擇相信,還是選擇不相信。 無論你信不信命運其實都沒關系,但你一定要懂“勢”。 窮人做事,富人做勢!前者靠賣力,后者靠借力,一字之差的結果迥然不同!人要懂“勢”,才能成“事”。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這句話后來被無數創業者奉為經典。 豬想要飛起來的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有大風;二是要站在風口;三是豬必須知道何時飛是好時機。 小米的成功,首先歸功于“勢”。小米趕上了2010年后國產智能手機井噴式發展的好形勢,順著這陣春風,邁著大步走上了得意之路。 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其實本質不是在于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為,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古代齊國有句俗語: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這句話并非否定人的智慧之價值,而是說人應該更高明地運用智慧,把握形勢和時機,才能更好地應勢而動。 礎潤知雨,葉落知秋,預勢也;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防勢也;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促勢也;一夫攘臂,萬眾景從,造勢也;天下紛爭,乘勢而起,用勢也;養精蓄銳,引而不發,蓄勢也。 勢有千萬,最重要的勢其實在于人本身,記住下面六點: 1.順之勢,很多時候往往是逆向思維找到的。 2.逆勢時,儲備反彈的能量,適時全部迸發。 3.識時勢,把握發展大勢,才能在時代弄潮。 4.重人勢,察其言、觀其色、聞其聲、視其行。 5.覺心勢,凡人皆有心障,要使內心穩行正道。 6.悟道勢,自然之道、經世之道,人生之道等。 周易文化堂致力于科普專業的易學知識,讓更多人從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改變自己和他人的命運。若有迷惑之處,抑或觀點相悖,都歡迎留言與老易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