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上三篇文章是我一周內發表的,都是在粉絲不斷地追問下創作的,隨著最近一篇文章的更新后,粉絲又向我追問了關于為什么感染病毒后都伴有一個潛伏期,潛伏期間的人也沒有什么反應,病毒在體內到底在做什么呢?是在養精蓄銳還是總攻發起前在進行作戰部署? 您將在本文中解鎖答案! 病毒進入體內后的“作戰”流程流程1(關鍵流程):大多數已知的“高級病毒”進入人體后會面對強大的免疫系統,而病毒和免疫系統間并沒有交戰過,往往都被免疫系統“放行”了,也就是沒有參與防御反擊。這個本質原因是什么呢? 在人體的免疫系統中,有兩個兵種,“狙擊手”和“觀察手”。在真實的戰場上,觀察手和狙擊手會組隊完成任務,觀察手的任務就是尋找目標,狙擊手的任務是擊殺目標。 免疫系統的“觀察手”就是體液免疫B細胞,負責精準識別出病原體并將其做標記,隨后通知“狙擊手”細胞免疫T細胞將其擊殺。高級病毒并不想跟T細胞短兵相接,于是利用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首先譯制出早期酶來關閉宿主B細胞的防御基因。 免疫系統對體內突然引入的異類物質會通過全序列監測來識別對方的身份,如果是外緣基因,會立即修復和抑制。但防御B細胞的功能被關閉后,也就無法識別出病毒是否是外緣基因了。 流程2:病毒識別并吸附到宿主細胞的表面,利用自身獨有的轉錄酶或隨機整合在宿主染色體上的位點通過宿主細胞膜穿入易感細胞完成脫殼。 流程3:合成早期的調控蛋白及核酸聚合酶。 流程4:病毒基因組(DNA或RNA)復制。 流程5:合成后期的結構蛋白實現子代病毒的組裝。 流程7(關鍵流程):易感細胞釋放子代病毒完成一個復制周期。 流程8:或繼續復制,或發起總攻 當我們了解了病毒的“作戰”流程之后,便明白了病毒從來都沒有空閑過,他們一切都是為了發起總攻前在蓄力。所謂的潛伏期,對于宿主來說,只是病毒在大量復制前沒有出現反應變化;對于被下“確認書”來說,也就是病毒在蓄力期間的病原體抗原含量非常低,無法檢測到它們的核酸序列。 有的人潛伏期長,有的人潛伏期短,主要取決于病毒是什么。有的病毒會被免疫系統防御,勝敗取決于抗體量的高低;有的病毒有非常聚焦的攻擊目標,比如讓人見到水就恐懼的那個病毒,它們只針對神經中樞,所以感染的位置不同,潛伏期長短也不同。 |
|
來自: 木頭yqx1ikib4w >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