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天道》,里面有兩個點觸動我,震撼我。 一是當丁元英接到父親腦溢血躺在醫院,他的父親不想麻煩家人,想要早點離去的時候,丁元英發表了自己對親人的看法。父親對于個人來說,是屬于個人的,但是如果想著父親也是兄弟姐妹的,那么也是一種救世主心理。只有完全認為是自己的時候,才不會有心理不平衡的心理。 電視劇里的對白大概是這樣的—— 丁元英的父親急病,突發腦溢血住院了,丁元英趕回老家,父親已經昏迷不醒。 丁元英、丁元英大哥,丁元英妹妹秋紅在醫院里向主治醫院了解情況。 醫生:這是出血點,面積非常大,我們已經做了引流手術。結果怎么樣了,現在還很難說。 丁元英:您指得結果是什么,怎么個很難說? 醫生:病人的治療是公費還是自費? 秋紅:是自費,我父親沒得單位,也沒有公費醫療。 丁元英:大夫,您不必考慮錢的問題,你只考慮怎么能把病治好。 醫生:人的丘腦就像個瓶頸,它直接與大腦皮層相連,除了嗅覺外,人體各部所感受的沖動,都要通過它傳遞給大腦皮層。也就是說所有的信息,都要從這里出入,這里如果發生問題,勢必會連帶破壞周圍的腦組織。 大哥:什么意思? 醫生:從你父親的病情來看,你們得有個思想準備,我只能這樣告訴你們,能救活的可能性不大,即便能夠救活了,也是一個植物人。 丁秋紅:不可能。 醫生: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但這是醫學。我不知道你們的經濟狀況怎么樣,一天幾千元的醫療費,不是個小數目,醫生必須告訴你們這個情況,如果救活了,不管是從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你們都要對以后的事情有個打算。 丁元英:您能確定,即便救活了也是一個植物人。 醫生:我不敢用確定這個詞。但根據醫學和無數臨床病例是這樣的,有很多像你父親這種情況的病人,都是因為沒有錢而放棄治療的。當然,用呼吸機維持半年的也有,連護工帶住院費花了六十多萬,當然,這是有錢的人家。 丁元英:醫生,那我怎么做,才能讓我父親死? 醫生:中國沒有安樂死的說法,我回答不了你這個問題。這里是醫院,只要病人沒有死亡,只要病人的賬戶上還有錢,醫生就要繼續治療。 丁元英:好,謝謝。 丁元英大哥說要開個會,商量商量錢的事。 丁元英說:要是攤錢的事,我就不參加了。我只知道他是我爹,他還是誰的爹,我不知道。 大哥:你這是什么話?你不知道他還是我的爹,你不知道他也是丁秋紅的爹么? 母親說:哎呀,你們倆真是冤家,那么大的人了,有什么話不能好好說嘛! 大哥說:我看見他就別扭。從來就沒有聽見他嘴里說過一句人話。這么多年不回家,一進門就打聽怎么能讓爹死,這是人話嗎?你跟人家醫生說錢不是問題,那人家還不往死里給你用高價藥,現在呼吸機,血透機用上了,連空氣過濾機都用上了,你以為你是誰呀。咱是不是有了這兩個錢,就非得這么燒啊。 丁秋紅:二哥,那你說一下你那句話是什么意思?我是真沒有聽懂。 丁元英:我不是在和大哥置氣,是好好說的。大哥現在說的是攤錢的事情,如果我知道咱爹不僅是我爹,也還是你們的爹,那就一定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理就不平衡,只要你是個人,就得這么想。我和大哥都在外邊,如果秋紅在給父親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么想,他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結果就是咱爹喝不上了水了。 大哥:秋紅照顧父母,將來遺產都是她的。 丁元英:那沒有遺產的父母就該扔墻頭上了。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系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干凈的地都弄臟了才踏實的東西。 大哥:我說不過你,你也別盡撿好聽的說。你就說你咋辦吧。 丁元英:原則上說,父親的醫療費,和可能的長期醫護費用,可能的后事所發生的費用,都由我來負責,為什么說原則上說。因為他也是你們的爹,這里面有一個情感表達的問題。如果大哥覺得秋紅這幾年照顧老人挺辛苦了,想放幾個錢表達一下心情也可以。 大哥:你那是有錢的,沒錢呢,沒錢你也這么說么? 丁元英:沒錢的子女多了,辦到哪里是哪里。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么程度不是標準。爸現在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無生命。