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夜景風光 楊增新是云南省漢族人,清朝末年中過進士,文化素養很高,同時還是一個大軍閥,熟悉行伍軍政,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人杰。鎮守新疆期間,他多次擊敗犯境的蒙古軍,保持地方長久的安定。眾所周知,壯志難酬、懷才不遇是人生際遇的通病,再優秀的人得不到上司的賞識,也難有成就。不過,楊增新運氣非常好,受到當時新疆省長袁大化的賞識,讓他擔任新疆提刑按察司。楊增新能力強悍,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于是袁大化把穆斯林軍隊也交由他掌管。新疆的穆斯林很多,為了位置地方安定,袁大化才不得不招收眾多穆斯林為軍,這支軍隊擁有宗教思想,極難管理。袁大化將之交給楊增新,可見他對楊增新能力的肯定,同時對他寄予厚望。后來,袁大化逃離新疆,臨走時不忘把新疆督軍的職位交給楊增新,管理新疆的所有軍政要務。 ▲楊增新舊照 然而當時的新疆周圍局勢十分惡劣,境內交通閉塞、補給困難,物資嚴重不足,再加上當時中國整體事態的影響,新疆的政治環境非常糟糕。在當地官員眼里,新疆是一塊不毛之地,沒有什么油水可以撈,于是官員漸漸離開新疆,誰都不愿意久留。不過對于新疆的惡劣的條件,楊增新并不在意,他擔任督軍時候一直關心國內外局勢,他堅持認為新疆一旦出現問題,就容易導致西北省份陷入動亂局面,整個中國的局勢也會受到影響,稍有差池,就會嚴重破壞中國的經濟,所以他認為自己必須保持新疆的安定。 ▲新疆自然風光 另一方面,由于晚清時期國家積貧積弱,新疆受到很多國家的覬覦,尤其是英國和沙俄,更是動用百般手段染指新疆,并且不時鼓動各方勢力破壞新疆的安定。在這種情況下,楊增新對新疆展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斬斷外國勢力介入的渠道,把敵人擋在國門之外,保證新疆人民安穩的生活。在軍事方面,楊增新采用“兵民結合,藏兵于民”的政策,百姓冬季進行訓練,習練軍事技能,春季換上農民的衣服耕作生產,所有人隨時保持戰斗的準備。通著這個政策,新疆的生產跟上,安全也得到保證,甚至這些民兵領到豐厚的補貼,還大力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新疆街頭行人 楊增新對新疆的政策,其核心就是保證新疆不能有戰亂,如果境內有戰爭的破壞,人民的生存就會受到巨大威脅,當地的生產和經濟更是會隨時崩潰。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蒙古軍占領科布多,得隴望蜀之下,對阿勒泰虎視眈眈。然而,民國政府對這件事不聞不問,任由楊增新自己解決。經過認真的局勢分析,楊增新親自排兵布陣,多次打退蒙古軍,成功保住阿勒泰。可以說,如今這片地區之所以依然是中國領土,離不開楊增新將軍的英勇奮戰。 ▲阿勒泰地區村落 另外,楊增新修復哈密縣,以這個縣為界限和基地,堅決抵抗一切境外勢力的進攻,保衛中華領土。為了保證新疆在文化上的統一,重視傳統文化的楊增新,在新疆地區建立學校,讓孩子們從小了解中華文化,提升他們對中國的認可度。同時,楊增新嚴禁傳教士進入新疆,阻止異端文化入侵,防止新疆人民被洗腦,產生分裂思想。正因為楊增新將軍的貢獻,新疆的局勢漸漸穩定,我國也保住了166萬平方公里土地。 ▲馬仲英舊照 令人十分痛惜的是,功勛卓著的楊增新將軍,卻遭到了一些人的忌恨,在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參加宴會時被人刺殺,時年66歲。當他的尸體送回北京之后,很多人都哀嘆英雄已逝。而楊增新將軍去世后,新疆立刻就陷入混亂的局面,馬仲英和盛世才為了爭權,把世外桃源一般的新疆搞得烏煙瘴氣,和中原兵荒馬亂的殘破地區沒什么兩樣。楊將軍數十年的堅守,被他們兩人毀于一旦,如果將軍泉下有知,不知有多憤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