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嘴、把和鈕,制壺者通常稱其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絲毫不能大意。 紫砂壺的壺流常見的有四種樣式:直流、一彎流、二彎流、三彎流。 ▽ 直流 直流,筆直剛挺,最具有代表性的器形是石瓢壺,我們常見的石瓢壺基本上都是直流嘴,這也是如今石瓢的一大特點。 特點:直流嘴的優勢,便是出水爽利。其出水路徑最短,比較有力,出湯快,不易悶茶。 ▽ 一彎流 特點:一彎流常見于仿古壺,出水也是非常好的,在造型上更突出線條的轉折感,可謂美觀與實用兼具。 ▽ 二彎流 壺嘴根底部較大,出水暢快,用于一般紫砂壺。 特點:二彎流的出水是拋物線的走勢,出水的線條極為好看,流根部更靠下,水壓更大,也有利于壺的出水。 ▽ 三彎流 三彎流常見于一些高身筒的紫砂壺,配以三彎流更能體現出高身筒紫砂壺的線條。 特點:因為茶湯要經過蜿蜒曲折的三彎,比較容易控制水量出水,在大品量的壺上會更凸顯這一特點。 壺友在考慮壺嘴彎流的同時,也會注意壺嘴出水孔的設計,紫砂壺的出水孔分為以下三類:獨孔、網孔、球孔,各有特點。 ▽ 獨孔 獨孔最早出現于明清時期,常見于仿古器形與小容量的壺形。獨孔孔眼給水流提供了最大的出水通道,出水有力。 清以前的古壺一般是獨孔,這完全是因為工具的限制,以前沒有金屬工具,特別是挖孔,需要更為精致、硬度較高的工具。 直到晚清,紫砂壺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時,有批紫砂壺外銷至日本,這批外銷壺里,出水孔設計為半球形網孔。這樣泡片茶時,可避免茶葉堵塞。 ▽ 網孔 網孔是時下最常見的出水孔之一,因其孔眼數量不同,分七孔、九孔、十四孔等多種。因為孔眼多,能過濾大部分的茶葉,保證出水順暢。 ▽ 球孔 球孔是近代才新出現的一種出水形式。20世紀70年代,由于外銷日本的特定要求,曾生產了一批球孔的茶壺,即在壺身裝流部位的內壁粘上一個布滿小孔的半球。 細密的濾孔和凸起的球面,可更好地過濾茶葉、且能保證充足的水流面積。但由于半球體的結構限制,清洗難度較其他兩種形式大。 紫砂壺出水,除了壺流形狀和壺孔,還要考慮到以下五個因素。 1.水壓 水壓取決于倒水時壺里水的壓力。根據物理學知識可知:壺流根部越低,其與壺內水平面的位置差越大,水壓越大。 因此像子冶石瓢這類,流根比較低的壺,一般出水都很好。 2.氣壓 氣壓取決于壺鈕位置的氣孔。氣孔過細,倒水時空氣流入受到限制,影響氣壓,也會影響出水效果。 3.水動力 水動力取決于流的形狀。流的彎多,則水動力減損大,出水也相對弱。 4.出水量 壺嘴粗,出水量就大,這點很好理解。 5.茶葉 一般來說,球孔壺適合喝鐵觀音,葉大梗少,不易堵塞;網孔適合普洱黑茶類帶梗的發酵茶。 每個人喜歡的壺流是不同的,對于如何選擇,還要看各自喜好。 此外,拆解壺的形體搭配,不能只拿壺嘴列出來說,因為壺、流、把的搭配無論如何是不能脫離整體的,壺流及出水情況也要從整體來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