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明星故事,那就去看《魯豫有約》。 這檔自2002年開播的訪談節目,目前已播出了3000多期, 有上萬個明星和行業大咖坐在那張黃色沙發上吐露心聲。 18年時間,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多少節目紅極一時,然后迅速跌落, 但《魯豫有約》卻像鐵打的營盤,任流水浪花掀過,它自巋然不動, 還被《時代周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 許多時候,持久力就能成為最大的優勢。 而這背后的主要功臣,就是陳魯豫。 光看名字就知道《魯豫有約》是為陳魯豫量身打造的談話節目, 帶著濃厚的個人色彩,大氣、知性、小資而又不失溫暖。 陳魯豫因這檔節目而走紅,被大家熟知,但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瘦。 那體形像是經過三年自然災害搜刮一樣,只剩皮包骨,頂著個大腦袋,看得有點嚇人。 1米64的個頭,體重不到80斤,也難怪。 但這個看似弱小的女人,卻擁有無窮的力量,像個核彈,簡約而不簡單。 1970年6月12日,陳魯豫在上海出生,父母用各自祖籍的簡稱為她取名“魯豫”。 魯豫父母都是國際廣播臺的播音員,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愛上了播音主持。 在開放自主的家庭環境中,魯豫從小就很獨立,膽子也大,不怯場,這為她日后的主持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83年,正上初中的魯豫認識了比自己小一點的同學朱雷, 倆人關系很好,后來一起考取了北京廣播學院,當時青蔥懵懂的他們可能也沒想到日后會愛得死去活來吧。 上大學后不久,她們便確立了戀愛關系。 但大學得讀好幾年呢,總不能天天談戀愛吧,有野心的魯豫打算讓自己擁有一個精彩的大學生活,雖然當時還不知道具體做什么。 魯豫是一個偏科很厲害的人,從小到大都討厭理科,文科還不錯,英語非常好,所以她選的專業是國際新聞。 1992年,北京正在申辦96年的奧運會,當時辦了一個全民參加的英語演講比賽,如果能進入前十名的話,可以獲得在電視臺實習的機會。 魯豫內心一動報了名,結果拿了冠軍。 次年,中央電視臺到學校挑選主持人,現場烏壓壓一片。 所有同學都試完了,魯豫最后一個進場,從面試官的表情看出,前面的人都沒被選中。 當時主持面試的是央視導演張曉海。 魯豫對他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中央臺文藝部最有潛質的年輕導演之一, 于是拿著麥克風看著張導的胡子說:“我就訪你了。” 張導點了點頭:“行。” 然后一通發問,后來,張曉海多次提到魯豫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逼得他無處躲藏。 這次面試,讓魯豫成功進入央視,開始主持《藝苑風景線》。 她的起步并不順利,第一次面對鏡頭講話的時候十分恐懼,也沒發揮好。 節目播出的前一天晚上,她很害怕,甚至希望那一刻全世界停電,這樣身邊的人就看不到那個節目。 但正是這一次不太成功的節目,讓她真切體會到電視的威力和魅力。 節目播出的第二天,她和朋友去一家咖啡廳,有個小女孩說自己昨天晚上剛看到她的節目,在那一刻她整個人都傻了,從此愛上了電視, 第二年,她從學校畢業,不久后就獲得了“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這個時期的魯豫,在事業上可謂順風順水,但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的, 在她畢業前夕,魯豫和相戀幾年的朱雷因為瑣事爭吵分手了。 失戀的打擊讓魯豫有些承受不住,為了不睹物思人,又想提升專業水平,她就跑到美國留學去了,期間認識了一個老外,并迅速談起了戀愛。 正如那句話說的:要想最快忘掉一個人,那就開始一段新的戀情。百試不爽。 魯豫和美國男友第一次約會,吃的第一頓飯,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時間和你談戀愛,我要結婚?!?/p> 在魯豫看來,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大的承諾和贊美就是娶她。 倆人吃完飯后,第二天向家人匯報情況,一個月之內就完成了訂婚和辦婚禮,完全是閃婚的節奏。 1996年,魯豫攜夫回國加盟了鳳凰衛視。 當時鳳凰衛視的主持人非常少,剛開始做音樂節目,娛樂節目, 雖然不是魯豫的興趣所在,但那是她的一個起點,事業和人生一樣,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在這期間,她參與了幾次重大事件直播 一個是97年香港回歸,當時臺里舉行“60小時播不停”,只有幾個主持人輪番進行。 魯豫在化妝間準備了一個行軍睡袋,直播幾個小時然后鉆進去小睡一會,再接著繼續報道盛況,雖然辛苦,但從中感受到了直播的魅力。 