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瘧 檳榔湯 【處方】 檳榔(銼)、桂(去粗皮)、常山、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寒瘧。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酒半盞,水1盞,煎至1盞,去滓,未發前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下氣。主心頭冷硬結痛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0顆,生姜3兩,青木香3兩,橘皮2兩,枳實(炙)2兩,甘草(炙)2兩,大黃2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下氣。主心頭冷硬結痛。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絞去滓,分溫3服;服別如人行4-5里進1服。取微利。 【注意】 忌生菜、熱面、炙肉,海藻、菘菜。 【摘錄】 《外臺》卷七引《廣濟方》 腳氣 檳榔湯 【處方】 檳榔末3錢,生姜3片,紫蘇7葉,陳皮3枚。 【功能主治】 腳氣。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盞,煎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檳榔氣味辛溫,能下氣,入足太陰、太陽;生姜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紫蘇氣味辛溫,入足太陽;陳橘子氣味辛溫微酸,入足厥陰。腳氣疼痛不能履地者,皆因風濕入絡,氣血凝滯不得流行,故以辛溫疏其經絡也。 【臨床應用】 腳氣少府監韓正彥暴得疾,手足不舉,諸醫以為風,針灸臂腿不知痛。孫兆作腳氣治,與此藥乃愈。 【摘錄】 《本事》卷四 上氣 檳榔湯 【處方】 檳榔2-7枚,杏仁4-7枚(去皮尖,搗)。 【功能主治】 上氣。 【用法用量】 以小便1大升,煮取半升,分為2服,相去5-6里許,1日1服。如腹中欲須利,檳榔并子捶碎,如前煮取汁,服之即快利。 【摘錄】 《外臺》卷十九引《廣濟方》 寬胸膈,利小腸。主三焦積氣,漸成水病,腹脹,四肢浮腫 檳榔湯 【處方】 檳榔(生,銼)1兩,大腹皮(銼)1兩,白術1兩,五味子(炒)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耆(銼)1兩,桑根白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己1兩,木通(銼)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桂(去粗皮)1兩,木香半兩,大黃(濕紙裹煨)半兩,人參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寬胸膈,利小腸。主三焦積氣,漸成水病,腹脹,四肢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劈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早晨臨臥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柔風,四肢不能收攝;并風毒腳氣,行履不得 檳榔湯 【處方】 檳榔7枚(煨,銼),黑豆(小者,炒)2升,桑根白皮(炙,銼)2兩,郁李仁(去皮尖,微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柔風,四肢不能收攝;并風毒腳氣,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生姜半分,切碎,煎至1盞,去滓,空心臨臥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 失眠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火亢盛,上沖于心。 【治法】瀉肝安神。 【方名】瀉肝安神湯。 【組成】生珍珠母30克,鉤藤15克,丹參15克,夏枯草15克,朱茯神10克,合歡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彭述憲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陰虛血虧。 【治法】滋陰養血,安神定志。 【方名】舒安湯。 【組成】炒棗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龍骨15克,大生地9克,赤丹參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韓玉斌方 乙肝靈丸 主要成分:大黃、白芍、菌陳、柴胡、貫眾、 人參、黃芪、甘草 功能主治: 1、清熱解毒,疏肝健脾。 2、用于毒熱蘊結、肝郁脾虛所致的脅痛、腹脹、乏力、便干、尿黃;乙型病毒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1、一次2g(一袋),一日三次。小兒酌減。 一個療程6盒(兩個月),大三陽建議連續服用5個療程。 禁忌: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1、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吃藥吃出藥物性肝損傷該怎么辦? 吃藥不合適,或不了解自己的體質,有時候會出現藥物性肝損傷。藥物性肝功能損傷主要體現在肝細胞炎癥的發生、轉氨酶的異常增高和肝細胞的損傷等三個方面。 這時候,患者主要是看損傷程度是怎樣的,如果是輕微肝損傷,停藥過段時間即可恢復。如果嚴重的,要到醫院進行治療比較好。這樣更保險一些。 對肝部造成損傷的藥物可達上百種,吃藥之前,特別是需要長時間服用的藥物,要和主治醫生多溝通一些安全用藥的知識,了解自身的身體敏感情況,以及肝腎功能。當然出現藥物性肝損傷最好是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再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一般來說,藥物性的肝損傷是可以恢復的,肝臟的自我修復能力在人體的臟器中是最強的,大部分人在停藥以后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如果是損傷的比較嚴重,所以恢復的情況不是很好。 出現藥物性肝損傷該怎么辦? 1、建議肝損傷患者多吃豬肝,豬膽對傳染性肝炎的癥狀改善,黃疸消退,肝腫大及肝功能恢復均有效。綠豆能解酒食諸毒。 2、可以在平時多服用一些水果對肝臟進行調理,含維生素C比較多的水果最好,橙子,獼猴桃,檸檬這些水果應該多吃一些。 3、出現肝損傷后,先要多休息,工作生活不要太勞累。飲食要清淡為主,忌煙酒和油膩食物,更要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出現肝損傷的藥物要先停藥,在恢復肝臟功能期間忌服再次對肝臟有害的藥物,在醫生的指導下可進行保肝護肝治療。 單味蒲公英湯,可用于眼疾腫痛 民國時期的名醫張錫純,特別擅長用單味藥或重用某藥以治病,頗有特色。 