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充電寶”來了~ 最近因為一場“超長待機”的假期,每個人都“宅”在家里。“宅家”這個舉動無疑會讓人從身心上自動進入“懶怠模式”,如何在舒適值高達99%的環境里發揮“自驅力”,實在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仍然有人迅速調整自己的積極狀態,不甘浪費掉大把時間。 ●圖片源于網絡 我們也在這段“不怎么想努力”的時間中,為大家搜集了一些風格各異的建筑設計類公開課與紀錄片,幫你預防倦怠“成癮”,適時“自救”一下。 ●紀錄片《BIG TIME》,圖片源于網絡 為什么是公開課或紀錄片? 相比通過書本獲取知識與信息,圖片和視頻這種“可視化”的形式也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更容易讓人投入。所以,我們制作了一張10×10的公開課與紀錄片清單。 10節公開課 公開課,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與學術性。面對有一定建筑專業基礎,或對建筑專業感興趣的朋友,分別經由國內建筑“老八校”(部分)及國外知名院校(常春藤聯盟)的課程中選擇。篩選原則遵從課程設置、內容質量、師資班底,以及根據網絡點擊量,知乎、豆瓣、網易公開課等官方網站的推薦匯集而成。這部分“學院派”的課程理論性與概念性更強,可以讓你重溫一把“大學課堂”的感覺。 此外,面向從事建筑行業的朋友,同樣收集了建筑網站(部分),為大家提供實操性、工具性較強的課程,便于大家日常工作技能的“修煉”。 10部紀錄片 紀錄片,面對想要了解建筑或喜愛建筑的朋友,更具觀賞性與科普性。篩選原則或根據經典紀錄片出品方BBC、Netflix推薦等,或根據全球知名權威建筑網站Archdaily推薦。相對公開課,更加輕松、易于理解,專業性與學術性沒有那么強。通常與歷史、文化、風景等等領域相結合,更容易上手,對于建筑愛好者而言值得一看。 總之,這是一份干貨滿滿的清單。在還未開工或仍在假期的你來說,這份清單是塊便于攜帶的“硬核充電寶”。 ● 紀錄片《百年包豪斯》,圖片源于網絡 . . . *建筑公開課 排名不分先后 《中國建筑史》/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中國建筑史》公開課,圖片源于視頻 梁思成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建筑史研究的開拓者,同時他也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創建人。《中國建筑史》是建筑學專業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清華大學作為中國建筑史研究、教學及實踐的最高學府,其建筑學院擁有著豐厚的資源。 ● 清華大學《中國建筑史》公開課第一節,'中國傳統建筑介紹',圖片源于視頻 這堂公開課從中國建筑概說開始,自史前、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元明清,貫穿中國歷史發展脈絡,每節課都由不同的老師授課,風格自成一派。共分為16章,隨著歷史的脈絡可以對中國建筑的出現、蛻變及發展有一個全面清晰的了解,細分的概念性理論知識也在課程中盡顯,學習建筑史會讓你擁有全新的觀看角度。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內院校:清華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建筑評論》/ 同濟大學 ![]() ● 《建筑評論》公開課,圖片源于視頻 面對建筑,我們時常會聽到人們對其做出的評價,無論是哪一方面、哪種緯度,使用建筑的社會個體或群體都會發出聲音。建筑評論其實是對建筑以及建筑師的創作思想的某種“回應”,但我們仍然需要對建筑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研究、描述、分析、論證和評價。 同濟大學的《建筑評論》是國內最早開設且課程體系建設最為完整的,建筑批評類課程。這堂是面向本科高年級及研究生的建筑人文素質類選修課,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 ● 第8課“藝術與建筑批評”,以勒·柯布西耶《Savoy別墅》為例,闡述著名的建筑師亦推崇建筑藝術;圖片源于網絡 課程共分為9節,由建筑學專家,中科院院士、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教授,鄭時齡主講。由內容包括建筑批評意識、建筑批評的價值論、建筑批評的符號論、建筑師、批評家以及批評的媒介等,涉及哲學、美學、建筑理論、中外建筑史、藝術史、建筑設計等多學科知識領域。 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培養自己的批評意識,同時也可以拓寬視野。可以說,《建筑評論》兼具著思辨性、知識性和實踐性,能夠讓人對建筑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內院校:同濟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建筑結構設計》/ 東南大學 ![]() ● 建筑結構設計,圖片源于網絡 東南大學作為“老八校”之一,推出的這節公開課專注于建筑學科的“結構設計”上,相較其他公開課內容,更適合有一定基礎或是就讀于建筑專業的朋友觀看。 ![]() ● 建筑結構設計,圖片源于視頻 從建筑結構的作用,到排架結構的分析,再細分至牛腿設計、屋架設計、豎向荷載下的分層法、砼構件設計、鋼構件設計等等十分細致、專業。