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新,就職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要從事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研究。創辦了腫瘤科普公眾號“邱立新醫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發表SCI論文65篇,累計影響因子約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論文40篇,累計影響 因子約180分。副主編《贏在論文*術篇》、參編《實用循證醫學方法學》。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科普公眾號:邱立新醫生(qiulixinyisheng),可后臺留言,也可及時獲得更多抗癌科普。 更多問題,可以直接咨詢邱立新醫生。 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或掃描下方二維碼皆可添加邱立新醫生私人微信,進行腫瘤咨詢,能幫到您是我最大的榮幸~ Photo by Nana Dua from Pexels 大部分惡性腫瘤起病隱匿,如果不定期體檢,大多數患者都是等到有癥狀了才發現,往往已是晚期,可選治療手段有限,肺癌也是如此。早期發現,治療起來也不是一蹴而就,因為即使是早期手術將病灶完全切除了,也要擔心日后腫瘤是否會復發,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人“談癌色變”,醫學界的專家們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而殫精竭慮。但是,肺癌的治療僅僅是針對病灶本身就足夠了嗎?并不是,肺癌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在治療中、治療后還有很多并發癥,都是需要我們尤其注意的。 因為,肺癌給人體造成的傷害不單指腫瘤本身,也涵蓋并發癥。從成因講,并發癥又分為兩類。一類和治療相關,另一類則指因腫瘤侵襲或轉移引起。治療中:手術后疼痛、感染;化療:引起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惡心嘔吐;放療:產生放射性損傷;......以上種種,皆為治療相關并發癥。而骨轉移、胸腹水、癌性發熱、癌性疼痛等并發癥則直接與腫瘤的進展相關,稱之為腫瘤相關并發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與肺癌密不可分的一些常見并發癥。 癌性疼痛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 , 已是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在我國,腫瘤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疼痛的比例更是高達75%以上。在這75%的疼痛患者中,近50%患者的疼痛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是造成惡性腫瘤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肺癌晚期的患者也常常被疼痛所困擾。 疼痛會影響睡眠、身體代謝和機體免疫力,不及時治療容易耽誤病情,進而影響腫瘤的治療。超過3個月的疼痛屬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輕則可以使患者焦慮、煩躁、抑郁,重則甚至產生恐懼和自殺的意念。并且,越到后期,疼痛越難以緩解,如果出現了爆發性劇烈疼痛,輕則會導致疼痛性的休克,重則導致心肺衰竭,甚至諸多臟腑器官出現衰竭。所以,對癌性疼痛的控制極其重要。 如果您的親人出現了癌性疼痛,我們需要積極尋找疼痛的潛在原因,盡量減少疼痛帶來的不良體驗。除了幫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以外,也要多與患者交流,幫助其保持心情愉悅。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止疼藥。 無痛是人的基本權利,選擇理想的止痛藥并合理使用,90%以上疼痛患者都可以達到無痛,不要擔心止疼藥用了之后會上癮之類的問題。長期忍痛、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療的病人,反而容易出現因疼痛導致的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相關的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發展為難治性疼痛,更加難以緩解。目前治療癌性疼痛的首要原則是按階梯給藥,阿片類止痛劑的緩釋劑型采用技術手段,使藥物在胃腸道緩慢釋放后吸收,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水平,起到止痛作用,而不會形成血藥濃度的峰值,無法達到成癮的濃度。 并發水腫 大部分肺癌患者化療后會出現惡心、嘔吐、掉頭發等癥狀,而有的患者在治療期間還會出現水腫,這是怎么回事呢?有多個原因: 肺癌患者一旦出現了水腫除了會有肺癌本身引起的咳嗽、咯血、氣短喘鳴、發熱、體重下降等,因為水腫而出現的癥狀體征還是很明顯的,主要包括:頭部、面部的水腫甚至是淤血,頸部的腫脹,頸部血管的怒張,頭頸部的水腫用手指壓迫不留痕跡,同時伴有皮膚、口唇的發紺、發紫等。 那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水腫該如何處理呢?臨床上,針對此類病患,需要雙管齊下。一是針對水腫癥狀的治療:短期內快速利用利尿劑來緩解水腫的程度,對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要同時聯合使用抗生素,所有水腫的患者都應該常規使用地塞米松治療;二是針對病因的治療:肺癌患者發生水腫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腫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及時控制腫瘤的進展,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用放療、化療、靶向或者免疫治療。 并發出血 很多肺癌患者發現患病都是因為出現了痰中帶血或是咯血,“并發出血(咳/咯血)”似乎是肺癌患者避無可避的一個問題。那么我們就來了解了解,什么是咯血。 從肺癌類型來說,中央型肺癌出現咯血更常見,病理上多為肺鱗癌及小細胞肺癌。這是因為中央型肺癌一般臨近肺門,當腫瘤侵犯小血管或者毛細血管時會出現痰中帶血。腫瘤浸潤血管壁是個緩慢的過程,肺癌咯血的特征多為間斷性或持續性、反復少量的痰中帶血絲,或少量咯血。另外腫瘤組織血供豐富,且都是畸形血管,劇烈咳嗽時會引起腫瘤內小血管破裂而致咳血。如果腫瘤組織巨大,且出現癌性空洞時,也可能出現大量咳血。有的肺癌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例如接受化療、靶向(尤其是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的期間,也會因為腫瘤的壞死引起咯血。 對于咯血的處理,需要我們患者及其家屬保持一個沉著冷靜的態度。影視劇里的那些咯血,然后就是身患絕癥、立馬就要死了的橋段,完全是為了節目效果夸張的表現形式,大家不要輕信,有時候咯血不一定是壞事。前段時間,我收治過一位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療3個療程后,出現了輕度的咯血,當時我也比較緊張,立即收入院,密切觀察,還給患者復查了胸部CT,發現患者病灶出現了較大面積的空洞,綜合分析得出結論,由于該靶向藥的療效較好,腫瘤退縮迅速,壞死較快而引發了咯血。所以,有時候咯血也不見得是壞事。當然,這只是一個個例,寫在這里意在告訴大家,對于咯血現象不要緊張過度,保持冷靜,不恐懼,不畏縮,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密切觀察變化和藥物療效即可。 并發氣促 肺癌中期可能有呼吸困難癥狀,主要是由于腫瘤細胞侵犯肺葉和堵塞氣管支氣管時,引起氣道阻塞,肺與外界通氣受阻,此時患者會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喘息等不適,當病情逐漸加重,患者有可能會死于呼吸衰竭。 積極處理肺癌晚期氣促的癥狀,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措施。出現氣促也不必緊張,氣促是肺癌晚期的常見癥狀,細究起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肺癌晚期氣促,為采取更為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應就醫檢查胸片和腫瘤標記物等,以了解病情進展情況。從緩解癥狀的角度可以使用呼吸機或擴張支氣管藥物,并合理應用止咳化痰的藥物,及時處理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根據肺癌分型和病理分期,結合患者的一般身體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可選擇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方法,如果為肺癌所致淋巴結腫大,考慮局部放療的可能性。總體原則是:盡可能控制肺癌的進展,從根本上改善氣促癥狀。同時,部分肺癌晚期患者往往癥狀較明顯,使得其更為擔心病情,應及時安撫患者,幫助患者緩解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日常飲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富于營養,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鮮蔬果,豆制品、蛋、瘦肉等也可以食用。平時應注意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 總而言之,肺癌晚期氣促的原因較多,必須積極查找病因,及時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癥狀,減少痛苦。 Photo by Kagan Bastimar from Pexels 以上是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更多關于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等內容可以戳下方鏈接查看。 |
|
來自: 昵稱7262766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