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頻出汗,是陰虛嗎?調理身體,中醫給出幾味藥 好好說健康 2020-01-04 已關注 “我48歲了,今年2月份的時候月經還正常,結果這個月月經突然就沒了。前幾天開始,上身燥熱,莫名出汗,我不知道該咋辦,很害怕更年期,可它還是來了,我該如何度過啊?” 前幾天,我在后臺收到了這樣的一條私信。 關于更年期出汗的問題,我在之前也講解過幾次,但是對于此類問題大家依然存在著眾多疑問,今天我就再來好好解答一下。 一般女性的絕經時期發生在45-55歲之間,這段時間往往有月經周期、量、顏色等變化,常見如月經淋漓不斷或者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一般來說,40歲之前絕經,西醫則稱為“卵巢功能早衰”,多發生于身體發育遲緩的女性。 一、更年期出汗一定是陰虛嗎? 我覺得很多人對這個看法都有誤解,認為更年期就一定是陰虛,要滋陰,但以我的臨床經驗來看,其實氣虛、陽虛或者是陰陽兩虛的人也很多。 氣虛、陰虛又或者是陰陽兩虛,很多女性患者都會有一個共同表現,那就是出汗多。出汗本身就是一種營衛不和的表現,氣不夠了,毛孔的收攝力也就差了,汗自然也就容易流出來。 二、對于更年期出汗,中醫如何調理? 中醫對這種情況的調理與治療,多立足于調理氣血陰陽,滋補腎陽,疏肝理氣,也就是所謂的“滋水涵木”方法。 在生活調理上首先可多選用具有滋補腎陰作用的藥物,例如枸杞子、靈芝、銀耳、山藥等。 其次也可從調理氣血入手,可選用黃芪和人參。 《別錄》載:“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癥。”一些人體質比較虛弱,經常出汗,像上面那位患者一樣,身體永遠都是汗津津的,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其實這也是一種氣血不足的表現,可以服用黃芪,防風治之,久服必效。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寧神益智、生津止渴、抗衰老等作用,是名貴滋補藥物之一。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把人參列為藥中上品,并說人參主補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人參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對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也有效果。但實熱、正氣不虛者不適宜服用。 最后就是疏肝理氣。肝臟是調節全身之“氣”的臟腑,它能主管全身“氣”的協調與平衡,如果肝不好則氣機紊亂,同樣氣機紊亂也會造成肝臟受損。疏肝理氣,常見的中藥有香附、柴胡等。 香附出自《名醫別錄》,被中醫界稱為“疏肝解郁之要藥”。它有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的作用。香附入肝經,善于“理肝氣之郁結”。是給肝臟 “順氣”的良藥。現代研究發現,中藥香附能較為明顯的增加人體的膽汁流量、促進膽汁分泌,并且可以保護肝臟細胞免受損傷;香附含有的化合物水溶液具有強心、降低高血壓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氣的作用。柴胡善于調理肝氣,是調理肝部不適的常用中藥材,也是中醫給肝臟”順氣“的常用中藥。現代研究發現,柴胡具有鎮靜、鎮痛、降血脂、保肝、利膽、抗潰瘍以及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 更年期也是女性婦科病的多發期,大家應該好好進行調理,我建議45歲左右的女性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