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臨近春節喝酒吃肉是每日必不少的,但是喝酒會傷肝呀~今天給大家聊一聊用八會穴、背俞穴調理肝臟。 (一)肝之藏會穴-章門 所謂八會穴即人體中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八者精氣會聚的八個穴位。《難經·四十五難》:“經言八會者,何也?然,府會太倉(中脘)、藏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懸鐘)、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膻中)。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臨床應用已不限于熱病,凡與八者有關的病癥皆可據情選用。 【取穴位置】 章門穴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章門穴的位置:章門穴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仰臥或側臥位,在腋中線,屈肘合腋時,當肘尖止處是穴。) 【定位】 在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取穴法】 第1步:正坐,屈肘合腋; 第2步:肘尖所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章門穴的作用 ①脅痛、黃疸等肝膽病證:②腹脹、泄瀉、嘔吐、痞塊等脾胃病證。常用于治療肝炎、胃炎、腸炎等。配足三里、梁門主治腹脹:配內關、陽陵泉主治胸脅痛:配肝俞、脾俞、期門主治肝脾腫大。 章門穴出自《脈經》的“關脈緩,其人不欲食,此胃氣不調,脾胃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脾湯,針章門補之” (二)肝之背俞穴-肝俞 肝俞,經穴名。出《靈樞·背俞》。屬足太陽膀胱經。肝之背俞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第九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主治黃疸,脅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暈,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癲狂,癇癥,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 這倆個穴平時多按一按對肝的解酒有很大幫助,祝大家春節愉快、身體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