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洋空襲1942(上) ??前言當太平洋戰爭進行到1942年春天的時候,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達到了其頂峰狀態。在從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島戰役中的6個月內,由6艘正規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在太平洋上幾乎所向披靡。在這第一階段的作戰中,聯合艦隊受到的抵抗并不多;而第二階段的作戰正在計劃時,南云忠一指揮的聯合艦隊進入了印度洋,一舉重創了英國遠東艦隊。光榮的皇家海軍自納爾遜以來第一次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從戰場上主動撤退,并且第一次、或許也是唯一一次,在航母艦載機的運用上輸給了自己曾經的學生。 背景英國 盡管英國海軍部在1941年12月14日就向參謀部提交了“未來英國海軍戰略”的文件,并且在其中強調了印度洋對于英國乃至整個盟軍的重要性,但支援印度洋對于那時期的英國人來說并不容易。英國此時的東亞戰略主要為守住新加坡要塞并阻擋日軍進一步的前進和破壞。文件提出了三個主要原則,分別為:1)掌控印度洋被視為整個英國戰爭規劃重要的一環,其中保衛錫蘭則是第一首要的,因為如果失去了這個據點盟軍的運輸線將受到巨大影響, 2)印度洋的防御大部分歸皇家海軍管,這就要求有一支強大的英國艦隊在場,3)中東和遠東戰場是相互依賴的,失去了印度洋則幾乎等于失去了中東的油田,整個北非到澳大利亞的戰線將崩潰并且使蘇聯南部受敵。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皇家海軍提升了自己對于遠東戰場的關注度,計劃加派更多艦艇來鞏固遠東艦隊。只可惜英國運氣不佳,在12月19日,原定艦隊中的主力——勇士號(HMS Valiant)和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被意大利的蛙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導致前者6個月無法作戰而后者趴窩18個月之久。兩艘被調到印度洋的光輝級航母分別為可畏號(HMS Formidable)和不撓號(HMS Indomitable),但這兩姐妹和同時期的美、日本海軍航母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了裝甲甲板而導致相對較少的載機量,而同樣大的問題則是此時英國艦載機在質量和數量上都不如日本。同時,由于英軍需要關注多個方向上的戰事,包括了緬甸、馬來亞、東印度、錫蘭和中東,使得了英國必須平均分配飛機的數量,從而導致了錫蘭方面缺少足夠的空中力量。更令英國人陷入窘境的是在印度洋上缺少合適的海軍基地。到42年年初的時候,亭可馬里和科倫坡都只有停泊和加油的功能,缺少船塢和維修設施。而身處南馬爾代夫的阿杜環礁此時只有錨地和基本的水下防護,更別提什么機場了。 總參謀部認為直到42年3月時,英國遠東艦隊仍無法強大過日軍可能投入的戰力,同時錫蘭的防空火力還是無法保護其自身。因此,他們認為遠東艦隊應作為一支“存在艦隊”而迫使日海軍在該地區投入過多的力量,從而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區創造機會。但同時總參謀部也有人認為日軍可能在美海軍能來得及反應前就派出比英遠東艦隊強大的多的機動部隊,如果英艦隊被發現并被全殲的話,整個西印度都將暴露在敵人的攻擊范圍下。而事實證明,日軍真的是這么想的... 