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尹家太
地點:南京梅花山 杭州靈峰探梅 余杭超山
時間:2017年2月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有花魁之雅號,國魂之美譽。早春二月,北方還是冰天雪地,南方亦是陰雨綿綿,可是江南梅苑里卻是花潮涌動,梅香撲鼻。我們不遠千里下江南,探梅尋梅觀賞梅,應用多曝模式拍攝梅,竭力用相機凝聚梅的姿態、梅的風骨、梅的朦朧魅力……
梅花,又名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梅花與蘭、竹、菊并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鷓鴣天·梅開滿園春
~尹家太
雨潤梅亭入翠煙,橫枝綻蕊攪春弦。花潮滾滾芳心動,蜂鳥依依詩夢牽。
花似錦,碧如仙,一花引領百花鮮。鶯歌燕舞鸞聲起,萬木蔥蘢春滿園。
破陣子·余杭超山賞梅
~尹家太
苑內春潮初涌,池邊竹影遙連。千載古梅香許久,十里新枝蕊獨鮮。情柔風骨堅。
落落疏簾清曉,依依羞女嬌妍。吟醉玉人舒翠袖,韻滿花間舞鶴仙。瓊芳詩夢牽。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代盧梅坡《雪梅·其一》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宋代王安石《梅花 ·梅》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代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元代王冕《梅花》
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唐代盧仝《有所思》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宋代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元代王冕《白梅》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代杜耒《寒夜》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蘭時。
日長春去畫簾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宋代吳文英《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清代曹雪芹《香菱詠月·其二》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宋代陸游《落梅》
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宋代陸游《落梅》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
~明代唐寅《把酒對月歌》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唐代張謂《早梅》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宋代盧梅坡《雪梅·其二》
千點寒梅曉角中,一番春信畫樓東。
收燈庭院遲遲月,落索秋千翦翦風。
~明代楊慎《鷓鴣天·元宵后獨酌》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唐代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其一》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清代李方膺《題畫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
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清代曹雪芹《訪妙玉乞紅梅》
寒氣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闈。
梅花大庾嶺頭發,柳絮章臺街里飛。
~唐代李商隱《對雪二首》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代陸游《梅花絕句·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