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春之伊始 自然界萬物重歸于零 一切都重新開始 籠罩在疫情下的陰霾 也在等待一縷溫暖的春風來吹散 待到春暖花開,你我繁花與共 立春,天地之氣開始萌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為每年公歷的2月3~5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 立春一到,就代表新的一年在冬的封藏之后,又重新啟動了。過去籠罩著武漢的陰霾,也將在未來春暖花開的日子,慢慢地消散。 立春,為冬春之交的時節。此時北方草木未萌、冰雪未消,眼前還是一派寒冬的景象,刮來的風還透滲著一股寒氣,著實讓人覺得這樣不解風情。 其實啊,這一切都是表象,天地之氣已經在悄悄萌動了。若你不信,可以到陽光底下曬一曬,這股暖意比冬日來得要更暖和些了~ 立春有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 東風解凍 〕立春一來,東風送暖,大地解凍; 〔 蜇蟲始振 〕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 魚陟負冰 〕河里的冰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草木悄悄萌動、動物舒展懶腰、農夫下地播種。人心也應著這一縷東風,收起冬天那股懶洋洋、軟綿綿的氣力,開始沐春風而思飛揚,生出夢想,生出豪情,勢必要把新的一年過得響亮。 春三月,養生總論
立春之后,陰陽之氣開始轉換,當如何養生? 《黃帝內經》中早已給出了養生的總原則:生發陽氣、以使志生、賞而勿罰。
春為“發陳”,發是指生發,陳指的是舊物。所以春天,是推陳出新的時節。 陰退陽長,陽氣開始了由“冬藏”向“春生”的變奏,人也理應順天地之氣,利用春陽生發之機,褪除冬天積蓄的故舊。 加上近日以來的新冠肺炎以寒濕為因,體弱氣虛為本,要想更好地預防,就要以護陽扶陽為重點。所以這段時間,要向一切阻擋陽氣生發的事情說不! 而生發陽氣,最簡單的辦法:一個靠“吃”,一個靠“睡”。 ① 到了立春,吃的當然不是冬天那些高熱量食物了,也不宜再進補了,這個階段進補稍用力,反而容易產生濕氣,阻礙陽氣生發。 不妨改吃一些“春菜”:像蔥、姜、蒜、芽菜、韭菜等,它們多辛味,是春天生長出來的蔬菜,能提升人體的生發之氣,讓初春精神抖擻~ ② 我們之前講到冬天要“早睡晚起” ,利于養藏。而到了立春之后,就要開始“夜臥早起”了。 春天天亮得比冬天早,是陽氣生發的最佳時期。如果還賴床,就會壓抑陽氣生發,整個人一天都蔫蔫的~
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喜調達而惡抑郁。 意思是說,肝就像春天新生的草木一樣,喜歡不受約束地生長,一旦被壓抑就容易長壞了,生病了。 肝在春季時也更活躍,排濁氣、暢氣血,肝氣起到了引導氣血從里向外調動的作用。 如果春季肝得不到疏泄,被壓抑了,人就覺得抑郁,郁郁寡歡,悶悶不樂。所以《黃帝內經》講到,要“廣步于庭,被發緩形”,就是春天要動起來了,要讓情志舒暢。 這些日子雖還寒冷,但春生之氣已經來了,本不應該在家“貓冬”御寒了,容易生郁氣。 但由于最近疫情的影響,特殊時期,還是建議大家少出門,在家練練八段錦,也能提振陽氣,宣發肝氣。(點擊文章,學習一套古功法 等到疫情緩解,才建議大家多出去走動走動,不負這大好時光,來一場春游,讓胸中堆積的郁氣得以舒暢。漫步林蔭,只求消遣,其樂無窮。
春天養生,就是順應“春生”。生發、給予、獎賞,是對春氣的護佑,是養生命的生發之機。 小孩子在春天生長得最快,不僅長身體,也是長心智的好時機。 如果家長總是譴責小孩的過失,或是嚴厲的處罰,反而容易澆滅孩子認識世界的熱情,讓孩子封閉自己,肝氣得不到舒利,容易變得謹慎、敏感、害怕交流,是不利于小孩的成長的。 春是孕育萬物的時節,要學會給與和獎賞,保護孩子內心的兒童樂園。 好比春天花開,你若折下一枝花,秋天就少結一個果。公司企業甚至對待自己,亦是如此。要肯定員工,肯定自己,別在早春,就把員工,或是自己這股干勁給泄了氣。 總結一句,春天養生,就是養“生”。睡好覺,多活動,精神放松,這三件事做好了,陽氣得以宣達,肝氣得以升發,人也能春風得意了~ 立春,向新生的蔬菜借一把陽氣 那么立春之后,吃些什么好呢? 