不到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后一刻,決不能放棄,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認是植物人了,停止交費,我把氧氣管子拔了。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與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么東西了。 母親對丁元英說的話很不滿意,她說:元英啊,他可是你爸,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養兒防老,自己的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生兒育女還有什么用? 丁元英是這樣回答母親的,他說:媽,如果你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為了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著呢。碰到我這么個不孝順的,你就算賠了。 面對大哥的責問,丁元英說:對于父母我很慚愧,也很內疚,我不適應家常里短的生活,父母也適應不了我那種生活,這很矛盾。所以我很感謝秋紅和謝輝,是他們在一直照顧著老人。 后來丁元英的父親在醫院中自然去世。墓地里,丁和其妹妹的另一段對話 秋紅:還是老爸心疼你,怕你落個不孝順的名聲,自己先走了。哥,我覺得你不該這樣說媽,養兒防老,都是這樣過來的嘛。 元英:養兒防老,那你就是父母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著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讓每個人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且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里就越苦。 秋紅說:哥,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假設,假如我們已經砸鍋賣鐵,已經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救活爸。那你說該怎么辦? 元英說:那他就死。 秋紅說: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沒有哪能一個人能受得了你。 上面這段對白在整個電視劇情節中不是重要部分,但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丁元英所表達的意思,是與養兒防老這種世俗觀念完全相悖的。相信一般的人聽了都會接受不了??蓪嶋H上,我覺得也是有一定的理兒。這不是在世俗的行為上,而是意義在人的心理上。做父母的不能把養兒防老作為撫養孩子的交換條件。 作為一個母親,能盡其所能培養孩子成長,我覺得也是孩子給母親帶來的幸福,因為他讓母親享受到了付出的快樂。孩子成人了,可以獨立飛翔了,那就給他一片天空飛翔吧。 丁元英是個明白人,明白人比聰明人有更深的生活透視力。 由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又想起了電視劇《孝子》,那電視反映的主題應該是丁元英思想的孿生兄弟。 忽然又想起臺灣詩人非馬的《鳥籠》系列詩之一: “打開鳥籠的門 讓鳥兒飛走 把自由還給鳥籠” 末句最后兩個字,有一種瞬間讓人醍醐灌頂的感覺。 當然了也有人對這種人憤慨批評,說丁元英對“孝道”的觀點是“人渣”的觀點丁元英對世俗的態度有對有錯,錯的多,對的少。
這簡直是羅列了丁元英的七宗罪,我想說這也是一種角度,任何事情,換了時空角,意義也完全不一樣,于是我又找到了另外一段評論……