如果你想更專業的了解建筑學科下的細分知識,這節課會是你的選擇之一。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內院校:東南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建筑美學》 / 華南理工大學 建筑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催生下,具備著特定的屬性。雖然建筑的基礎功能是為了人的“居住環境”,但是在規劃、建造每一個具體的建筑時,這些物理空間都具備著建筑師的“理念”或“思考”。 基于這些思考,建筑自身所攜帶的文化記憶與地域特色,都成為其被歸類為“流派”的理由之一。從宮殿到陵墓,從寺廟、教堂到園林,乃至于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筑,都包含了人類的創造智慧與美學追求。 ![]() ● 典型的嶺南建筑,圖片源于網絡 華南理工大學的公開課之一《建筑美學》,分別從建筑美學導論;客家建筑審美的基本維度;中國園林建筑美學;西方園林美學概述;嶺南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5方面進行,通過對價值論美學的基本原理運用,讓人結合各種類型建筑的具體的審美實踐活動,闡釋建筑審美的心理過程。課程內容涉及面雖然較小較細,但足夠人了解中國嶺南建筑風貌。 此外,同屬華南理工大學的公開課《建筑歷史》,綜述了中國建筑歷史的概貌和外國建筑發展的基本歷程,并選擇了中國古塔、拱頂與穹窿、城市秩序3個專題展開較為詳細且深入的討論。這兩堂課都值得一看。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內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地域建筑的創新情結》/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地域建筑創新》第一節“地域建筑創新”,以臺灣蘭陽博物館為例,圖片源于網絡 “地域性”是一個空間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時間概念。廣義上的地域性指與一個地域有關系的特征,比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的方方面面,城市與建筑的特征也包括在內。“地域性”強調自然環境里的特別之處,也重視“在地文化”的特殊性。 “地域建筑創新”,是在對抗全球化造成的普遍性背景中,慢慢出現的設計思潮,強調地域的特殊性與多元化。 隨著時代不斷的變遷,越來越多建筑師意識到,堅持地域特征,并牢牢抓住其中的民族文化,挖掘地域建筑中的生態學原理和建造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對“地域”有足夠的了解后,建筑設計的靈感才會得到迸發,而創新性也會應運而生。 ![]() ● 《地域建筑創新》第二節“地域自然環境”,以泰國灣蘇梅島當地建筑為例,圖片源于網絡 這檔課程,從地域建筑創新與全球化發展、地域自然環境、地域文化和生態技術的關系等方面講述地域建筑創新的相關問題,通過各地不同的案例,城市的發展以及當地的文化,自然氣候等方面,用理性且客觀的角度講述了“地域建筑創新”的發展趨勢。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內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建筑學的想象力》/ 哈佛大學 ![]() ● 哈佛大學Harvard,《建筑學的想象力》The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圖片源于網絡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的在線課程《建筑學的想象力》(The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由學院多位教授執教。 作為入門級別課程,這堂課通過豐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將建筑與它的“文化屬性”層層遞進地講述出來。我們應當如何將建筑視作一種文化表現?在這堂課程中可以有所了解。 ![]() ● 哈佛大學Harvard,《建筑學的想象力》The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圖片源于網絡 雖然章節分為10個板塊,但在每一節課程中你可以根據教授介紹的廣泛歷史背景,對建筑大師的作品進行生動地分析,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要求學生進行繪畫和建模方面的動手聯系。從某種程度來看,《建筑學的想象力》可以算是接近真正的架構師或歷史學家的工作。相比學院派課程既定地“枯燥模式”,這堂課反而輕松有趣。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外院校:哈佛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羅馬建筑》/耶魯大學 ![]() ● 羅馬建筑,圖片源于網絡 坐落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耶魯大學,是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也是著名的常春藤聯盟成員。 這節名叫《羅馬建筑》的公開課,是由耶魯大學原副校長助理和開放課程首席審查官E.E.Kleiner講座教授擔任。 