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工廠也是他們實現夢想的地方。因為進入工廠的門檻不是很高,即使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很豐富的工作經驗,仍然可以在工廠找到一份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工廠為許多迷茫的年輕人提供了工作一個地方。 但是現在,在一些年輕人看來,在工廠工作是一份“沒什么追求”的工作,沒有技術含量,每天都在做重復的機械工作,雖然工資可能比一些白領高,但年輕人仍然不滿足。而且,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喊“沒錢”,工作換得越來越頻繁,甚至房子換得越來越頻繁,主要原因是“沒錢”。 ? 可是他每天都在“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賺錢,為什么還看不到盈余的錢呢?每個月努力工作,依舊還是沒錢,整個社會的錢都去哪里了?在研究此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知道是什么創造了財富。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成千上萬的工人創造了財富,但這并不準確。財富不是由一個人或幾個人創造的。具體來說,財富是由企業創造的。沒有生意,大家都得回家喝西北風。那么,為什么現在“掙錢難”呢? 為了發展經濟,全國各地都建立了工廠。對工人的需求很大。許多年輕人從農村搬到南方,進入大工廠,成為裝配線上的一員。那時候,每個人都以在工廠工作為榮,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如今,很多年輕人成為了外賣司機和送餐員。即使是每天抱怨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也不想在工廠工作。 如今,制造業蓬勃發展,但許多工廠卻飽受勞動力短缺之苦。許多年輕人選擇離開工廠,即使在工廠的高薪廣告,仍然沒有人。年輕人不愿進工廠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對此,素有盛譽的“玻璃大王”曹德望說出了真相,他說了六個字,道出了真相:“以進工廠為恥。”目前,許多著名企業都面臨著“招聘難”和“用工荒”的問題。年輕人是制造業的主要勞動力,但現在他們對工廠的工作“不樂觀”。 “今天的年輕人羞于去工廠,”他說。“我們這一代人以去工廠工作為榮。而現在的年輕人寧愿送外賣、送外賣,也不愿進工廠,互聯網公司要招大學生,兩三千元都愿意進,四五千元付遙開工資不能招人。 ? 這一思想在許多人的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在工廠工作時,他們往往被貼上“低學歷、無技能”等標簽。因此,“愛面子”的年輕人不愿進工廠。 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人。每一個能夠存在的行業都是由利潤支撐的。為什么不少人都在談論貨幣的過度發行?市場上應該有越來越多的錢,然而,很多人認為現在幾乎看不到錢,錢進了誰的口袋? 事實上,這是一個市場流動性的問題。這里有一個金融笑話可以解釋:一個外國人來到一個小村莊,給房東100元的押金,說他會先檢查自己的房間,然后再決定是否留下來。在外人看房的時候,老板把工資付給了員工李四,李四立即把欠房東王五的房租付了,王五又把欠木匠張三的工資付了,張三又把欠旅館老板的房費付了。 ? 陌生人看著房間,并不滿意。店主把錢還給了他。國內經濟也是如此。許多貨物有剩余。住房、教育和醫療保健(尤其是住房)三巨頭從市場吸收了過多的資本。沒有流通中的貨幣。當然,錢不見了。 至于我們,其實只是我們賺的少而已。上市公司和銀行從未少賺錢。許多傳統行業現在都在衰退,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利潤,只是利潤比以前低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老板自然會保留他的利潤,所以員工的工資會被扣除,沒有人會賺到錢。 在2018年之前,大部分社會資本流入房地產市場。我相信也有這種感覺,越來越多的人在買房,越來越多的人在“炒房”。很多人已經形成了“買漲不買跌”這樣的心理,所以開發商不用擔心房子賣不出去,房價越高買的人就越多。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不僅開發商和投機者賺了錢,銀行也賺了錢。但最終,普通人買不起房子。 ? 2018年,所有房地產企業利潤超過1800億元,占整個a股市場利潤的6%。所以,很多人抱怨他們不賺錢。事實上,這些錢是在上市公司里流動的,而不是在普通人手里。此外,曹德旺表示,他希望平等對待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因為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使它們被邊緣化。 房地產行業和股市相互沖擊,使得制造業處于中國經濟的末端。由于運營成本高、技術落后、人才匱乏,制造業面臨巨大的運營壓力。排名靠后的企業將被用戶無情淘汰。當然,人們賺不到錢。高端人才僅占總數的10%,其余90%在制造業。如果制造業衰退,他們將不得不回家。 曹德旺認為,中國必須發展制造業,以保持自己的優勢,在世界舞臺上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