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每周五的“藝術家時間”。今天,我們誠摯邀請了最受矚目烹飪藝術家楊永亮先生,他對經典菜品進行改良創新,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帶來了怎樣的精彩吧!
——曉燕
獲獎理由 他2006年創立淮安芳芳私房菜酒樓,現有“芳芳私房菜”、“芳芳杠子面”兩大餐飲品牌。14年來,他以淮安當地的淮揚菜為基礎,兼收各地風味所長,形成具有私房菜特色的創新淮揚菜,成為江蘇淮安知名餐飲品牌。他2016年被評為中國青年烹飪藝術家,2019年成為本刊第9期封面人物,他就是芳芳私房菜董事長—楊永亮先生。
從廚格言 不忘初心,努力用心做事。
未來目標 為食客帶來幸福感與滿足感。
芳芳是妻子沈姑娘的乳名,“私房菜”是妻子從香港武俠片得來的靈感,她對楊永亮說:我們家的菜雖然是老口味,但每個菜你都有自己的改進,可不就是獨家“私房菜”嗎?
隨著店面的擴大,他有了生意人的思量與遠見——菜肴必須不斷出新,才能吸引新客人,留住老客人。
在菜肴選擇上,他選擇了淮揚菜。淮揚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歷史悠久,淮安也是淮揚菜的發源地之一。
本地的特色新鮮食材,再以頂尖烹藝為支撐,追求本味本色,制作精細,雅俗共賞而不失其大雅,能滿足家庭聚餐、朋友聚會、商務宴請等各種場合的需求。
楊永亮在菜品研發上也是很有想法。他認為,做餐飲, 想要保持長盛不衰,創新固然重要,但創新與經典的碰撞則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創新不是要大變樣,首先要保證“二不變”,即菜名不變、主料不變,不能讓它變為另一款菜;其次是“五微變”,即輔料、調料、烹調方法、口味、呈現方式都可以微變化。
時代在變,人們的口味喜好都在變,如果堅持一點不變,再經典的菜也會被時代拋棄。
芳芳私房菜一直堅持在經典菜的基礎上進行微改良,比如紅燒野生小雜魚,選用洪澤湖野生雜魚,口感更加鮮嫩,再加上魚泡、魚子,食材合理利用達到最大化,不僅如此,這道菜還非常隨性,趕上店里有哪些新鮮的小魚就用哪些,每次都能給食客不一樣的體驗。
再比如新派雞汁干絲,將所有料配好,讓食客自己煮,更增加儀式感和趣味性。
又如酒香肉,在傳統紅燒肉里加入鐵棍山藥和菠蘿, 去油解膩,更添風味,調色則是用的紅葡萄酒,既多一重酒香味,又增添了菜品檔次。
不僅如此,楊永亮還發動員工搜尋好口味的鄉土菜。既有當地的民間特色,又能給第一次品嘗的食客帶來全新的味蕾體驗。
通過在原有菜肴上加以改造,變換新的食材與口味,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淮揚菜“微創新”。
員工們把七大姑、八大姨做的腌菜、小菜、灌的香腸帶到店里“試味”,果然發現了不少地道的“老淮揚菜”。
比如這道石磨芋粉卷就是當地農家特色美食,用高筋面粉和山東山芋粉先做成芋粉皮,再加入蔬菜餡料當著客人面做成芋粉卷,香酥可口,色澤金黃,令人食指大動。
這些正宗民間味道豐富了“芳芳私房菜”的菜色。因此對于推出新菜肴做出貢獻的員工都會給予獎勵。因此,有段時間“芳芳”的員工競相“開發”新菜肴。
楊永亮是一個愛學習,行動力又很強的人。剛做炒菜時,他覺得只有實踐,缺乏理論,就到職業技術學校學了一年烹飪課。
后來,他拜了劉廣偉院長為師,一直跟隨東方美食的腳步,帶領員工參加JTP、 KTP課程的學習。他坦言:“東方美食就是我的指路明燈。”
因此,他每年都緊跟東方美食的步伐,走出去考察,不僅是尋找新鮮健康的食材,還用心學習歐美、日韓一些特色餐飲企業的經營理念。
比如“芳芳私房菜”的“小費制”——請客人為服務好的員工“打賞”,這就是學習歐美給小費的習慣。在計劃推廣這一做法時,員工還擔心客人不理解、不高興。
誰知道,一推廣就獲得了大多數客人的理解,一位老奶奶對服務很滿意,“打賞”了服務員20元,不僅提升了服務員的積極性,還體現了客人對服務的認可,員工工作起來更有動力了。
當時“芳芳”食淮安第一家有“小費制”的餐廳,如今淮安的餐飲業群起效仿。
芳芳私房菜的員工至今已經達到200多人,在企業不斷擴容的過程中,楊永亮嘗試引進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和黏著度。
不僅如此,楊永亮還導入了東方美食“五訣一體運管系統”,系統從員工的行為積分、同崗異酬、晉升機制、績效分紅等五個模塊進行管理,稱為“五訣”;從文化踐行建立積的團隊氛圍,確保團隊能夠可持續穩固、健康發展,稱為“一體”。
楊永亮說:“只有員工自身的工作態度發生根本的、積極的改變,他們才會持續前進,不斷發光發熱,為團隊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導入系統后,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人員不變的情況下效率翻了好幾倍,顧客對我們的服務也更加認可!”
2020年《烹飪藝術家》火熱預定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詳情↓
采編丨艾青 視覺丨曉燕
轉載/合作:189010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