潿洲島是北部灣海域中的一個島嶼,與北海相距21海里。他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水火交融的自然美景,經過幾千萬年的地質變化,海風和海水的侵蝕,形成了壯觀的海蝕懸崖,海蝕平臺。島上海灘寬闊,海水清澈透明,是玩海的好地方。 進島的第一印象很好,滿眼都是綠。路邊成片成片的芭蕉林,大把的香蕉掛在上面。 海邊,路邊隨處可見鮮紅的三角枚,在廣西,這種花生命力很旺盛,只要有點土壤就可以生存。 和榕樹相比,木瓜樹小巧,清秀,果實直接長在樹桿上。 島上的仙人掌簡直在瘋長,路邊。山坡,懸崖,巖石都有它的身影,想象它開花時點綴著島嶼,一定很漂亮。 鱷魚山火山地質公園在島的西海岸,是必游之地。在那里能看到火山噴發時遺留的痕跡,是了解地質知識的好機會。為了出行方便,我們住在滴水村,先游鱷魚山,然后趕回滴水丹屏看日落。這是在半山腰,女兒用手機拍的全景圖。 鱷魚山的燈塔是潿洲島的地標建筑。它射程達到18海里。晚上,燈塔發出的光柱很耀眼。 文學家湯顯祖曾經游走過海島,他的詩句;日射潿洲廊,風斜別島洋。讓世人認識了潿洲島。 以前的海中棧橋,行走在上面,吹著海風感覺一定很好,遺憾的它成了危橋。 海蝕拱橋是海浪不斷沖蝕,掏蝕作用下,海蝕洞頂部巖石崩塌后殘留形成的。如果能站在水中,透過拱橋看到天空和海面,景色就完全不同了。這也是遺憾。 海蝕凹坑是海浪及其攜帶的砂礫對平臺表面低洼處進行沖積,旋磨后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園形。 海蝕平臺是海蝕崖前一個微微向海傾斜的基石平臺,它的大小不一。 百獸鬧海是巖石經風化,海浪沖蝕形成很多奇特動物造型。 多期火山噴發遺跡,中間白色層理部份就是不同時期火山噴發的間隔層。 活海蝕崖是著海岸分布的陡峭石崖,是島上最壯觀的地貌景觀。它是海浪,重力構造作用的共同產物。石崖上常常長滿了綠色植物。滴水丹屏,南灣,五彩灘臨海邊都有這種山崖。 根劈作用是長在巖石縫中的植物,隨著根系生長,變粗,會將巖石裂縫撐大,對周圍產生壓力,使巖石崩塌碎裂, 火山彈是火山口噴射的熔漿團走空中旋轉飛行再墜落形成的,彈的表面有飛行時的流線紋。古波紋也是火山噴發遺留的痕跡, 月亮灣是景區內最漂亮的地方。只有在月亮亭觀景平臺上才能看到它的全貌。 大片的海灘都是裸露的黑色巖石,海水拍打濺起雪白的浪花。 古老的火山巖石遇見了活力四射的青年,我定格了那一瞬間。 滴水丹屏也稱滴水巖,是欣賞日落的最佳地。臨海的山崖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宛如一個巨大的綠色平障。巖石裂縫處不斷地溢出水珠,一滴滴往下掉。 陡峭的綠色山崖,金色的沙灘,湛藍的海水組成了一個獨特的風景。 翠綠的藤蔓植物垂落下來,與巖石中不時流落的水珠相映成趣。 終于等到夕陽西下了。這時海面波光粼粼,一切景物都被余暉暈染著。 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盛塘天主教堂。它是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150年前法國傳教士遠離城市喧鬧,在這隱匿的海島花了10年時間才修建成功,而且建材全都取于島上,真的不可思議。我很欽佩他們。 教堂內部的設計一般,我們也沒有遇上唱詩班獻唱。從教堂的側們出來,有一個漂亮的后花園。 教堂的外墻經歷風吹雨打顯得特別有歷史的厚重感。前面這棵菠蘿蜜大樹也有120年的歷史,還是枝繁葉茂。 不知道這建筑原來是做什么的,是教士的居住地嗎,沒有說明,但我很喜歡這里。 后花園墻上長滿了青苔,斑駁的圍墻散發著古老的滄桑。但墻上掛著的鮮花卻充滿了活力。 藍天白云下,教堂旁邊,木瓜樹果實累累,樹下鮮花盛開,古老與現實混雜在一起,別有一番韻味。 貝殼沙灘離天主教堂很近,2個景區一起游覽也不累。這里沒有山崖巖石,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漫長的海岸線。 我們撿了幾個形狀完好無損的海螺,嘉嘉在沙灘上玩得很開心。 沙灘上有一洼洼的小水坑,坑里游著一些寄居蟹,我們捉了一只,看看它的容貌吧。 這里海灘平坦,沙子柔軟。很適合孩子在海中奔跑,跳躍,與大海親密接觸。 在這里我們還虛驚一場,有條棕色犬很安靜的蹲在嘉嘉傍邊一起看海,我抓拍了這和諧相處的畫面。沒想到嘉嘉在海中奔跑時,遠處一條犬朝著她奔跑過來,嚇得她拼命往回跑,狗緊緊追隨,我恰好也拍下了這驚險場面。嘉嘉嚇得哇哇大叫,后來發現,狗不想咬她,而是想和她一起玩耍。這個小插曲讓我們對這片海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彩灘在島的東海岸,那里風景很奇特,是國內罕見的集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于一體的地質景觀。退潮時可見到一層又一層的海蝕溝,和綠苔,還有一些小水潭。 五彩灘是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但它較遠,對我們不會騎電動車的人來說,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周圍民宿和商業也不發達,所有放棄了海上觀日出。白天的海景也很美。 這里的海不能游泳,長潮時,海水淹沒一切,五彩灘就沒那么美了。我們去時正遇退潮,很幸運。 第三天我們來到了藍橋,它并非景點。在島的北海岸,很偏僻,是中石化的一個原油碼頭。藍色的橋梁一直延伸到海里很壯觀。護橋人攔住游客,只能在海灘遠距離拍攝橋梁。 藍橋其實很靠近西客運碼頭,船快到島時,首先看到的是藍橋。等船時,我在海堤上拍攝了藍橋的另一面。 這里空曠寧靜,海天一色。游人很少,我感覺是島上最舒服的海灘。
南灣三面被陸地包圍,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漁港。每天,漁船在此出海,進港,進行水產交易,南灣也是島上的商業中心,人氣旺盛。 我們第二天住在南灣,推開窗戶就能看見大海。這里吃海鮮的確不錯,但到各景點不太方便,每次都要坐三輪車爬到山崖上面,才能乘公交車。 從貨運碼頭看南灣,小鎮面臨大海,背靠山崖。碧海藍天景色優美。 行走在貨運碼頭的棧道上,視野開闊,能將整個南灣收盡眼底。 南灣有兩個水產市場,但游客喜歡直接從漁民手中購買海貨,傍晚,漁船歸來,碼頭上人頭攢動,游客和漁民討價還價,很熱鬧。 南灣鎮不大,臨海的街道很窄,特別是老街有水產市場,漁船碼頭,車多,人多,空氣中彌漫著一些漁腥氣味,這里的海灘不干凈,但這也是來島旅游的必到之處。因為,它能讓你親身體會海島的漁村生活。我和嘉嘉在這擁擠的街道留影記念。 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三天潿洲島的所見所聞。我認為,喜歡玩海,喜歡吃海鮮的人應該來這里游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