日本早在1941年12月14日,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與希獨睪商談時,后者就告知了日本德國在春天將進軍高加索地區,從那里進攻伊朗地區而獲得石油補給,同時也能從后方威脅到印度。 為此,日海陸軍在二月份舉行了桌上戰棋推演來談論登陸錫蘭的可能性。陸軍(馬鹿)表示現在就進軍中東為時過早,并且這樣的登陸要求從太平洋地區抽調過多的資源。海軍方面,宇垣纏認為盡管戰旗推演結果是成功登陸了錫蘭,但從大局來看這個作戰并不見得那么好。而第二艦隊司令官近藤新竹原本是支持在第一階段作戰勝利后挺近印度洋,可他認為這建立在兩個條件之上:1)德軍能順利進占伊朗地區,切斷英軍的石油補給,2)能夠從太平洋戰區抽調足夠強大的部隊來實施這個作戰。為此,在三月初時,大本營海軍部和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在此階段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印度洋登陸作戰。海軍因此開始制定一份被銼刀過的作戰計劃,代號C作戰,目的為發現并摧毀英國遠東艦隊和切斷印度和孟加拉灣之間的運輸線以此來支持陸軍在緬甸的作戰,其戰略意義仍不容小覷。南云的機動部隊將重復攻擊珍珠港一樣的方式去空襲錫蘭并襲擊英國艦隊,而小澤治三郎帶領的南遣艦隊將實施破交作戰。C作戰將成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三次機動作戰。 部隊編成日本英國交戰過程(注:本文以下具體時間皆為東京時間,印度洋時間-3小時即可) 1942年3月24日: 薩默維爾抵達科倫坡。此時遠東聯合管理局(FECB)在20日截獲的日本海軍JN 25B密碼顯示一支航母部隊將在21日離開其在西里伯斯的駐地,并在4月1日或2日空襲科倫坡。 3月26日:南云機動部隊在0800時從西里伯斯(現蘇拉威西)的斯塔林港(Staring Bay)出發,進入帝汶海,駛向印度洋。C作戰正式開始。
(赤城在行動開始、離開斯塔林港后不久,注意甲板上停放的是九七艦攻;赤城身后依次是蒼龍、飛龍、比睿、霧島、榛名、金剛、瑞鶴、翔鶴) 3月29日:薩默維爾和其參謀以及情報部門開會來討論現有的信息和對策。其結論為日軍的航母部隊將由2艘空母、2艘重巡和12艘驅逐組成,并且該部隊將于4月1日空襲錫蘭。薩默維爾在此嚴重低估了日軍艦隊的數量,甚至認為日軍艦載攻擊機的實力與其艦隊中的“青花魚”式雙翼魚雷機一樣。 薩默維爾認為日軍艦隊會在錫蘭島東南方100英里外放飛攻擊隊,以此來同時攻擊到科倫坡和亭可馬里。為此,他指派皇家空軍的卡特琳娜飛行艇沿著東南方向做以420英里為半徑的搜索路線。 3月30日:薩默維爾的艦隊從科倫坡啟航,駛向錫蘭島西南方以此來阻截日軍艦隊。其計劃為在白天向西航行來躲避過日軍偵察機,而在夜間向日軍靠近,以此來達成日出時放飛己方的魚雷機隊的目的。 此時薩默維爾的A艦隊中兩艘航母上載有以下戰機:可畏:12架巖燕戰斗機(即美制F4F野貓;888中隊)、21架青花魚雙翼魚雷機(818中隊:9架,820中隊:12架);不撓:9架海颶風戰斗機(880中隊)、12架管鼻燕戰斗機(800中隊)、24架青花魚(827、831中隊各12架)。而B艦隊中的老舊航母競技神上則只有12架劍魚(814中隊)。 4月1日: 日軍第十一航空隊的偵察機在1005時報告發現稱錫蘭島西北岸有3艘一萬噸級的商船和1艘掃雷艇,該編隊正在以8節航速北上中。在1030時在保克灣內僅發現2艘四千頓級商船。偵察機也發現了亭可馬里港內英國人的飛機場、水上飛機基地內沒有任何飛機,同時也沒有看到任何巡邏的軍機和任何防空火炮。同日晚2230時,第二潛水戰隊旗艦伊7也抵達科倫坡,報告稱港內的對潛警戒很嚴。 小澤艦隊在1400時從丹老(或稱墨擊)出發,進入安達曼海,再駛向孟加拉灣。 4月2日:伊7再度對科倫坡港進行偵查,反饋稱敵反潛警戒仍嚴重,故無法偵查港內情況,同時報告出入艦船為2日3日各一艘。 