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瞻在其《子平真詮》中說,陰長生不如陽長生有力,但也不弱,又說墓庫也不同,陰干之墓無根而弱,不如陽干之墓有根有力,比如丙火坐戌,叫坐庫通根,要比丁火坐丑有力,而甲木生于未月,也要比乙木生于戌月更有等等。這等于是說,看五行強弱主要還是看其有根無根,并以根的多寡強弱來作為衡量標準。 論強弱則取決于根,有根則強,無根則弱,根多根重則力大,根少根輕則力小。因此五行有得令而不強者,也有失令而不弱者。沈氏之所以說陽長生要比陰長生有力,是因為陽長生有根而陰長生無根,,譬如丙戊長生在寅,寅中就有丙戊為根,但丁己在酉長生,酉中就沒有丁己為根,故而陰長生幾乎沒有生力,不是沈氏說的“但也不弱”,而是虛有其名。又如丙在辰是冠帶,在戌是墓庫,但丙坐戌要比丙坐辰有力,為什么?因為丙坐戌為坐庫通根,而丙坐辰則只得其中乙木相生。還有丙火在寅要比在卯有力,在寅有根,在卯無根,何況丙火在卯為沐浴。 五行的強弱,主要看是否得根,根又分輕重,得重根者強,得輕根者弱,無根者虛浮無力。所謂“根”是指天干在地支中的同類藏干,如樹之根莖一樣。譬如甲乙木,在寅卯亥辰未等地支中均藏有同類的甲乙木,便是有根。庚辛金,在申酉戌丑巳中也謂之有根等等。根,可以依據其強弱程度分為以下七種: 一是三會根,即甲乙木得寅卯辰,丙丁火得巳午未之類。 二是三合根,即甲乙木得亥卯未,丙丁火得寅午戌之類。 三是半三合根,即甲乙木得亥卯或卯未;丙丁火得寅午或午戌之類。 四是六合根,即甲乙木得寅亥,丙丁火得卯戌之類。 五是本氣根,即甲乙木得寅卯,乙木得辰;丙丁火得巳午,丁火得未;庚辛金得申酉,辛金得戌;壬癸水得亥子,癸水得丑;戊己土得巳午辰戌丑未。 六是中氣根,即甲乙木得亥,甲木的辰;丙丁火得寅,丙火得未;庚辛金得丑,庚金得戌;壬癸水得申,壬水得丑。 七是余氣根,即甲木得未;丙火得戌;庚辛金得巳;壬癸水得辰。 根的強度,以三會根者最強,三合根者次之,半三合根者又次之,六合根者再次之,往下依次為本氣根、中氣根、余氣根。 此外還要看根的距離:根在坐支者最有力,根在鄰支者次有力,根在遠支者力最弱。余氣、墓庫根在遠支者近乎無力。如果要細論,則每一個字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戊土的根,辰戌丑未巳午寅等都是,但其中的區別就不小。辰為水庫,乙木的帝旺之地,土就弱。戌為火庫,但在深秋之時,又是西方會金之地,土也不是很旺,但比辰土要強一點。丑是金庫,泄金之地,土就更弱一點。未土帶火,雖然也是木庫,但若八字水木不多,未中的己土還是比較旺的。 看了旺衰與強弱,某種五行的力度就基本上可以搞定了。其余的則看其得生、得助如何。所謂得“生”,就是得印星生扶;所謂得“助”,就是得比劫幫助。五行當令即是自己當權,五行有根即是自己獨立,五行得生就是得到他人扶持,得比劫就是得到他人幫助。當令猶如自己當縣長,得根猶如在自己的地盤上,得生猶如得縣長的扶持;得助猶如得朋友的幫助。所以得助不如得生,得生不如得根,得根不如得令,得令不如當令。《子平真詮》說:“得一比肩,不如得支中一墓庫;得二比肩,不如得一余氣;得三比肩,不如得一長生、祿刃。比劫如朋友之相扶,通根如家室之可托,干多不如支重,理固然也。”意即得一個虛浮的比肩,不如得一個墓庫根;得兩個虛浮的比肩,不如得一個余氣根;得三個虛浮的比肩,不如得一個長生根,更不如得一個劫刃根。 沈孝瞻先生在《子平真詮》里說;“是故十干不論月令休囚,只要四柱有根,便能受財官食神而當傷官七殺。”意思是,不用仔細評估八字旺衰,只看某五行是否有根,有根即有力,得強根者力大,得弱根者力小,無根有源者力更小,無根無源者則無力。
|
|
來自: 熊貓_________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