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可以說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他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判斷力強、能當機立斷,最終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因為他有這3點: 第一,有追求有想法。 早在劉邦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常常和狐朋狗友們一起喝酒吹牛。有一次,一位朋友從遠方歸來,大家設宴接待他,在宴會上問他在外面長了什么見識。這個朋友說,他跑遍各國,途徑魏國,聽說魏國公子魏無忌,號稱信陵君,是當世英雄,門客三千,個個身懷絕技,然后又添油加醋地把信陵君和他手下的門客吹噓了一番。眾人聽了,一通叫好,但酒喝完了之后,誰也沒當回事,除了劉邦!幾天后,劉邦獨自前往大梁,想在信陵君門下做個門客,但是到了之后才發現,信陵君已經死了,只有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在招門客。于是劉邦就投在張耳門下,直到張耳被通緝,劉邦才回到故里。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哪怕同樣是流氓,劉邦也是一個有想法有追求的流氓,遠要高于他的那些一起吃喝玩樂的狐朋狗友。 第二,他善于借用資源和人力。 他雖然是集團領袖,人氣極高,但是無比重視人才,月夜追蕭何,拜印韓信都是千古佳話。對人才給予高官厚祿,裂土封侯。軍事上重用韓信、樊噲這些能征善戰之人,謀略上信任張良、陳平、劉敬這些資深謀士,后勤上依賴蕭何。 很多人也許會說,這些人才都是人杰,輔佐誰,誰都會得天下。但是前提是面對這些外界資源和智慧,你要識別出這些人才,還要舍得放權讓利,給予充分信任,這一點就很難。 第3, 知人善用。 知人善用的關鍵就是要知人信人,善于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的使用首支個人的能力分別委以勝任的職務。劉邦勝利的關鍵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人心二字,他善于籠絡人心,而籠絡人心就是因為他善于知人信人。韓信遇到劉邦之前穿過流氓褲襠,飯也吃不飽,在項羽那里做個警衛員獻的計策不得用,跑到劉邦那里才發揮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張良在沒遇到劉邦時,幾乎沒打過什么像樣的勝仗,最后他輔佐的韓國也覆滅了,蕭河,也就是在小縣城當個小文官,而且也只擅長搞后勤,軍事謀略方面似乎并不擅長,但是遇到劉邦后,這些人卻大放異彩。劉邦善于去了解屬下這些人的能力優勢,給予他們充分信任,讓他們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做事,這也算是一種互相成就。 劉邦不只是功成名就的漢高祖,更是把事當成事修煉的踐行家。他的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值得我們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