薩默維爾逐漸意識到自己情報可能出錯,又同時因為R級戰列艦上的淡水儲備不夠,他帶領艦隊前往阿杜環礁(或被稱為T港口)進行加油補給。 4月3日:0000時,伊7報告她放棄空中偵查。 機動部隊在完成最后一次補油后,健洋丸和日本丸兩艦離開編隊。同日,南云宣布攻擊科倫坡的飛機編隊為第一種陣型(具體情況未知),武裝為第二種兵裝(艦攻帶800kg的通常炸彈,即半穿甲彈,引信為0.02秒;艦爆帶99型250kg的通常炸彈,引信為0.02秒)。他又說如果攻擊時在港內發現敵戰列艦,則給第二攻擊波換裝第一種兵裝(艦攻帶800kg的5號炸彈,引信為0.02秒;艦爆配置同上)。 同日,南方航空部隊的指揮官派遣元山空的陸攻和一隊鹿屋空的戰斗機對加爾各答地區做偵察攻擊,持續時間為4日到7日。 在收到伊7的報告后,小澤認為突入孟加拉灣的攻擊行動應推遲一天。他將自己的艦隊航向修改為東90度,行駛到尼科巴群島的東面。同時龍驤的偵察行動和第十一、二十驅逐隊的交換事宜都推遲到4日進行。 4月4日:1205時,伊2匯報亭可馬里港外敵軍戒備森嚴。1855時,比叡在她北面發現一架英軍卡特琳娜飛行艇,她立即開火并通知其余艦艇。18架零戰(3架每艦除了飛龍放飛6架)立馬從5艘正母上起飛。1920時,該飛行艇被打起火并被迫做了緊急降落,磯風將幸存的機組成員救援起來。但在這飛行艇被打下來之前就已發出電報匯報了日艦隊的動向,薩默維爾也的確獲得了這份報告,但事實上這架飛行艇沒能及時報告日艦隊的編成。日方認為該飛行艇已經對自己艦隊做了27分鐘的觀察,英軍指揮官也必定知曉了自己的行動。盡管敵軍在科倫坡的抵抗可能會因此變強,但對科倫坡的空襲仍將按全計劃進行。 此時第一航空艦隊的各空母飛機搭載情況如下:(“/”前為常規機,其后為備用機) 而科倫坡空襲的配置為如下: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敵艦隊而準備的艦爆隊留在空母上待命: 另一方面,薩默維爾命令兩艘重巡多塞特郡和康沃爾郡離開艦隊前往科倫坡,前者去完成維修而后者護送一艘澳大利亞運兵船SU4;同樣收到命令的還有航母競技神和驅逐吸血鬼,她們前往亭可馬里為之后登陸馬達加斯加的“裝甲”行動(Operation Ironclad)做準備(競技神上的814中隊的所有劍魚都轉到亭可馬里的機場作戰)。其余的英軍艦隊在1600時抵達阿杜環礁。而在此時薩默維爾收到了之前卡特琳娜的電報,這意味著盡管日艦隊無法立即對阿杜環礁進行空襲(事實上日本直到戰后才知道阿杜環礁內有英軍港口),但是英艦隊離其敵人有600英里遠。薩默維爾沒有任何辦法保護科倫坡。 這一天小澤艦隊在到達小安達曼群島東南方60海里時轉向西270度航行。0725時,前一天在布萊爾港加油的由良加入了艦隊;0800剛過時,第十一驅逐隊就告別了艦隊,開始返回布萊爾港。在那之后,小澤艦隊在0858時轉向西北方向330度,以方便之后分開成三支隊伍。 4月5日:0420時,第二十驅逐隊與小澤艦隊匯合。0855時,龍驤派出3架九七起飛前往西北方向120海里偵察搜索,沒有發現任何敵艦。 0900時,金剛、榛名、利根、筑摩、阿武隈各自放出一架水偵向艦隊西方做偵察。同時間,對科倫坡空襲的第一次攻擊隊也從各航母上起飛。此次攻擊隊共由53架九七艦攻、38架九九艦爆和36架零戰組成。1045時,攻擊隊總指揮淵田發出了“全軍突擊”的信號。而此時科倫坡上空早有英軍戰機做好準備(因為在0938時有一架卡特琳娜發現了聯合艦隊)。一場激烈的空戰就此打響。日方宣稱擊落了19架噴火、21架颶風、10架劍魚和1架無畏,共51架(其中9架不完全確認)。而英方宣布損失15架颶風、4架管鼻燕和6架當時正試圖降落的劍魚,并擊落7架日機。日方記載該7架飛機分別為1架零戰、5架瑞鶴的艦爆和1架翔鶴的艦爆(有趣的是日本記錄說這些飛機都是自爆的)。 