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 缺血(基礎):融合前脛骨骨凸血運來自髕韌帶,劇烈運動易造成髕韌帶部分撕脫,影響血循環,骨凸缺血。增生(進展):成纖維細胞分化及成骨細胞活動,髕韌帶及附近軟組織異位骨化,新生骨形成;髕韌帶牽拉,脛骨結節出骨質增生,增大、前突。 晚期:髕骨高位或膝反屈。 骨今中外 臨床表現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可能是X線被發現以前唯一認識到的骨軟骨炎了。Paget在1891年也發表過關于它的文章。他注意到這種疾病青年人多見,特別是競技體育者。主訴多為脛骨結節局部疼痛,尤其是在運動中和運動后,有時能感到脛骨結節增大,皮溫升高。疼痛會持續幾個月,可以合并髕下脂肪墊的肥大和脛骨結節的突出,但通常只有這些表現,而沒有進一步的損害。Paget認為這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牽拉引起的骨膜骨贅形成的。 病理生理 輔助檢查 1. X線X線檢查的陽性征象有:(1)局部軟組織增厚,特別是脛骨結節前部由于水腫導致的厚度增加.(2)異位鈣化,由于局部既有骨的壞死又有新骨的形成,特別是股四頭肌附著點或肌腱處繼發性鈣化或者異位鈣化.(3)骨骺的改變,包括骨骺密度不一致、部分骨骺破碎、流離、部分有高密度的鈣化點、骨骺邊緣不規則等。2. MRI 分為五期:正常、早期、進展期、終末期、愈合期。正常:盡管患者已有癥狀,但是MRI顯示正常。 早期:無炎癥表現,無二次骨化中心撕脫。進展期:二次骨化中心部分軟骨撕脫。終末期:可見游離骨片。愈合期:脛骨結節骨性愈合,無游離骨片。 輔助檢查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有劇烈運動或過量運動的病史,臨床表現,結合局部脛骨結節壓痛、股四頭肌牽拉痛、膝關節無陽性體征,配合X線檢查可明確診斷。正常軟組織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鑒別診斷:1、骨骺撕脫性骨折 骨骺撕脫骨折多有明確的外傷史,局部軟組織腫脹范圍更大、伴有軟組織瘀血形成。X線檢查可見骨折特亮線或者骨骺的明顯移位,骨骺邊緣較圓滑,無鋒利的尖角形成等。2、骨骺變異 部分青少年在偶然的X線檢查時,可見局部骨骺有多個,一般是多個骨化中心形成所致,局部無任何的不適癥狀,多可鑒別。 診斷: 治療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骨骺閉合后,癥狀可自行消失。1.保守治療:一經診斷,應首先選擇保守治療。標準的保守治療包括:熱敷、限制活動量、非甾體抗炎藥、膝關節護墊、物理治療。 輕微疼痛的患者停止劇烈運動4-6個月,應用抗炎藥物、膝關節護墊。中度至重度疼痛者,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在腫脹的髕腱或骨骺周圍軟組織中行局部封閉(普魯卡因 + 潑尼松龍),也能起到很好的減輕疼痛、縮短病程的作用;但也有人反對,因它可致周圍軟組織萎縮,甚至引起髕腱自發性斷裂。也可用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制動3-6周,允許下肢負重。疼痛劇烈者應臥床休息或拄拐以減輕對脛骨結節的應力,石膏固定或限制膝關節屈曲時間不能少于5周,4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物理治療主要是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髂脛束、腓腸肌,其可緩解急性癥狀。起始時應進行低強度的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避免高強度的股四頭肌肌力鍛煉,因為其增加脛骨結節的應力。以后可逐漸增加高強度的股四頭肌鍛煉和腘繩肌鍛煉。 2.手術治療:約5%-10%的患者保守治療無效,可能伴隨膝關節疼痛、下跪困難、活動受限等癥狀直至成年期;對于這些患者,待骨成熟后,可考慮根據患者的癥狀、生活質量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脛骨骨碎片切除術、脛骨結節鉆孔術、脛骨結節骨釘置入術、脛骨結節部分切除術(縮小)、髕腱縱行切開術等,或聯合應用上述手術。 Ferciot和Thomson切除不愈合脛骨結節的手術方法。A:顯露脛骨結節;B:切除骨性突起。 Bosworth 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突出的生長板,通過在生長板上鉆孔,和/或骨釘置入術,以促進其融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