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肝就是養命,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但由于肝臟不同于身體內其他臟器,它是沒有痛覺神經的。因此即便出現了病變,不到一定程度,我們也難以察覺。因此,定期做肝臟的健康檢查,尤為重要,那么,問題來了,當拿到肝功能報告單之后,上面的數據你能看得懂嗎? 肝功能報告單,你看懂了嗎?做過肝功能檢查的人,都會知道,一般來說體現在報告單上的通常有這么幾項數據:膽紅素(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血清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以及堿性磷酸酶等。那么,它們都代表什么意思,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哪幾個數據變化呢? 首先:看轉氨酶:代表著肝細胞損傷的程度。數值越大,說明損傷越嚴重。一般情況下,如果肝細胞遭到破壞,最先升高的指標是谷丙轉氨酶,它外泄到血液里,數值會升高。若肝細胞繼續遭到破壞,谷草轉氨酶才有可能一同流到血液。因此,相對于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的數值更該警惕。另外還有兩個指標也需同時注意,堿性磷酸酶,代表肝臟的排泄功能;單胺氧化酶,代表肝臟的纖維化程度。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轉氨酶升高都是肝炎所致,劇烈運動、膽結石、甲亢、勞累過度等也會導致轉氨酶的升高。這也就是熬夜勞累,會傷肝的最直接的證據了。 其次,看蛋白:因為血清蛋白具有維持正常的血漿膠體滲透壓、運輸、機體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營養等生理功能。因此,如果肝臟受到損傷,血清蛋白就會減少,在炎癥性肝細胞破壞和抗原性改變時,可刺激免疫系統導致γ-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總蛋白量變化不大,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會變小,甚至發生倒置。 最后,看膽紅素:我們知道,血液中的紅細胞是有壽命的,大約120天左右,當它完成使命后,會被單核-巨噬細胞所吞噬,降解為血紅蛋白。再經過一系列的分解,變成未結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血液中的膽紅素需要通過肝臟的代謝,形成膽汁后由膽道排入腸道,一部分隨糞便排出,另一部分在腸道進一步代謝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因此,當血液里的膽紅素數值升高時,則表明肝臟的代謝功能出現了損傷。 當然了,報告單只是臨床數據的呈現,具體的病情判定還應交給專業的醫生,有必要的話再配合B超等作為輔助檢查。本文也僅是讓大家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切莫胡亂自行臆斷。我是藥療君,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轉發收藏哦,感謝您的支持(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