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全國上下正在眾志成城投入新冠疫情的防控狙擊戰,與此同時的另一戰場上,中小微企業的經營也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甚至生死考驗,這也關乎民生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中國管理模式50人(簡稱C50+)的學者與企業家們為此挺身而出獻言獻策,我們將分期刊發C50+成員的知與行。 文章來源:中國管理模式【整理摘編:時英平】 C50+創始發起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在疫情背景下,政府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幫助中小企業,但是中小企業同樣需要盡快調整自己,找到自我應對的能力。 首先需要有信心,因為在危機的時候,信心比黃金重要。 第二,保守財務,只有資金的運用是高效能的,才真正具有安度危機的基礎,因此關注現金流,做好自我保護。保守財務中,其中最需要做的,是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第三,與員工達成共識,如何建立命運共同體,共渡難關。 第四,真正貼近顧客,讓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夠為顧客創造真正的價值。 第五,以創新應對危機。危中有機是每個人都知道道理,而現在則需要中小企業真正用創新去尋求機會。如何圍繞著危機環境找到新機會是必要的選擇。 最后,能否面對這場疫情危機,還取決于中小企業的領導者的經營意志力,企業如果要持續成功地成長,先決條件是管理者必須具有經營的意志力,必須能夠不受環境的影響而保持為增長所采取的行動。 徐少春 C50+創始發起人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會主席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確實對各行各業企業,特別是對中小微創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不過,天災人禍,自古有之。只有從容應對,自然化危為機。我有如下幾點建議和感悟,與大家分享: 1. 一把手工程 上至國家,下至企業,都是一把手工程,面對危機,企業家自然當仁不讓。一把手必須親自指揮,親自管理。一把手傳遞管理層的愛心,同時,也傳遞管理層的信心。商業的本質就是人性,在危機中更能展現領導者的心靈品質。 2. 把握“變”與“不變” 外部環境對大家都是一樣的,但對有能量有智慧的企業家來講,就是一個大機遇。這個大機遇就在于能否牢牢把握“變”于“不變”。“變”就是就是用創新迎接挑戰,面對不能與員工,客戶和伙伴不能線下見面的情況下,企業要創新更多線上交流的場景,如:移動辦公,視頻語音會議,網上采購,平臺經營和云端管理與服務等等。“變”就是充分利用數字化新技術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傳統企業變成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平臺型企業。2003年SARS出現后,催生了一批大型電商企業,此次疫情后,預計會在各行各業催生一批真正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不變”就是初心不變,企業不任大小,只要保持初心,以客戶為中心,以員工為本,出發就是到達,危機一定能戰勝,勝利就在眼前。在寒冬中,企業家心里有陽光,溫暖和愛,企業與客戶,伙伴才能真正一起抱團取暖,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3. 明心凈心,成就偉大 這場危機讓許多人清靜下來,沒有煙花,沒有炮竹,沒有喧囂,只有內心的寧靜。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是心,企業家可以好好利用當下時機,明白和體證心的秘密和心的真理,反思創業的歷程與內心的虧欠。通過持續的明心凈心,就可以漸漸體悟道德經所說的那種境界。“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一顆純粹的心靈能夠敏銳感知身邊的變化,而一顆迷失的心靈則會錯失近在眼前的機會。 經過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的洗禮,一定會誕生一批偉大的企業! 王方華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原院長 這次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小企業來說受到的沖擊是方方面面的,各有各的難處,不能一概而論。但有幾條是共性的,可以供大家參考。 一是不幻想,聽了外面各種傳聞,容易朝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想,認為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了,我們只要熬一下就會沒事了。我感到大家還是要作最壞的打算,如果時間拖得很長,像當年非典那樣拖到5月底,企業怎么辦?如果銀行信貸不到位經營怎么辦?只有做好出現最壞可能性的準備,才有可能迎來最好的結果。 第二是不等待,等待政府出手相救,等待市場轉暖,等待出現新的商機。當然,這些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發生了,企業就活了,一切都柳暗花明,歸于正常。可是,如果你等待的事情沒有發生呢?那你怎么辦?怨天尤人沒有用,罵爹罵娘丟臉面。我們只有從危中找機,自找出路,自強不息,自度難關,置死地而后生! 第三不放棄,我們中小企業的最大優勢就是生存能力強,經營掉頭快,就像小麻雀,一陣大風刮來,金絲鳥凍死了,小黃雀生病了,而小麻雀躲起來了,過了幾天又出來了,生命力特別強。我們都要像小麻雀那樣,善于自己找東西吃,只要有這種精神,辦法總會有的。可以抱團取暖,也可以暫時躲避,更可以壯士斷腕,只要不泄氣,就能活下去。陽光總在風雨后,麻雀永遠會飛翔。我們不是老鷹,我們是麻雀,請大家記住這一點。 談義良 九如城養老產業集團董事長 面對危機,中小企業除了要關注國家政策救濟,更要積極 “自救”。 首先,應該做好內功,積蓄力量,可以通過組織遠程學習,為開工提前做準備。 第二,可以通過在線辦公和在線協同,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要加大與客戶的溝通力度,發揮忠實客戶作用,帶來輻射效應,影響更多消費者。 第三, 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是要經歷各種磨難的,越是在至暗時刻,越考驗一個企業家的格局與境界。企業家要保持自己的創業初心不動搖,在實施管理、決策的過程中,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勇氣,給員工賦能。堅定信念,同心協力,才能最后取得勝利。 第四,其實對企業來講,危機不一定都是壞事,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危險和機遇同在。我們要臨危不懼,要將危機變成自己成長的機會,利用其潛在機遇,尋找發展上的突破,逆勢崛起。 最后,我們要認真總結危機經驗,重構企業的免疫能力,將企業危機管理融入企業戰略管理中,提升危機管理能力,以保證企業更健康快速地發展。 曹仰鋒 C50+年度輪值主席 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聯合創始人、院長 面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祝福廣大的企業能夠挺過這一艱難時刻! 首先,需要充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這既是保護員工的生命健康,也是公司在疫情過后能夠迅速進行正常運營的基礎; 第二,一定要保障現金流,現金流是企業運營的“血液”,不能出現資金斷裂等問題,否則企業就很難恢復正常運作; 第三,鼓舞員工士氣,防止悲觀情緒蔓延,縱觀世界上任何卓越的百年企業,都經歷過生死的考驗,挺過至暗時刻,就一定能重見光明! 天佑中華! 李平 寧波諾丁漢大學李達三講席教授 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異常困難時期,我認為優秀企業應該把挑戰視為機遇,運用陰陽相生相克并且可以轉化的思路,將壞事變成好事,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網上網下融合服務體系。例如,現在正是把小區建成承接企業網上網下整合,完成服務最后一百米的社區驛站最佳時機!但是,社區驛站體系需要一些投資,因此我倡議跨行業跨企業多方合作,共同構建高度共享的社區驛站生態體系,尤其是以投資企業+小區物業密切合作,共同扮演平臺角色。 李增泉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助理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各位尊敬的企業家朋友,復工生產是大家對責任的承諾。風雨過后,彩虹會更美!相信大家斗過這次疫情,不僅會收獲面對突發危機的管理經驗,更會顯著提升企業的社會價值觀!我們為您加油! 【整理摘編:時英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