二是98年戴安娜王妃去世,英國王室為其舉行了一場規格最高的葬禮, 鑒于戴安娜王妃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鳳凰臺決定轉播。 因為是全英文播報,臺里只有魯豫是最合適的,就讓她做了,而這場直播就奠定了她開始做新聞做訪談節目的一個起點。 魯豫在工作上很拼命,她常說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是不知道疲倦的,甚至忘記了吃飯。 這種拼勁深受當時鳳凰衛視老板劉長樂的賞識,于是讓她做了一檔晨間新聞節目《鳳凰早班車》。 這對此前沒怎么做過新聞節目主持的魯豫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 而且,做晨間新聞,意味著必須每天凌晨四點就上班。 但魯豫沒有退縮,接下了這根大棒,而且完成得還不錯, 哪怕在高壓工作下出現身體不適,她也從不請假,頗有拼命三郞的風范。 有人問她:你這樣難受嗎? 魯豫開玩笑回答:除了頭疼,心慌,胸悶、四肢發沉,渾身哪都不舒服以外,也沒有特別難受的地方。 走出舒適區,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榮耀加冕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凌晨四點。 因為工作過于繁忙,就沒有時間陪伴老公,魯豫的婚姻亮起紅燈。 1999年,陳魯豫將自己從“圍城”里解放了出來, 后來據說是因為那個美國男人的性虐待,而導致了他們婚姻的結束,個中細節,就不得而知了。 《鳳凰早班車》讓魯豫實現了風格轉型,但真正讓她家喻戶曉的,是《魯豫有約》。 她一直相信,你做任何事情,只有兩個選擇,不做和使勁做,她不想留遺憾。 2002年,中國電視媒體集中進入爆發年代,魯豫看到了采訪節目的契機, 于是開始著手搭建屬于自己的節目,《魯豫有約》應運而生。 她的第一個采訪嘉賓是毛阿敏,當時她不知道該如何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該如何讓她敞開心扉講一段她不愿意碰觸的過往歷史。 這時,她突然想到一點,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那就做你自己,把你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就是最好的方式。 當你很真實的時候,別人也會很真實的來對待你,也就掌握了通向一個人內心的一把鑰匙。 在那之后,她將人物訪談做得風生水起。 因為內容極其“時髦”,一到播出日,很多觀眾都守在電視機前眼巴巴地等著。 之后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魯豫有約》雷打不動的辦了18年,這等毅力,非常人所能有。 2002年對魯豫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不僅是因為王牌節目《魯豫有約》的播出, 還因為她迎來了另一次婚姻,期待已久的愛情。 幾年前去美國留學嫁給老外,很難說沒有賭氣的成分,但她心里始終放不下青梅竹馬的朱雷。 剛巧,這時候朱雷主動聯系到她,倆人見了面,互訴十年衷腸, 朱雷告訴她,自己這十年來從未離開,而是遠遠的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悲歡離合。 昔日的愛情死灰復燃,以燎原之勢,迅速地把倆人推進了婚姻殿堂。 2002年最后一天,陳魯豫和朱雷在香港紅棉道婚姻注冊中心登記結婚, 這段跨越了整整三十年歲月的愛情,終于結成正果。 魯豫一直相信兩句話:最好的生活是你在生活中,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在工作中,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能夠做到這兩點,就是很完美的人生。 此時的她,應該是最幸福的吧。 作為電視上的公眾人物,魯豫很成功,她瘦弱的身體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這么多年來,她一直為自己的事業而努力,并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就。 2013年,傳出魯豫與朱雷婚變的傳聞,但一直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回應,此后,又有媒體拍到魯豫與一吉林富豪約會,冒似有了新戀情。 明星也是人,分分合合,情情愛愛都再正常不過。 魯豫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她的工作能力,以及干自己想干的事,其余的任人評說的灑脫,或者說是任性,雖然她的主持風格時常遭到批評。 就像她在《偶遇》這本書中寫的那樣:“生活是自己的,別被爛人掃了興。” 之后,魯豫在《超級演說家》中擔任導師和總監制,又火了一把。 魯豫很喜歡一首詩:
像魯豫這樣的女人,自帶一種打不倒的氣勢,愛情和事業,她都不放過,夠硬核! |
|
來自: 昵稱4889807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