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1.對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不需要進行調整;子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會計期間與母公司不一致的情況下,則需要考慮重要性原則,按照母公司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期間,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2.對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按照固定資產舉例,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 (1)投資當年 借:固定資產——原價(調增固定資產價值) 貸:資本公積 借:管理費用(當年應多提折舊)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2)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借:固定資產——原價(調增固定資產價值) 貸:資本公積——年初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年初累計應多提折舊)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借:管理費用(當年應多提折舊)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二)將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調整為權益法 (1)投資當年 ①調整被投資單位盈利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投資收益 ②調整被投資單位虧損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 ③調整被投資單位分派現金股利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 備注(延伸): 此前個別報表上成本法的會計處理為;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個別報表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④調整子公司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假定所有者權益增加)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資本公積——本年 (2)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①調整以前年度被投資單位盈利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②調整被投資單位本年盈利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投資收益 ③調整被投資單位以前年度虧損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長期股權投資 ④調整被投資單位本年虧損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 ⑤調整被投資單位以前年度分派現金股利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長期股權投資 ⑥調整被投資單位當年分派現金股利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 ⑦調整子公司以前年度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假定所有者權益增加)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資本公積——年初 ⑧調整子公司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假定所有者權益增加)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資本公積——本年 (一)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 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數】 資本公積【子公司年初數+評估增值+本期發生額】 盈余公積【子公司期末數】 未分配利潤——年末【子公司年初數+調整后的凈利潤-提取盈余公積-分配股利】 商譽【權益法的投資金額大于享有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調整后的母公司金額】 少數股東權益 (二)母公司對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持有對方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的抵銷 借:投資收益【子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數股東損益【子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少數股東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提取盈余公積 對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 未分配利潤——年末 (三)內部債權與債務項目的抵銷 1.內部債權債務項目本身的抵銷 借:債務類項目 貸:債權類項目 2.內部投資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費用的抵銷 借:投資收益 貸:財務費用 3.內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抵銷 抵銷壞賬準備的期初數: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將本期計提(或沖回)的壞賬準備數額抵銷,抵銷分錄與計提(或沖回)分錄借貸方向相反。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或: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4.內部應收款項相關的所得稅會計合并抵銷處理 首先抵銷期初壞賬準備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期初壞賬準備余額×所得稅稅率)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然后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期末余額的差額 若壞賬準備期末余額大于期初余額 借:所得稅費用(壞賬準備增加額×所得稅稅率)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若壞賬準備期末余額小于期初余額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壞賬準備減少額×所得稅稅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