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上旬,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的陳再道,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命,上級讓他出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率部越過平漢鐵路,前往冀南開辟抗日根據地。冀南地區是指河北省平漢路以東,衛河以西,滄石公路以南,漳河以北的平原地區。這個地區是連接山西省和山東省的紐帶,又是控制南北交通的重要地區。 當時冀南地區除了巨鹿和南宮這兩個縣城外,其余的地方已經全部淪陷,要想在這里打開局面,難度可想而知。如此艱巨的任務,上級給了陳再道多少人呢?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和一個騎兵連,再加上用于開展地方工作的政工干部,總數人約有500人。老實說這點兵力真的不算多,但陳再道就是憑借這點兵力,不僅在冀南站住了腳,還把500人的部隊發展到了一萬多人,并且只用了三個多月時間,那么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收編巨鹿縣保安團。陳再道帶領部隊越過平漢鐵路后,于1月15日抵達了距巨鹿不遠的魏家莊。當時巨鹿縣最大的土匪頭子劉國棟正率領4000多人圍攻縣城,打算以此為見面禮向日寇投降。此時巨鹿縣內已經沒有國軍的正規部隊,只有王文珍的一個保安團,人數僅八百多人,在土匪的猛攻下,險象環生,就要支持不住了。 陳再道決定幫王文珍一把,同時也借機進駐巨鹿縣城。但土匪人多勢眾,我軍兵力有限,不宜硬拼。陳再道先是派人給匪首劉國棟送了一封信,對他曉以大義,勸其撤退。同時命騎兵連為先鋒向交戰區域開進,途中故意拉開距離,造成一副塵土飛揚的景象。土匪誤以為我軍的主力到了,加上當時八路軍已經在敵后戰場上打出了威名,劉國棟畏懼之下,帶著匪眾倉皇撤離。王文珍對我軍的解圍十分感激,同意率部加入我軍共同抗日,最終巨鹿縣保安團被改編為東進縱隊第5大隊,陳再道的兵力由500多人一下擴充到了一千多人,實力大增。 迫使威縣偽警備旅反正。陳再道率部進駐巨鹿縣后不久,立即把部隊以班、排為單位派了出去,到各鄉村建立基層抗日政權,并發動青壯年參軍,短時間內部隊的兵力又擴大了一倍,達到了3000多人。陳再道決定趁機拿下臨清縣城,當時臨清縣內只有一個日軍小隊和百十名偽軍駐守。陳再道指揮部隊趁夜發起襲擊,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收復了臨清,我軍聲勢大振。陳再道乘勝追擊,率部進逼威縣。 當時威縣只有偽軍一個警備旅駐防,雖然人數有兩三千人,但得知臨清失守,已成驚弓之鳥,陳再道趁機派人進城做工作,成功爭取了這個警備旅反正,并將其改編為冀南抗日游擊獨立第二師。不久后又收編了冀南地區最大的一支民間武裝段海州率領的“青年抗日義勇軍”,并將其改編為“抗日青年縱隊”。至此東進縱隊所轄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一萬人,控制了十余座縣城,徹底打開了冀南抗日的新局面,而完成這一切,陳再道僅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