科倫坡港內受空襲情況如下:1艘老舊驅逐艦特納多斯 (HMS Tenedos)和1艘武裝商船赫克托 (HMS Hector)均被擊沉;1艘潛艇倉庫船露西亞(HMSLucia) 受傷;港內的維修間、船塢、兵營、倉庫等設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因此,淵田中佐在1128時向艦隊發報稱:“1118:請準備第二次攻擊。港內發現20艘敵運輸船,地上有敵防空火炮。發現部分敵機。1000米高空有濃密云層。” 南云為此在1152時下令:“準備給第三編隊裝備第三種兵裝(艦攻帶800kg對陸炸彈,即高爆彈,引信0.02秒;艦爆帶250kg對陸炸彈,引信0.01秒),同時各空母放飛6架制空機。該攻擊隊將在第二編隊著艦后起飛。” 根據這個指令,所有仍在機庫里的艦攻都開始從魚雷換裝成炸彈。淵田的編隊在1248到1325時間段依次降落,而為這些飛機做返程指引的引導機直到1550才全部返回。 而在1300時,一架利根的九四式水偵發回電報:“發現兩艘巡洋艦類似的艦船在出發點的268度150海里的位置,其航線160度,速度20節”。收到該消息后,南云立馬讓利根和筑摩各彈射1架零式水偵前去偵察,并在1323時下令:“第三編隊應攻擊敵巡洋艦。艦攻應盡可能地使用魚雷攻擊敵艦。” 于是在換裝一半的時候,艦攻隊必須又從炸彈換回魚雷。在1350時他又下令:“第二編隊將在第三編隊起飛后在機庫內待命。艦攻將使用魚雷攻擊。魚雷定深3米。” 第五航空戰隊指揮原少將在1357時匯報稱攻擊隊將在1600時準備完成起飛,因為五航的魚雷機要從炸彈裝備換成魚雷。 此時1350時,阿武隈的一架水偵匯報稱有2艘敵驅逐艦在出發點的250度200海里的位置。1418時南云再下令:“第三編隊(除去制空隊)將在1500時發艦并攻擊在方位235度的兩艘敵巡洋艦,后者在200度航線上以24節行進。任何沒能在那時完成準備的攻擊機將在準備完成時立馬起飛。” 但此時,阿武隈的那架偵察機說在附近指看到了2艘驅逐艦,沒有其他任何敵艦。這使得人們開始懷疑先前利根機匯報的準確性。阿武隈艦長自然命令該機留在當前空域做進一步調查。為此在1427時,南云通報:“先前的‘巡洋艦’實為‘驅逐艦’,只有第三編隊的艦爆需要起飛。” 于是赤城的17架艦爆在1449開始起飛,緊隨其后的是飛龍的18架和蒼龍的18架分別在1459和1503開始起飛。 在1455時,利根的零式水偵發回信息:“在出發點235度158海里的地方發現兩艘敵巡洋艦。航向200度,26節。” 利根艦長要求水偵確認艦型。1545時,該機匯報:“敵巡洋艦為肯特級。附近沒有其他敵艦。能見度30海里。” 南云擔心艦爆攻擊會不夠擊沉兩艘巡洋艦,為此他特意在1610時要求五航戰準備一半的艦爆艦攻去進攻。 讓我們把視角轉到這兩艘巡洋艦身上。多塞特郡和康沃爾郡兩艦在5日0100(當地時間4日2200)離開科倫坡港,航向西南220度,航速23節。兩小時后,多塞特郡艦長奧古斯都·艾格 (AugustusAgar) 收到科倫坡的命令,要求其編隊在5日1900時于薩默維爾的A艦隊匯合。于是艾格將編隊提速到26節,航向185度。 當5日一架卡特琳娜發現南云機動部隊正在收回第一攻擊波時,薩默維爾和艾格都認為日艦隊在兩艘巡洋艦東面150海里處位置,并且這個距離還會根據南云艦隊的離開而加大。所以艾格艦長就僅是要求艦隊再次提速到28節,而認為自己能不被發現。 當1530時多塞特郡發現了利根的零偵。大部分的資料顯示艾格嚴格的遵守了無線電靜默沒有匯報發現了這架零偵,但艾格在戰后寫的回憶錄說自己仍然還是通過路基電站向薩默維爾匯報了此事,并且聲稱那時候他離A艦隊只有90英里遠。無論如何,艾格的信號始終沒有傳到科倫坡或是薩默維爾手上。 1600時多塞特郡上的對空雷達捕捉到了機群的信號,此時兩艦只與A艦隊相距70英里,艾格直接向薩默維爾發了電報。甚至到1644時薩默維爾的旗艦厭戰都在雷達上看到了艦爆隊,雖然只是一閃而過而無法確認。 艦爆隊的指揮是江草隆繁,他在1554時就發電說發現敵艦。35分鐘后,他下令:“突擊!