萬物萌動的季節,陽氣也像初生的嬰兒一樣,務必要細心呵護其成長。尤其這段特殊時期,匡扶好陽氣,對于抵抗外邪能發揮大作用。 另外,春季由肝當令,五行學說當中講到,肝木克脾土,若是肝氣太過,容易導致脾胃的不適,此時補肝是萬萬不可的,而是要疏肝。 因此,立春應以生發陽氣、疏肝理氣、健脾補脾為主要原則。 古人立春的時候,一定會吃春盤,也叫“五辛盤”。其實就是一盤子春天新長出來的蔬菜,而且必須是辛味的。最初放的是蒜苗、藠(jiào)頭葉子、韭菜、油菜苔、香菜這五種辛味菜。 辛味是發散的,可以幫助我們排一排五臟六腑里的陳舊晦氣,同時又能提升人體陽氣,疏肝理氣,防止春困,幫助我們精神抖擻地迎接春天。 這里,借鑒古人的養生智慧,給大家推薦一道白蘿卜鯽魚湯。 白蘿卜鯽魚湯 ·【原料】白蘿卜1個,白鯽魚1條,生姜5片,綠豆芽、香菜、芹菜嫩芽葉、蔥花、食鹽、花生油、胡椒粉適量。 ![]() 【做法】 1、鍋內加入花生油和生姜加熱后,放入清除內臟、清洗干凈的白鯽魚,兩面煎至微黃。然后加入5~6碗開水,煮至湯奶白色。 2、白蘿卜切絲后和綠豆芽一同放入鍋內煮15分鐘。 3、關火前放入芹菜嫩芽葉、香菜、蔥花和胡椒粉,用食鹽調味即可。 春天正好是青菜剛剛長出來的時候,此時的蔬菜,可以說是秉冬氣而得春陽。在冬天積攢了能量,春天陽光一來,就長出了嬌嫩的葉子來,全身滿滿的陽氣。 所以早春的綠豆芽、香菜、芹菜嫩芽葉都是很有能量的食物。 〔 五辛菜 〕 尤其豆芽是發芽的東西,一顆小豆子,就能在春天冒著尖,成長得特別快。 這股生命力,自然可以好好提升我們身體的生發之氣,幫助發散體內的陳年舊物。 而香菜和芹菜因為其濃郁的味道,所以在食物界中還挺招黑的。 但就是香菜和芹菜的這股“芳香之氣“,使得它們有很好的疏肝氣、醒脾胃、發散寒濕的功效。可以喚醒我們早春的味蕾,還能將冬天積蓄在體內的寒濕之氣,驅趕走~ 生姜是辛味食物的代表,吃一點姜,即是對陽氣的一種暖護,也能幫助身體驅寒。 蔥也是辛味的食物,能幫助我們生發陽氣。但蔥與姜不同,蔥莖是中空的,因而又有通氣、理氣的作用。 早春用蔥白煮水喝,也能通陽化氣,疏解心中郁氣。 〔 白蘿卜 〕 這個湯里還用上了白蘿卜。 白蘿卜消食化痰,特別擅長于清理體內的淤積,春節時吃的過了些就可以用它來還身體一個清靜,清清積蓄的“內火”。 因為有的朋友接受不了這些蔬菜的特殊氣味,所以用上了鯽魚一起煲湯,既能健脾胃,又能化解部分蔬菜的辛味。喝上一碗,陽氣值瞬間滿格啊~ 素食者,可以上菜市場,看到什么時令蔬菜新鮮上市,最入你法眼,就買上幾種。 可以選擇豆芽、香芹、青韭、蘿卜、香菜、蒜苗等,切絲一起炒了吃。或是切絲用開水焯熟,放入盤中,撒少許鹽,少許芝麻油,和適量醬油,拌勻即可~ 流感之際,這個茶方不能少 春季乃萬物復蘇之時,病毒也跟著蘇醒了,此時是病毒、細菌活躍的時期。 另外,立春季節乍寒乍暖,一不留神就被風寒邪氣給欺負了,保暖千萬要做好。 這里推薦一個小茶方——紫蘇薄荷姜茶,對于風寒風熱感冒都有一定的作用。這段時間容易感冒、體質較弱的人,都乖乖備著吧~
立春的習俗 “一年之際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古人向來把它視為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一定要做些事情,來昭告萬事萬物徹底得到新生。
打春,其實是打春天的牛,叫“鞭春牛”。當然不是真牛,是用陶土之類的東西做出來的象形的牛,肚子里邊塞滿了五谷。 大家捶呀打呀,打爛它那個肚子,稀里嘩啦,五谷流淌,大家撿谷穗、撿各式各樣的糧食放回到家中的谷倉,寓意新年倉滿缽滿,糧足家富。
咬春又叫吃春、嘗春,是指在初春時節,吃一些象征春意的新鮮菜蔬之類的食品,來迎接新春的到來,以及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咬春食物主要有春餅、蘿卜、春卷、春盤、五辛盤等,如今人們也有用吃面條和餃子來代替的。 立春最美好的地方 大概就是讓過去一切歸零 給了人們心里一份期待吧 期待今年國泰民安 期待疫情早日好轉 期待春暖花開之時 和多日不見的朋友 來一場歡天喜地的春游吧~ ![]() 彩蛋來了 親愛的學友們: 為了給大家提供更豐富的健康小知識,力求正本清源的幫助大家糾正養生的錯誤認知,由學社小編精心編輯,張景明教授親自審核的“杏林早報”,于每天早上6:30在“明師學友會”公眾號更新發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