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自己幸福的婚姻。”這句話這不假,最近有一個課程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比較特殊的,需要和學員的家人或者朋友取得聯系,最好的父母了。 當我們聯系學員的時候,說起這個環節需要得到父母電話的時候,只有一兩個是輕松就發過來的,大部分都是支支吾吾,需要我們再三聯系才發過來,還有一個始終也不愿意把父母的電話發過來。 也許是導師的原因?吸引過來的學員都是需要在父母關系層面療愈的,在聯系的過程當中驚訝發現很多學員父母的婚姻其實都不是那么的好,要不父母長期分居,要不就是從小和其中一個不能和諧,就是懷著恨意的,更有的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的,以至于現在沒有太多的力量感面對人生中的種種選擇。 讓我感悟到夫妻關系是否和諧對孩子的影響太重要的了。 心理學家對家庭的問題研究表明,孩子出了問題,通常是父母的關系出了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去除孩子的病癥,該吃“藥”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成長中需要得到的基本安全感,來自父母關系和諧的穩定性;在確知這樣的安全有所保障的前提下,孩子才更愿意、更有力量,去做他該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每天看到的對抗、逃避、麻木狀態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得到足夠的愛的滋養,這和給孩子腦袋一悶棍的傷害沒有什么區別,甚至更大。 二 我之前也有一個學員,趙先生。 他平時常在周圍人一篇嘖嘖聲中,眉飛色舞地描述自己如何與妻子共謀,養出個非常棒的女兒,給人感覺他有個令人羨慕的和睦家庭。其實,有段時間他的女兒已經不去上學了。他咨詢親子課程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做到每天去上學。” 他女兒上初三,身體健康,但是兩年半里,每個學期到學校去上課的天數,竟然不超過兩個月,有幾次連期中、期末也缺席。女兒不上學,倒也沒有去過別的地方,就是待在家里不出門。 學校是如何容忍這情形的呢?在此就不詳細說,總之他女兒考試都過了關,有的科目還能達到優秀,說明她智力絕對沒問題的,甚至有超過同齡人的自學自學能力。但是,眼看就要中考了,女兒又一次“舊病復發”…… 來咨詢課程的時候格外焦慮,同時非常不滿第地標示:“他媽媽對女兒從來就沒真上過心!”和平時的“幸福秀”,差太遠了。 和他詳細聊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到真實情況了。他的老婆有婚外情將近3年了,夫妻兩為此背著女兒糾纏了很久。他們以為隱藏得很好,女兒不可能察覺…… 但實際上,女孩不出門、不做她的年齡和身份通常應該做的額事情,是在用極端的、病態的方式“守護”媽媽,潛意識里不想媽媽離開家,維護家庭的完整性…… 事實上,孩子能夠覺察到父母關系中極其微小的疏離因素,這些不穩定因素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和生理發育的極大障礙。因為孩子的生命來自父母雙方,由于這樣天然的基因關系,在孩子眼里,父親母親同等重要。孩子潛意識里的需求,是父母手牽手、肩并肩,一起支持自己向前邁進。也就是說,孩子成長中需要得到的基本安全感,來自父母關系和睦的穩定性;在確知這樣的安全有所保障的前提下,孩子才更愿意、更有力量,去做他該做的事情。 后來,經過推薦,趙先生和妻子都參加了兩個課,一個是薩提亞兩性關系課,一個是薩提亞親子關系課,又經過親密關系輔導,度過了那段情感危機,女兒上高中后沒有再出現不去上學的情況,成績確實變得很優秀。趙先生說,現在女兒像吃了“定心神丹”一樣! 他們這種情況算是好的了,還能及時尋求心理學的幫助,并且女兒能夠在這個敏感時期安好度過,不至于落下什么創傷。如果沒有很好的處理,女孩成人后親密關系總會感覺不自然,親密關系很難產生。 拯救孩子從改善夫妻關系做起吧。 三 不過,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有的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就是我們都已經從這樣的環境成人了,父母的婚姻關系,我們已經改變不了多少了,因為不是每個人的父母都有這樣覺醒意識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去覺察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了自己了。 如果你的父母的常態是對抗、逃避、麻木,你的認知、感受、模仿到的兩性關系,也就是這些。你長大后遇到愛人時,愛情的火花與體內異常的激素產生化學反應,會驅動頭腦重新搭建與愛相關的神經網絡,兩個人因此敞開心扉走到一起。問題是,當愛情的火花散去,往往內在新的改變還不夠穩固時,他會不自覺地回到童年形成的舊模式中,遇到沖突就啟動防御模式,關閉心靈,麻木感受,疏遠關系——復制父母的相處模式。上一代的遭遇,就這樣在下一代身上重復出現了。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家族的傳承吧,系統里隱藏的動力是會延續到下一代的。 四 一位父親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教育,就是愛孩子的母親。因為生活在丈夫的愛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軟的、舒暢的、溫潤的、安定的,會寬容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會創造出一個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一個家庭擁有這樣一位女人,最直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孩子很可能也對婚姻抱悲觀態度,覺得不幸的婚姻會給自己和未來的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不愿意結婚。 有的孩子即使結了婚,也有可能被父母留下的“冷戰”、“暴力”等等記憶影響,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再次重蹈覆轍,造成婚姻的不幸。 反之,在父母恩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樂于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也會善于經營美滿的婚姻,培養幸福的下一代。 五 自己是學習心理學專業的,目前我也在從事這個實用心理學的培訓,我有時也會參加親子的課程,我更多的是從這樣的課程中覺察我個人的家庭。我時常是一個沒有自信的,我的家庭里從小對我的否定是蠻多的。 我聽到一句話是這樣的,是“多少次的肯定,才能彌補一次的否定呢?” 所以,我時常需要做的功課是對自己的肯定,欣賞自己有的地方,我還在為我的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補課中。 當然了,我沒有辦法選擇什么樣的原生家庭,同時也不能決定我是否擁有良好婚姻關系的父母,并且他們已經是老一輩了,出來學習幾率不大,所以基本是定型了。所以,我只能是自己通過學習去領悟,做能做出最大的正面影響。 我們的圈子流傳一個說法,我們最難搞定的客戶其實是家人,我曾經也影響過嫂子和姐姐學習,叫了第三次才安排時間參加,并且是我個人出了學費,路費,住宿費才愿意來的,所以看到有的學員能夠帶著一家大小來學習,真的羨慕。 我也時常告訴我自己,無論如何我都要和父母搞好關系,至少了我的未來人生可以更好前進也要這樣做。 每個人的人生是為自己的生命系統來服務的,讓生命可以延續下去,甚至可以越來越好。我們照顧好自己人生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讓整個系統更好,我們最常要面對的是家庭,我們可以經常問問自己:我為這個家庭貢獻幸福了什么樣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