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復雜,被外國友人推為“最難學”的語言,甚至覺得我們中國人會普通話真的好厲害。 但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根深蒂固,當然有比普通話更難學,那就是方言啦。百度百科“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雖備受爭議,但也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溫州話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據說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部隊相互之間聯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兩個溫州人,進行電話或者步話機聯系,而日本的情報部門,總是也翻譯不出這發音極其復雜的溫州話,可以說當時的溫州人為抗戰勝利起到了相當大作用。 第二:潮州話 潮州話保留著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發音復雜,以前有十六音(實為十六聲母)之說,如今是八音,而且土話摻雜太多,外人不易學到。久悅小販/攝 第三:粵語 粵語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征,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有很多詞匯發音和普通話差別非常大。 第四:客家話 客家語言在南宋便初步定型,20世紀才定名為客家話。在中國國內,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州話為代表,但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在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第五:閩南語-雷州話 雷州話發音和泰語非常類似,本地人會說雷州話的大多都能聽懂泰國話(母語使用者更正:并不相似,本地人也大多聽不懂,泰語里有許多巴利詞語,雷州話和潮汕話倒是有些共通之處)。 第六:閩東語 閩東語區共有18個市、縣,大致包括歷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寧府兩府的屬地。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寧州為府,政治區域的一致,長期共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有了語言共性,形成閩東語的共同特點。 第七:吳語-蘇州話 蘇州話體現了濃濃的古意和一種書卷氣,被稱為“吳儂軟語”,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在同屬吳語的其他幾種方言中,等都不如蘇州話來得溫軟。有句俗話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說話,充分說明了蘇州話的“軟糯”。 第八:吳語-上海話 上海話和同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的蘇州話、嘉興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來吳語太湖片的寧波話對上海話的影響是最大的。 第九:陜西話 陜西話(這是個不存在的偽概念,陜西方言包括陜北的晉語,關中的中原官話關中片以及陜南的西南官話)。由于陜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窄南北長,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第十:四川話(西南官話) 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由于四川人口眾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讓很多人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