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聲音圖書館 鄉音無改 溫暖你的回家路 Mini Program 這是三個平凡的人,關于沒有回家過年的故事。 千姿百態的平凡,構成了普羅大眾里的每一幀畫面,是眾生相片中的多種色彩,不帶濾鏡的璀璨著,真實動人。 回家過年的理由很簡單,但不回家過年的理由有千千萬萬種。 三個故事的背后,是三個無法回家過年的理由,一個為省路費、一個害怕催婚、一個堅守崗位,心酸又無奈,卻總有一股思念縈繞著,跨越現實中的距離,來到親人身邊。 part.1 小雨是一位杭州大四的學生,她已經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今年將會成為她不回家過年的第四個年頭。 說起小雨,還要從大一入學搬進宿舍時說起。 其實大部分的新生入學都會有家長的陪伴,不少人住的離校近,家里人便開車一路護送,也有父母與孩子一同搭乘火車千里奔赴,有的甚至夸張到開著一整個豪車車隊,大張旗鼓浩浩蕩蕩進校園。 大多數父母又是幫忙收拾整理又是千叮萬囑,生怕第一次離家生活的孩子受丁點委屈。而有一個姑娘,自己扛著兩個大麻袋包,走進了宿舍大門。 小雨是獨自一人坐著火車硬座,花了17個小時從北方來的,沒有父母相送,為的只是省幾百塊火車票的費用。 “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當時我累的在宿舍里躺了整整兩天。”小雨說這話的時候甚至還有些后怕。 兩大麻袋里,是一年四季的衣物和日常用品,臉盆、熱水瓶、毛巾等等一應俱全。小雨并沒有那么多的預算,“就怕到大學里再缺了什么,買東西還得花錢。” 從大一下學期到現在,她從未向家里要過一分錢,學費靠助學貸款,生活費靠學校周邊找的兼職,做炸雞店的服務員、在路邊發傳單,也會從城北跑到城南做家教,為了一個月400、500薪資的工作。 “我大學以來,接連幾個寒暑假都沒回過家,也沒啥事兒非要我回去的。” 整個大學期間,小雨省吃儉用,晚餐經常是一個饅頭或包子,早餐也是,自己帶杯子喝白開水,三年多了,也沒有嘗過食堂里的豆漿。 快過年了,小雨也想過回家的,但來回火車票的成本和34小時的長途顛簸最終勸退了她。 雖然不回家了,但她還是打算給父母包一個紅包。 “他們也很辛苦,在哪里過年不是過呢,反正我的心是跟他們在一起的。”她這樣想。 part.2 對于一個去年也沒有回家過年的大齡女青年來說,陳鈺今年也不想回去。 很多時候,陳鈺都害怕別人問起,為什么今年不回家過年。 因為每一次被問起,她都要想一個合理的不回家理由,否則外人無法理解又會置喙。 不是不想念父母,也不是不想回家過年,而是每一次都以吵架、不愉快收尾。 過年本就是圖個快樂歡喜,但當自己遭遇逼婚、相親,親戚長輩的嘮叨轟炸,無盡的麻煩與催促,讓人神經爆炸,回去本身就壓根兒沒意義。 年確實是個坎,陳鈺深以為然。 春節之于她,意味著勞碌奔波、四處寒暄、費錢費時費精力。 “工作以后,每年回去還得大包小包把禮物帶回家,去親戚家也是,也少不了給小孩和老人的紅包。” 在親戚眼里,陳鈺的生活是過的非常滋潤的,不僅在北京這座大城市里生活,還在外企工作,一個月掙得可不少,可他們并未想過房租、水電費以及一切日常開銷后,最后到手也所剩無幾。 “說實話,我的工資僅能夠把自己的生活,維持在一個不算糟糕的水平。” 陳鈺笑著告訴我們。 陳鈺不想讓親戚看到自己的落魄,他們不理解,或許還覺得自己無病呻吟。 但她的壓力大極了,連父母也認為自己過得不錯,這也是陳鈺營造的假象。 “我不能把壓力再加注到父母身上,也不想聽到他們日復一日、苦口婆心的嘮叨。在外漂泊近十年,沒有比自我感覺一事無成更打擊人的了,我現在就是這種感覺。” 