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隋煬帝楊廣,后人提到他,總是伴隨著無數爭議。 他的登臨帝位,是建立在慘烈的弒父篡位之上;成為皇帝后,他沉迷玩樂,四處巡游,不知節度;修建大運河,三征高麗,更勞民傷財,使得天怒人怨,最終隋王朝三代而亡。 而另一方面,他又智慧過人,在為隋朝開疆拓土、抵御外族入侵中立下赫赫戰功;修建的京杭大運河,如同秦始皇的萬里長城般,成為留給后世的珍寶;實行科舉制度,更是成為中國社會制度的一個創舉,此后更綿延后世約1300年。 而在文學上,楊廣的成就同樣不可忽略。尤其是在詩歌上,創制新聲,推動詩歌的格律化,拓展詩歌的題材,融合南北詩風等,可說為唐詩開啟了先聲。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第二子?!端鍟?煬帝紀》里記載他“好學善屬文”,他自己也曾很驕傲地說:“雖然天下人都認為我是由于繼承帝統的事業,才為天子,但倘若和士大夫們較量文學才能,我也應當有做皇帝的資格?!?/p> 言語間雖頗自負,卻也顯出他對自己文學才能的自信。 煬帝現存詩歌四十多首,除一部分詩作還未能擺脫宮體詩的流風,寫得冶艷秾麗外,其它詩作大都清麗可讀。 如其部分邊塞詩,“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修,橫溪箭長城”、“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秋晉塞外云,云暗關山月”。 而其寫得最好的兩首詩歌卻還要屬《春江花月夜》及《失題》。 說到《春江花月夜》,我們肯定會想起唐人張若虛的那首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 所謂“孤篇橫絕,競為大家”,千百年來令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但很少有人知道,張若虛的這首長詩實際上擴寫隋煬帝的同題詩《春江花月夜》,并很大程度上受其啟發影響。
黃昏之時,詩人遠眺江岸,但見暮靄沉沉,水波不興,這是靜。兩岸春花卻如火如荼般,開得滿滿當當,這是動。一動一靜間,見出無邊春情。 春夜潮生,江水滔滔,星月交輝,時間無聲地流逝。寥寥四句二十字,便將春江花月夜五種意象全然收納,風韻婉轉,清麗動人。 隋煬帝還有一首詩,名《失題》,在詩史上歷來被人們傳誦。
詩作之中,孤零零的村落,一徑流水環繞,數點寒鴉掠過,再加上欲落斜陽,景色不可謂不蕭索凄寂,令人讀之似要斷腸,其中似能見出馬致遠名曲《天凈沙 秋思》的情韻。 這首詩讀起來,是不是有似曾相識之感。沒錯,因為有“婉約派一代詞宗”的宋代詩人秦觀最有名的一首詞作《滿庭芳》里,即化用了這首詩。
對于隋煬帝的詩作,早在三十年代,著名學者鄭振鐸便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說隋煬帝“雖不是一個很高明的政治家,卻是一位絕好的詩人……他雖是北人,所作卻可傲視南士,薛(道衡)、盧(思道),自然更不易與他追蹤逐北?!?/p> 《論語 衛靈公》里有這樣一句話:“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鄙钜詾槿弧W鳛榈弁酰墓εc過自有歷史來評定;而作為詩人,他無疑十分杰出,成就亦不可抹殺。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