在他的代表性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了單味中藥治療眼疾的方劑——蒲公英湯。 書中寫道:“鮮蒲公英四兩,根葉莖花皆用,花開殘者去之,如無鮮者可用干者二兩代之。上一味煎湯兩大碗,溫服一碗。余一碗乘熱熏洗。”目痛連腦者,加懷牛膝煎湯飲之。 蒲公英湯可治眼疾腫痛,或胬肉遮眼,或赤脈絡目,或目睛脹痛,或目痛連腦,或羞目多淚,一切虛火實熱之證。 蒲公英功長治瘡,能消散癰疔毒火,但臨床用之治眼疾者,卻并不多見。蒲公英味苦,能清心經之熱,其治療眼疾能屢屢見效,應與此相關。 解蘊毒。主瘴氣 檳榔湯 【處方】 檳榔3兩(生銼)。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解蘊毒。主瘴氣。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日午1服。凡服此藥,隔夜先服磁石丸,次日服丹砂散,當日午服檳榔湯,至夜再依此次第服之。3日后病勢減,藥減半,病勢盡,藥即止。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霍亂嘔吐,腹脅脹滿 檳榔湯 【處方】 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去白,焙干)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防風(去叉)1兩,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紫蘇莖葉1兩,甘草(炙)1兩,訶藜勒(煨黃,去核)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亂嘔吐,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入生姜1分(拍碎),陳米半合,水2盞,煎至9分,去滓溫服,1日3次;每嘔逆時,相次熱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心腹卒脹痛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0枚(銼碎),生姜(去皮,薄切,焙干)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枳殼(去瓤,麩炒)3兩,甘草(炙,銼)3兩,大黃(銼,炒)2兩,木香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腹卒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微利即效。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矽肺(塵肺) 組成:鮮枇杷葉2片(去毛)、川貝母15克、硼砂9克。 制法:先將枇杷葉加清水適量,水煎2次,過濾去渣,取汁,二汁混合,文火濃縮至150克,再將川貝母、硼砂研細末加入攪勻,貯好備用。 用法:上藥分5日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用蜜糖或開水沖服。 功用:解毒潤肺 ,化痰化咳。 主治:矽肺病(塵垢入肺致咳)。初起咽部不舒,似咳非咳,日久則咳痰膠粘,如煮過菱粉,喉頭似有阻塞狀態。患者多是礦工或混凝土工作者。 療效:臨床屢用,收效良好。 治糖尿病 中醫稱為糖尿病為消渴癥,大家在治療的時候都在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治療,中醫博大精深,所以很多的人在嘗試偏方進行治療,本文為大家盤點一些偏方。 陰虛火旺型消渴(2型糖尿病) 癥狀:五心煩熱,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飲,易饑多食,時時汗出,少寐多夢,溲赤便秘,舌紅赤,少苔,脈虛細數。 治則治法:滋陰降火。 中成藥: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十味玉泉丸、金芪降糖片、金糖寧膠囊(片)、津力達顆粒。 方藥:知柏地黃丸、白虎湯加減:知母、黃柏、山萸肉、丹皮、山藥、石膏、粳米、甘草、天花粉、黃連、生地黃、藕汁等。 硬皮病 組成:茱萸、木香等份,煎湯飲之即愈。主治四肢堅硬如石,擊之如鐘磬聲,日漸消瘦。 筆者初識次方,是在讀熊繼柏先生《中醫創造奇跡》一書。熊先生辨證用于治四肢皮膚硬腫(硬皮病),認為此二藥一酸收,一辛散,相反相成,配伍精妙。《世醫得效方》亦載 身癢 組成:人參一兩,當歸二兩,荊芥三錢。主治身癢,須暫用錐刺刀割稍緩的重證。 癢之一證,《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謂:“諸痛癢瘡,皆屬于心”,高士宗注“心”為“火”,可見,因火熱致癢者,多伴疼痛;《金匱要略》有“癢為泄風”之論,認為癢是風邪外泄表現。宋以后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認識,多從風論治癢證,以養血祛風為代表如當歸飲子等。迨王清任《醫林改錯》治痘六方之一的助陽止癢湯(黃芪1兩,桃仁2錢,紅花2錢,赤芍1錢,山甲1錢,炒皂刺1錢),立益氣化瘀通絡止癢一法;今人夏少農在治療頑固性老年瘙癢癥時,除養血祛風外,又運用重鎮法(靈磁石,代赭石、紫貝齒,左牡蠣,名“四重湯”),多獲良效。本方重在養血益氣,輔以疏風,藥簡量明,是為虛證。 結瘕。脈弦腹滿,坐臥不安,食即欲吐,喘息急 檳榔湯 【處方】 檳榔(白者,銼)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3分,芍藥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吳茱萸(陳者,淘7遍,炒)3分,郁李仁(湯退去皮,別研如膏)3分,訶黎勒(煨,去核)3分,京三棱(煨,銼)1兩,桑根白皮(焙,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結瘕。脈弦腹滿,坐臥不安,食即欲吐,喘息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食前后各1服。 若服后頻利,即減檳榔、郁李仁。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上氣,腹脹胸滿,咳嗽不下食 檳榔湯 【處方】 檳榔(銼)14枚,蜜2合,高良姜1兩,枇杷葉(刷去毛,炙)1握,生姜(切,焙)3兩,酥3兩。 【制法】 先將4味為粗末。 【功能主治】 上氣,腹脹胸滿,咳嗽不下食。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下酥、蜜,煎3-5沸,分溫3服,相去如人行8-9里再服。重者不過3劑。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疼痛 檳榔湯 【處方】 檳榔(生,銼)半兩,木香半兩,庵(艸閭)子2兩,桔梗(炒)2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
|
來自: 隨緣522 > 《5...秘方、偏方、驗方\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