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很友好,本該是闔家團圓、聚餐不斷的時期,我們卻迎來了史上最“宅”春節。 平時那些最不把養生放在眼里的年輕人,這次成了預防新冠肺炎的主力軍。有人說,他們才是最怕死的人。 值得慶幸的是,新增的疑似病例正在逐日減少,我們也見到了不少的治愈病人出來發聲。 2月4日,微博上一位網友發出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居家隔離的自愈記錄。 其中一句話讓小編印象深刻:“新冠對大多數平時體健無基礎病的人來說沒那么可怕。就算不幸染上,依靠自己強大的免疫力說不定沒過幾天就好了。” 2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冠肺炎最新動態,稱死亡病例以高齡為主,80%以上都是60歲以上老年人,且多數有一種以上的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換句話說,死亡病例普遍為免疫力較低人群。而如果自身免疫力足夠強大,面對新冠病毒,我們做好隔離防護、確保營養攝入,對癥用藥,治愈的可能性就較高。 然而,試問我們自身,到底沒有足夠強大的免疫力去與病毒頑抗到底呢? 如今癌癥發病趨于年輕化、年輕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全民睡眠問題嚴重、過勞猝死頻頻發生,到底是忙碌的生活讓身體變差,還是我們疏于保養? 不論如何,這次的疫情可謂是敲響了警鐘,重視免疫力的保持與提升,是事關生命的大事情!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都說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人體自身是有強大的自愈能力的。 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習慣不同、體質不同,免疫力水平也不同,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感冒不用藥3-5天就痊愈了,而有的人用了藥癥狀也久久不見好轉。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曾經報道,影響人體免疫力的因素,除了性別、年齡、基因等不可控因素以外,更多的可控因素完全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行為習慣和飲食習慣而改變。 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 一定要有充足、優質的睡眠 長期熬夜、晝夜顛倒、睡眠缺失,于是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混亂,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影響新陳代謝,增加患癌風險,這都不是空穴來風。 有研究表明,睡眠缺失(包括睡眠質量差)不僅會讓人變笨、變胖,還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下降。 成年人每晚應保證6-8小時睡眠,并形成規律的睡眠時間,避免晝夜顛倒。睡覺時的環境安靜、黑暗、舒適,隔絕通訊設備,有助于加快入睡、提升睡眠質量。 有習慣性睡眠問題的人,可以通過睡前泡腳、睡前喝牛奶、聽舒緩音樂等方式助眠。嚴重睡眠問題者可通過做瓷灸等手段,切實改善睡眠問題。 二、 日常運動,做到“少而頻繁” 運動問題是老生常談,很多人運動靠心情,心血來潮時讓自己大汗淋漓,其他時間都用來宅。其實運動對于身體起到養護作用,關鍵不在強度,而在于日復一日的堅持。 正所謂“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時,我們的免疫細胞可以在體內自由流動,讓各個部位的免疫力得到提升。 《英國運動醫藥學期刊》指出,每周運動5次以上的人,感冒持續的天數能縮短一半。通過運動來提高免疫力要遵循“少而頻繁”的原則,每次不超過兩小時,多參加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 疫情期間建議居家運動,可在家進行深蹲、簡易波比跳、高抬腿等簡單動作,以輕微出汗為宜。 三、 飲食調整:多吃蛋白質、多補維生素C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產生幾百億的免疫細胞,幫助我們時刻監控身體狀況、與病原微生物作斗爭,這些過程都需要大量營養的支持,所以合理飲食也是提升免疫力的關鍵。 首先要多攝入蛋白質,因為蛋白質可以促進細胞的修復能力和更新周期的重要營養成分,一個人缺乏蛋白質,就缺乏了身體合成抗體的原材料。常見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魚蝦、瘦肉、雞蛋、奶制品等,每天要保持足量攝入。 其次維生素C的補充尤為關鍵,缺乏維生素C時,我們的機體代謝會失調,從而抵抗力下降,感冒時我們吃維生素C片也是為了保持免疫水平。常見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獼猴挑、西紅柿、橙子、各種新鮮蔬菜。 此外,保持樂觀的心態、開朗的性格,及時排解負面情緒,年齡較大者及時接種疫苗等,都是提升人體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在疫情面前保護好自己,不僅是為了給國家減負,更是為了自己的明天能過得更安心。 在此,木醫也與大家共同祈禱疫情早日結束,待春暖花開時,我們一起沐浴陽光,享受健康的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