對于丁元英來說,對與錯的爭論對于他來說是沒有意義的,他就是活在了真實的自己,世俗是有對錯的。站在讀者的角度來看,丁元英的態度是不對的,從為人處事的角度來看。但不如此,作者如何能夠體現出丁元英的不同,如果能夠讓讀者體會到“豈有此理”。 看到這兒,我也想到歐美的育兒、養老觀,那種會更符合時代,當然我也只是道聽途說,真實的歐美親情觀,我還沒有深入了解過。 想到自己,對于我來說,父母是我的父母,我怎樣對待是屬于我自己的,我心里當然是想讓他們更好的生活條件,不過我目前還未能做到,但是我也是慚愧的。 二是丁元英過春節,只有一個人,買了方便面就過年了。 我想了一下我還真沒有不在家過過年,好像這是鐵板釘釘的事情,容不得讓人思考,為什么不可以自己決定一下呢? 聽起來好像又是叛逆的。這是文化,這是世俗,推動著每個人并不是真正的過自己的一生。 放假了,我跌進了比較低迷的生活,寫作也停三天了。 這是我第二次明明有時間,就是不寫的,上一次是元旦假期,看到我有假期綜合癥。想到平時,無論多忙,我都會保持更新。我想這是心力的問題。 壓力大,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來自經濟的壓力,算了一下,接近十幾萬的欠款沒有還,想起這個總是一陣的失落。 第二個是接了公司春節后的一個大型項目,負責人,真心說,時間有點趕,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心里也有不情愿,誰不想好好過年?為什么總是做這樣趕時間的項目呢?我還是喜歡做可以充分準備的項目,我也想在這個時間好好整理一下內在。 我想我不是很適合承擔責任,這樣說吧,我還沒有學會真正的承擔責任,這是成長。我擅長做輔助的工作,挑起大梁,真不是我擅長的。 又是一個悖論,一個人一定要承擔責任嗎?放到社會,是一個“必須”的答案。 關于回家不回家,我還沒有發短信給家里,我說不出口。 我一直有救世主的心態,我好像也在和父母賭氣,他們已經表示他們的失望了,怎么一個大學生出來,怎么都混成這個份上呢? 解釋無用,我只能說社會閱歷太淺,走了很多彎路,這和學歷有關?解釋何用?每個人都有自己道要走,事實擺在眼前。 這半年已經有了好轉,就是已經精神上有所了解了,他們也是無奈。我和他們心里上是有距離的,他們不懂我,我懂他們但不接受他們。 看到芮小丹每天都會寫一篇日記,發現這真是個好習慣,真想好好的把這個習慣落實,這是一個過程,我必須加強這個信念,“我每天都寫一篇500字的日記”。 我們不敢寫,是因為怕我們的負面思想會被別人知道,事實上沒有那個人都是永遠處于積極的一面,我也羨慕那些每天正能量的人。 住的地方,有點冷。今天吃早餐的之后,走過去的,怎么覺得這么遠,周圍這么冷清呢? 商店都關門了。 我在想我如果在這兒過年的話,吃飯是個問題。 自己煮? 太麻煩了。我已經搬家了,從大的地方搬到了小的地方,做飯不方便。想著想著,我又把這個問題放下了。 對于,工作,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我只是好好的工作,有一份收入就可以。不想什么影響力,不想背負太多的責任,我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就覺得很好了。 悖論。 目前做的事情,總是推著我往到的方面走,這就是需要領導力,需要影響別人,需要駕馭人性。如果沒有往前沖一把,所謂的拼搏,我又在什么時候把之前的款還清呢? 我老在想,我先顧好自己的吧。 停頓了三天,終于又那期鍵盤敲擊了起來,說實話,我蠻喜歡這種感覺,只是有一點,我還是放不開。放不開的地方是什么呢? 就是怕。 怕自己寫的別人不喜歡,怕自己寫的是負能量,怕自己顯得很低俗…… 人之常情。 但是,我為什么不能做到我隨意寫呢?我寫是我的?我到底為誰寫?我又不是附屬于什么機構,別人愛看就看,不愛看就不看唄…… 說得真輕松,道理都明白,可是做到呢?還真的在意,這就是所謂的修行吧,修行是為了自己的,就單單修放下“別人如何看自己”就很多事情修了。 別以為明星很容易做,看看每個明星的微博吧,幾乎每個明星都有唾罵的人,他們的承受能力都是一點點累積上去的,承受不了怎么辦?退出娛樂圈?默默無聞?自殺?剛剛說的都有發生的例子。 誰叫你是明星呢?誰叫你有這么高的收入呢?老百姓是仇富的,看不慣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我覺得中國人常常做的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把美好的事情當著你的面給撕毀了,你心痛嗎? 看一個明星要承受的壓力再看看自己吧,沒啥。 我真佩服我的寫作老師,居然把文章寫得這么真實,把他身邊人找小姐的事情都寫了,還有自己的內心看起來很淫穢的想法都寫出來,我在想,怎么不怕別人用別樣的目光看你呢? 看他的文章,會看到一些真實,沒有看到不代表沒有發生。有時,我覺得我在心理培訓行業,接觸的都太單純了,人也善良,對于世界也是充滿善意的為多。 他的真實度寫作讓我望塵莫及。我現在基本看一些小清新的文章看不進去,一看就有套路,覺得淺,是我進步了,還是狹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