采用第二種突擊法,爆擊方向50度,風向230度,風速6米/秒。” “他們三機一組從向陽的方向直接朝我們沖了下來。第一組在被發現幾秒后就沖向康沃爾郡,一發命中其艦艉.....第二組直朝向我艦來了。我們可以看到那黑亮、鈍頭的1000磅炸彈.呼嘯著向我們襲來。我命令轉舵25度.....但就算這樣一枚炸彈還是落在了水機彈射器旁邊并迅速引起了大火。第二枚落在了艦橋旁邊,把我們全甩到甲板上了......(這枚炸彈)還摧毀了主通信塔,我們無法再和總部聯絡了。” 艾格是這樣回憶的。 多塞特郡上的大火完全不受控制,其大部分火炮也無法使用了。第三枚炸彈引爆了她的一個彈藥庫,巡洋艦從左舷開始傾覆,并從艦艉開始沉沒。攻擊開始8分鐘后這艘巡洋艦在海面上就沒有了蹤影。艾格幸存了下來,并迅速指揮起了500多名幸存者。
旁邊的康沃爾郡持續的稍微久一點,但也難逃其命運。攻擊開始后20分鐘內,艦長給出了棄艦命令,4分鐘后該艦艦艉翹起沉沒,船員們看著她的信號旗逐漸沒過水面。兩艦一共1546人中有1122人幸存,他們在海面上漂流了30小時后才被輕巡企業以及驅逐帕拉丁和黑豹救起。 而江草隊長率領的這次艦爆攻擊堪稱世上第一。在從1638到1655這17分鐘內他們的命中率如下表所示: 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戰后的回憶錄里是這么評價的:“日本在海空戰的力量和成功都是令人生畏的。在暹羅港內我們兩艘一流的戰列艦在數分鐘內被他們的魚雷機擊沉。而現在我們的兩艘至關重要的巡洋艦被一種完全不同的攻擊方法消滅了——俯沖轟炸機。在我們之前和德國、意大利的空中力量作戰時這種事情聞所未聞。” 江草的艦爆隊取得巨大成功后于1745時返回著落,就此當日機動部隊的攻擊完全結束。于是,南云艦隊在1900時航向取東南135度,保持著離錫蘭450海里的距離,準備著對亭可馬里的空襲。1909時艦隊中有一艦報告發現敵機,但空中的直掩機卻沒發現。1929時6架零戰從飛龍上起飛,發現了2架青花魚(日軍誤以為是劍魚)并射下了其中的1架,另一個卻逃走了。(一共4架青花魚在1700時從不撓上起飛,目的是尋找機動部隊。北面組的2架發現了二航戰,其中逃走的那架發電報給薩默維爾發現敵艦,卻沒有包含方位坐標和速度,并且該電報直到1小時后才被薩默維爾收到)2158時,機動部隊參謀匯報了兩天總共的戰果。 薩默維爾在2000時收到了來自科倫坡的信號情報稱南云機動部隊在1630時航向西南且航速24節,相當于是直沖著英艦隊而來。薩默維爾意識到自己現在離一支比自身強大的多的艦隊過于靠近,而他又擔心日軍的動向指明了是去空襲阿杜環礁的。他立馬在下令艦隊航向西南,想要拉開距離。在1945時那架被零戰擊傷的青花魚降落在了不撓上。薩默維爾想要知道日艦隊的確信走向,但該飛行員給出的信息卻是1900時那架被擊落青花魚的修改版:日艦隊包含2艘航母,其在原方位的北面25英里,且航向西北。薩默維爾收到的3條信息皆為互相矛盾的。或許是對所有信息都開始懷疑起來,薩默維爾選擇了關注最新的消息,并令自己的艦隊北上,準備一次夜戰。可是此時他放飛的偵察機沒法搜索到任何東西。 讓我們把視線再轉回北面孟加拉灣里的小澤艦隊。因此科倫坡空襲按原計劃的時間進行了,小澤決定他也要在同一天開始他的行動。從1433到1510時,龍驤向西北方向放飛了5組10架九七艦攻,各機帶的是4枚60kg的炸彈。一共3組飛機找到了他們的目標。在丟下了20枚炸彈后,他們擊沉了一艘5千噸級英國商船Harpasa(6人死亡,33人幸存)、擊傷并使其動彈不得的一艘8千噸級英國商船Dardanus(無傷亡)、輕傷一艘美國造、希臘籍的5千噸級商船Point Clear(1名20歲的加拿大無線電官小伙死亡)。在2030時,小澤艦隊抵達了16N,86.40E的位置,艦隊按之前安排好的方案,分開成北方隊、中央隊、南方隊三組,分別進行破交作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