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寂寒光 粟裕是我軍開國大將,其戰斗力一直都是滿格存在。而黃橋之戰就是粟裕大將戰神之路的起點。發動“皖南事變”還不夠,韓德勤率領國民黨頑固派三萬人向新四軍蘇北駐地發起進攻。粟裕僅率新四軍五千人就擊破三萬國民黨頑固派,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戰神之路是如何開啟的。 在皖南事變后,我黨另立新四軍軍部,駐地改為長江以北的蘇北地區。1940年7月12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蘇北指揮部正式成立,陳毅任指揮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揮,新四軍迎來了新的篇章。雖然距離八路軍敵后抗日根據地近了一點,但是形勢還是險象環生。蘇北地區除了敵占區外,大部分都是由國民黨統治。而江蘇省主席也是我們的老熟人,就是以反共著稱的韓德勤。這位頑固派是顧祝同的鐵桿,也是江蘇省的實力派。手里面有16萬國民黨部隊,其中嫡系有10萬人,主力是89軍和獨立6旅。 這位韓司令打日本沒啥能耐,跟我軍搞摩擦抬手就來。估計是覺得新四軍實力弱小,是個軟柿子,經常就想捏一把。當時新四軍駐扎蘇北后,也學八路軍的模式,準備在黃橋地區建立根據地。這下韓主席可坐不住了,自己的地盤豈容他人插手。10月3日,韓德勤集結了26個團,三萬多人,開始向新四軍黃橋地區進攻。我就納悶了,有這精力和兵力,去跟日本人搞搞摩擦好不好。要是一不小心抓住了在南京的汪精衛,蔣介石還能給他升官發財。這位腦回路有問題的韓德勤以為新四軍是個軟柿子,接下了的現實打了他的臉。 韓德勤分三路進攻黃橋,其中中路為主力,是其嫡系獨立6旅和117師大部。為了加強火力,89軍直屬炮兵也參加了作戰。右路1.2萬,保護側翼。左路是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五個保安旅組成,主要任務就是分散新四軍兵力。 當時陳毅和粟裕這對黃金搭檔手里只有7000人,實際可作戰部隊只有5000人。看起來這一戰是相當難打。之前我軍作戰都是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敵一路,但是這一次真的是處處都要以少勝多。看起來難打,可是難不倒將來一路“開掛”的粟裕大將。粟裕采用消滅中路主力的方法,取得了黃橋戰役的勝利。 10月4日,中路軍33師進攻黃橋陣地,新四軍第3縱隊層層阻擊,在陳毅司令的指揮下,將其逐出。第1縱隊適時插入,消滅33師側翼的獨立6旅,全程僅用了3小時。而后,第2縱隊切斷89軍軍部以及117師退路,第1、第3縱隊將其軍部主力包圍。之后的戰斗就很輕松了。韓德勤這些雜牌部隊哪里夠我軍吃的。很快,89軍主力就被圍殲。其他部隊均為烏合之眾,很快開始潰敗。此時,八路軍第5縱隊也開始向蘇北攻擊。如此,本來并沒聯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根據地連成一片,韓德勤等頑固派只好偃旗息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