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三國歷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他“隱忍”了一生,終于讓子孫贏在了起跑線上。司馬懿能在三國的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可是深諳道家思想,并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的。 關于司馬懿的故事雖然有一些可能是虛構的,但是創作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比如:民間有諺語說“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故事。 ![]() 司馬懿 劇照 這個故事來源于《三國演義》,但在《三國志》 里找不到這個典故。但它短短的幾個字,就把司馬懿的道家思想生龍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司馬懿的道家思想,概括起來就是“隱忍”二字,他的智慧堅隱、他的深謀遠慮,無不體現出他的“隱忍”,《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司馬懿毫不客氣地拿來主義了。 司馬懿的一生是“非常道”的一生,他借用了道家的“無為”思想,做自己的“有為"之事,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 司馬懿 劇照 為求自保,與曹操耗生命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司馬懿隨軍同行。在得到漢中之后,曹操想退兵,司馬懿就建議曹操一鼓作氣拿下劉備的地盤,被曹操否定,曹操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成語“得隴望蜀”就是這么來的,這里面應該有司馬懿的功勞。 經過這次被否定事件后,司馬懿感覺到自己的心思可能被曹操察覺了,于是開始低調行事,隱藏著自己的心思。在建安二十四年,他建議曹操自立為帝,他說:
![]() 曹操 劇照 司馬懿這樣的建議至少有兩個好處: 1、大大減少曹操對自己的猜忌,減低被打壓的風險。 2、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忠心,增加信任指數。 曹操雖然嘴上否定了司馬懿的建議,但是心里還是很高興的,認為司馬懿是個能臣,在大問題上還是支持自己的。就這樣,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司馬懿做事小心低調, 勤懇任勞,終于博得了曹操的信任。 他用“隱忍”之道與曹操耗生命,看誰耗得過誰。最終曹操沒有耗得過司馬懿。曹操一死,司馬懿就成了輔助曹丕的第一人。 ![]() 司馬懿 劇照 目的明確,堅持持久戰,與諸葛亮耗國力司馬懿在戰場上與諸葛亮交鋒多年,史學家對司馬懿的評價是“兵動若神,謀無再計”,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它非常符合司馬懿的性格特點,他要么不動,一動就一定要做到兵貴神速。 另外,對蜀漢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司馬懿做了全盤的考量,做到了心中有數: 1、蜀漢國力弱小,領土只有魏國的五分之一,人口就更少了,當時的魏國人口是全國的四分之三。 2、經濟上,魏國的生產力相當發達,農業基礎好,蜀漢則相對落后很多。 3、人才方面,比例大概是1比3,如果蜀國發現一個人才,魏國可以發現三個,不缺人才。 ![]() 司馬懿 劇照 由此可見,從國家實力來說,諸葛亮要想滅掉魏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司馬懿也很清楚,如果在這種的前提條件下,換作自己,也會像諸葛亮那樣,集中兵力伐魏,務必要做到速戰速決。他有打“持久戰”的資本,而諸葛亮卻耗不起。 司馬懿的“持久戰”戰略核心就是緊守關隘,閉門不出。當諸葛亮著急想交戰的時候,司馬懿就不理他,以逸待勞,等到糧草不足的時候,諸葛亮自然就會撤兵了,而他司馬懿不用費一兵一卒。 這種“不戰而屈諸葛之兵”的策略,就是道家所講的“無為”思想,但這個思想到了司馬懿的手里,變“無為”為“ 有為”,更加發揚光大了。 ![]() 司馬懿 劇照 無視人格侮辱,“無為”即是“有為”在《三國演義》里面,諸葛亮想和司馬懿速戰速決,但是任憑諸葛亮使盡了辦法,司馬懿就是堅決閉門不出。無奈之下諸葛亮就派人給司馬懿送了一件女人穿的衣服,想借此激怒司馬懿出來應戰。當時司馬懿身邊的大將都氣得火冒三丈,但司馬懿卻大方地穿上女人的衣服,全不當一回事,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羅貫中這樣描寫絕不是憑空杜撰的,因為司馬懿有這樣的性格特點。他的前任大將軍曹真就是前車可鑒,曹真因為做不到“隱忍”而命喪老黃忠之手的。司馬懿明白表面上的“隱忍”其實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所以讓諸葛亮北伐無功而返,最后在五丈原病逝,蜀漢從此再沒人是司馬懿的對手了。 ![]() 司馬懿 劇照 兩次“無為”裝病,最終控制了曹魏政權1、第一次裝病 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曾經裝過一次病。公元201年,當時擔任司空的曹操想要征辟司馬懿來做文學掾(一種官職),司馬懿借口患有風痹癥,不能正常活動,想把這差事給推辭掉。但被曹操試探后用了恐嚇的手段,結果司馬懿害怕就乖乖應征了。 這次裝病的結果,司馬懿先是被曹操任命為黃侍郎,不久就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后來又升為主簿,并讓他輔助曹丕,司馬懿的“無為”做法讓他站上了一個臺階。 曹操死后,曹丕繼位為丞相、魏王,就封司馬懿為河津亭侯,后任丞相長史。后來曹丕逼漢獻帝禪位后,司馬懿又被任命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后改封向鄉侯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魏明帝曹叡繼立,司馬懿改封為舞陽侯,遷驃騎將軍,進入了權力核心。 ![]() 司馬懿 劇照 2、第二次裝病 齊王曹芳即帝位后,司馬懿與曹爽共同執掌朝政。曹爽利用曹氏宗親的身份,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司馬懿故技重演,開始了“無為”做法,第二次裝病了。 他不上朝參議朝廷大事,甚至在家裝病,還傳出病危的消息,用此來麻痹曹爽。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由曹爽兄弟陪同離開了洛陽,去祭拜魏明帝的高平陵。 這時裝病的司馬懿發現機會來了,他馬上召集部下,發動了政變,派兒子司馬師屯兵在司馬門,控制局勢后就上奏郭太后,罷免了曹爽兄弟的職務,奪去了他們的兵權,最后以謀反的大罪滅了曹爽三族。 這次裝病的結果,讓司馬懿牢牢地控制了朝政,曹操沒有想到,他辛苦一生打來的江山,就這樣轉到了司馬懿手上。 ![]() 司馬懿 劇照 一文君說: 司馬懿的“隱忍”來源于道家的“無為”思想,他加以改造為自己所用?!八乐T葛嚇走活仲達”這句諺語恰恰表現了司馬懿的“隱忍”,生人何必與死人計較呢?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司馬懿也沒怕過他,與諸葛亮的戰爭周旋,司馬懿一直都是以小敗換大勝, 他怎么會害怕一個已經死了的諸葛亮呢? 司馬懿之所以在諸葛亮死后下令退兵,是因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還不穩固,加上這時還不是全面伐蜀的最佳時機。只有繼續采取“隱忍”的辦法,保持三國鼎立的態勢,可保朝廷對自己的繼續倚重,為最終的奪權贏得時間和空間。 司馬懿的“非常道"就是“隱忍”,展現給別人的是他的“無為”,實際獲利的卻是他自己,他用“無為”的思想來實現自己的“有為”抱負,真是無人能及! “在歷史的長河里,有我們祖先的智慧,透過歷史看人生,你的人生你做主”,謝謝關注! 參考資料: 《晉書·宣帝紀》 《三國志》 版權注明:本文系作者“蒼海一文”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聲明: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