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情緒失控時,人的面目是猙獰的,只圖一時之快。 那不是“做自己”,而是縱容內(nèi)心的惡,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人留下不靠譜的印象。 清醒后,剩下一堆爛攤子,收不收拾都很尷尬。 內(nèi)心強大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懂得把情緒壓住,轉(zhuǎn)換成動力。 被情緒控制的人,容易被人左右 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的生長,自有靈性,或欣欣向榮,或與物無爭,不需要美人賦予其價值。 人也一樣,想活成什么樣,是自己的事,無需他人評說。 但嘴長在別人身上,沒人能制止他們嚼舌根。 被情緒左右的人,會一字不漏地記下別人的飯后余談,陷入痛苦和壓抑之中,不可自拔。 進而懷疑自身的一切,仿佛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監(jiān)控”。 別人隨口說的話,自己會焦慮很久;別人的無心之失,誤以為是針鋒相對。 久而久之,變得異常敏感,經(jīng)受不住批評,聽不得建議。 一切的體驗都變了味,散發(fā)著腐臭,失去原有的判斷力。 看過一句話,“每一個沖動的人,都可能成為在外游蕩的魔鬼。” 當所有困擾像洪水沖破閥門,就是情緒爆發(fā)的時刻;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人,我們永遠無法預估他會干出什么事。 沒有天生好脾氣,只是目光遠大 塞繆爾說,“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確實,情緒化、喜怒不定的人,看不見世上的好臉色,只會覺得別人總是存心刁難。 人之初,也是喜怒無常,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而哭,而鬧。 沒有誰天生好脾氣,只是目光長短的不同。 鼠目寸光的人,只求立即得到滿足。他們遇到不順就發(fā)泄一通,運氣不好就到處抱怨,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所有脾氣好的人,都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他們通過體諒家人獲得幸福,通過包容朋友獲得真摯的友誼,通過吞下委屈壯大自己的事業(yè)。 這些結(jié)果,有時來之不易,有時姍姍來遲,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 韓信之所以能忍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踐之所以能臥薪嘗膽,正是因為胸中不同凡響的大格局,掃除了一時的得失。 見人之所未見,思人之所未思,過濾掉壞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就能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寵辱不驚,你就贏了 鬼谷子說,“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 人活一世,遇到不順的事不發(fā)怒,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不驚慌,受到別人的誹謗不爭辯,就能消災(zāi)遠禍。 畢竟,人不可能心生兩用,一邊生氣,還能一邊冷靜分析利弊。 多少后悔,產(chǎn)生于氣在當頭的不管不顧;及時止損,只需把氣壓下,甚至排解。 所謂,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 內(nèi)心不夠?qū)庫o的人,往往沒什么本事,獨獨脾氣很大;反而是那些能人,不顯山不露水,看不出有什么特別的,卻能總能大放異彩。 張飛有本事,更有脾氣,空有一身武力,卻用在虐待士兵上,最終睡覺時被手下割掉頭顱,身首異處。 而東晉的謝安,即使在戰(zhàn)事緊張之時,依然淡定自若地下棋;前線送來獲勝的捷報時,不露半分驚喜地說,“小兒輩大破賊。” 仿佛一切皆在掌控,沒什么大驚小怪,讓人感到無比可靠。 人活一世,年齡漸長,修的是心性、韌性。 輕易躁動不安的人,容易自亂陣腳,打亂原本的計劃,使所有的高瞻遠矚一瞬間失去效用。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不被情緒左右,戒掉了情緒,剩下足夠的理性,最大程度把未來握在手中。 情緒化的人,心中是沒有尺度的,沒有緣由的怒氣,使他們的當下狼藉一片。 凡事有度的人,才不會被壞情緒推波助瀾,獲得一生的體面。 不以喜怒,作為自己放縱的借口,在充滿變數(shù)的一生中,從一而終,回首時便不再有悔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