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jì), 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時(shí)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安史之亂中逃難到鳳翔,肅宗時(shí)任左拾遺,后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入蜀,在成都建草堂居住。一生中長期過著貧困流離的生活,不好詩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社會(huì)現(xiàn)實(shí),充滿憂國憂民思想,被后人譽(yù)為“詩史”。 注釋·解說: 1、蜀相:指三國時(shí)蜀國丞相諸葛亮。2、蜀相祠堂:指成都的武侯祠,因諸葛亮曾被封為武鄉(xiāng)侯而得名。3、森森:茂盛的樣子。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5、頻煩:即頻繁。這里指多次訪問。6、兩朝:指蜀國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全詩解釋: 蜀相的祠堂在何處?就在錦官城外古柏森森的地方。走進(jìn)祠堂,碧綠的芳草襯著荒棄的石階,春光枉自明媚,書上的黃鸝隔枝婉轉(zhuǎn)鳴唱,空有好音,無人賞聽。劉備三顧茅廬,詢問定國安邦大計(jì),兩朝元老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yè),一片耿耿忠心。可惜出征未捷而病亡軍中,后代英雄都會(huì)無限感慨,淚濕衣襟。 品鑒·鑒賞: 這首詩歌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和高尚人品,也寫盡了中華民族多少英雄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