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脂肪肝大家都不陌生, 脂肪肝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呈高發病率及低齡化趨勢。肥胖、過量飲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西醫一般常選用護肝、降脂等藥物治療,但到目前為止尚無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藥物,因此人們把目光轉向了更為安全簡單、綠色有效的中醫外治療法。 中醫治療 中醫學中無脂肪肝之名,從其臨床表現可屬于“積證”、“積聚”、“痰濁”等范疇,是肝脾不和、痰濁內阻的一類本虛標實證,病位在肝脾腎三臟。脂肪肝需要積極的治療,否則可能引發嚴重的肝臟疾病。 中醫常用的外治療法有砭石、針刺、艾灸、導引、推拿等,針對脂肪肝的不同程度可以采取穴位按摩、耳穴按壓、刮痧療法及中藥浴足等。 穴位按摩 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針灸和推拿的施術部位。脂肪肝的防治與以下五大穴位息息相關,可采取按摩或針刺療法刺激這些穴位,以達到輔助治療或預防脂肪肝的目的。 耳穴按壓 耳廓被稱為“人體健康窗口”。耳穴療法是應用耳穴診斷、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該療法具有適應癥廣、奏效迅速、操作簡便、副作用少等特點。 耳穴取脾、胃、肝、交感、內分泌、三焦、大腸等,先將耳廓常規消毒,以粘有磁珠的膠布貼壓,一般選取5-6個穴位,囑每日按壓5-6次,飯前按壓穴位3-5分鐘,使耳廓潮紅發熱,每次單側取穴,兩耳交替進行,3天換一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為2個月。 刮痧療法 刮痧療法是用邊緣光滑的刮痧板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體表部位進行由上而下、由內向外反復刮動,用以治療有關的疾病的一種簡易方法,流傳甚久。 脂肪肝刮痧療法可用以下穴位:膀胱經:肝俞、胃俞、脾俞;督脈:大椎;肝經:期門、章門、脾經:陰陵泉、三陰交;胃經:天樞、足三里、豐隆;任脈:關元、氣海、中脘穴,上述所提及的穴位屬于重點刮拭穴。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一般等刮痧部位印跡消退后可進行第二次刮痧,一般刮痧10-15次為1療程。 中藥浴足 中藥浴足是中藥在溫水作用下通過足部皮膚的吸收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和組織代謝的中醫外治法。中藥浴足是治療脂肪肝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方法:黨參、白術、茯苓、陳皮、柴胡、紅花各等量,加清水浸泡10分鐘,水煎取汁,待溫度適當時足浴20-30分鐘。一天一次,30次1個療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