陳鈺是想回家的,但“歡歡喜喜過大年”在沒有帶男朋友回家之前都成為奢望。 臨近過年,她開始害怕了,已經訂好的回家火車票,猶豫再三還是選擇退了,她開始害怕把能預料到的一切再身體力行地經歷一遍。 到了這個年紀,沒有男朋友都會成為別人的談資,冷暖自知,她也不愿妥協。 有人總結,自己從被催寫作業開始,到催高考,再到催選學校,催找工作,催談戀愛,催結婚,如今這個催促鏈條已經進入到高級階段——催生。 即使血緣關系遠到十萬八千里的親戚,也會在見你第一面的時候跟你嘮嗑,打算什么時候生小孩,不是前三句,就一定是前十句。 陳鈺決定好了,打個電話,告訴家人,海外的項目出了些問題,臨時要加班處理,今年怕是也不能回去過年了。 終究她的思念被害怕裹挾著,埋于心底,道不明,理更亂。 part.3 逢年過節走在大街上,你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有一個帥氣的職稱,做著偉大的事。 2019年的除夕夜,剛坐下休息沒多久的陳未又要出警奔赴案件現場,這是他除夕夜加班的第四年。 陳未是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刑偵支隊反侵財隊的隊長,不出意外,今年的春節他仍將在加班中度過。 刑偵這份工作,無疑是辛苦的。每年處理上百起盜竊、電信網絡詐騙等侵財類案件。從警17年來,陳未長期熬夜加班,出差追捕嫌犯是工作常態。 因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大量嫌疑人都是跨區域進行網絡詐騙,很多調查取證工作都要在外地開展。 在陳未的印象中,自己最長一次出差的時間為2個月,離開上海時還穿著短袖,回來時已經裹起了羽絨服。 除了刑事偵查的工作,他與其他同事也幾乎無法抽身回家過節,需要守在外灘、豫園等地,引流、疏導人流,保障每個人的安全。 2019年的最后一天,陳未8:30開始上班,16:30上崗跨年安保工作,直到2020年1月1日凌晨1:30才回到單位。短暫休息之后,1月1日早上8:30又再次開始一天的工作。 大半個月前,陳未作為主講“導師”,以“刑事警察——我們的城市獵人”為主題,在上海市十中學為六年級的全體學生們講述了刑警這個職業。現場同學個個聽得津津有味,被刑警的英勇無畏感動,他們的眼睛里都充滿了渴望與崇拜。 如此寓教于樂的安全課,要事先做不少復雜的前期準備,但陳未特別愿意給學生們上。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刑警光鮮的一面,忽視付出的艱辛,這樣一來就能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加入到我們的職業中。” “顧不了家,沒日沒夜”是刑警身上的標簽。 “就算是下雨,下雪甚至是下刀子我們也要去。”這是陳未長久堅持的職業操守,對他來說,作為一名刑警是光榮也意味著得擔起責任。 每逢佳節倍思親,他想對他的家人表達感謝,“家人的支持、尊重與體諒,讓我在工作中沒有多余的負擔,我很感恩。” 年關將至,或許已經有人踏上回家路,但不要忘了我們的歸途中,有數以萬計的“陳未”堅守在崗位,不能回家,他們都是最偉大的人。 任憑斗轉星移,家鄉依舊是每一個遠行游子心里的凈土,不回家過春節的心情,或許你無法感同身受。 如果你遇見一個沒有回家過年的人,請不要再問為什么,不要讓你的好奇心,打擾了別人自得其樂的生活。 如果你能理解,就送上一句新春快樂吧。 濃濃鄉愁萬里不散 無論你在這個世界的哪個角落 和大家聊聊#用家鄉話送新年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