課程總共含有23節,內容主要是對羅馬及其帝國偉大建筑和工程奇跡的介紹,其重點是城市規劃和個別古跡以及他們的裝飾(包括帝國的壁畫)。課程中E.E.Kleiner大概使用了超過1500張圖像進行詳盡闡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不少圖像都是E.E.Kleiner教授的個人收藏。 并且在公開課的內容中,重點突出了羅馬、 龐貝和中央意大利的發展。課程還提供了網站的一項調查,和現在北意大利、 西西里、 法國、 西班牙、 德國、 希臘、 土耳其、 克羅地亞、 約旦、 黎巴嫩、 利比亞與北非的建筑結構。 ![]() ● 古羅馬建筑室內,圖片源于網絡 如果你同樣對羅馬時期的建筑及文化充滿好奇,這節課可以讓你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外院校:耶魯大學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地景中的建筑》/ 麻省理工學院 ![]() ● 臺東大學新建“地景式”圖書館,圖片源于網絡 雖說在課程簡介里面它寫著“這是一門大三學生的設計課程”,但這堂公開課卻有它的不同之處,統共分為10節,其主題為介紹如何在景觀中建造建筑物時,讓自然界與構造物之間產生關聯的技巧。 在建筑為人所用時,它應當具備怎樣的特性與自然界“不謀而合”,是課程中能夠帶給我們的信息。 在這堂課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會在指定的基地上,學習如何分析地景及氣候環境來建造適合的景觀建筑,并且將設計的構想用模型及圖說表現。 ![]() ● 建筑與地景的聯系,圖片源于網絡 ??內容類別:公開課 ??國外院校:麻省理工學院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建筑設計》/ 筑龍學社 相較于學術性及理論性強的“學院派公開課”,由建筑行業或網站推出的公開課,更具有實操性。 比如筑龍學社推出的公開課,考慮到建筑師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資料、素材及可能面對的問題。匯總為一個檢索器,并相應的推出一些專題課程。 ![]() ● 筑龍學社,圖片源于網站 “筑龍學社”創建于1998年,是一個建筑行業的學習社群,這是一個集建筑設計、施工、造價、項目管理、BIM等專業于一體的綜合網站。一方面,平臺于日常提供行業內建筑師及專家的經驗分享,還有大量的案例,及便于從事建筑行業的朋友檢索百萬篇圖紙、技術資料。 另一方面則針對專享建筑技術,也有推出相應經驗豐富的專家來制作成套的《專題精品課》。如果你也是一位“喜歡自學”的建筑師,筑龍學社可以成為你的好幫手。 ??內容類別:公開課 ??網站:筑龍學社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自行選擇 ![]() 《ikuku精選課》/ 在庫言庫 ikuku.cn在庫言庫,是中國第一個建筑設計行業的自媒體社區(UGC)及項目輕量級托管平臺,聚集了百年全譜的全球華人優秀建筑設計師(包括90%以上大陸地區頂級建筑師)。 ![]() ● 在庫言庫,圖片源于網站 ikuku致力于解決線下建筑設計、室內裝修市場交易及控制風險成本及高的問題,雖然是一個綜合社區,但它能夠集合整理實名制超過9000名建筑師的資源,在平臺上提供能夠解決日常建筑工作中遇見的問題,讓人降低時間成本。而《ikuku精選課》也給廣大的建筑設計師,在日常工作的操作設計過程收集、總結了不少實用性強的“解決思路或方式”。 ??內容類別:公開課 ??網站:ikuku在庫言庫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自行選擇 *建筑紀錄片 排名不分先后 ![]() 《BIG TIME》 這部從預告片開始,就令建筑圈備受期待的紀錄片,花費了7年的跟拍時間,記錄丹麥BIG建筑事務所創始人Bjarke Ingels,及其設計的大量出色的當代建筑,同時也記錄他在生活中、在職業生涯中不為人知的一面。這部紀錄片從專業和個人的視角娓娓道來,讓我們了解他靈感來源的世界。 ![]() ● Bjarke Ingels,圖片源于網絡 介于Bjarke Ingels創造的諸多知名建筑物,他的名字也被認為是創意產業中“最有前景”的名字之一。Bjarke Ingels自始至終堅持尋找新的挑戰,并以“源源不斷”的靈感與專業去克服、突破它們。 ![]() ● Bjarke Ingels作品,VIA 57 west紐約曼哈頓,圖片源于網絡 紀錄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題是“設計建筑的概念”。權威、獨立且具有實力的建筑師的陳述總能勾起我們的好奇心,并讓我們思索一位成功的建筑師應該怎么做。可以說,這部紀錄片也是一個充滿各種新奇想法的集合。 ![]() ● 紀錄片《BIG TIME》,圖片源于視頻 Bjarke Ingels于2005年創立了BIG,很多成名之作都是在他在哥本哈根期間創作的,《BIG TIME》在講述到這些成名作時,主要介紹了兩個項目:“丹麥海事博物館”和“垃圾焚燒廠”,Bjarke Ingels邊畫邊講,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 ● Bjarke Ingels作品,垃圾焚燒廠,圖片源于網絡 ![]() ● Bjarke Ingels作品,丹麥海事博物館,圖片源于網絡 當然了,《BIG TIME》也被建筑權威網站Archdaily收錄于《2018年必看建筑紀錄片合集》中,想要觀看更多可自行檢索了解Archdaily。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安藤忠雄:由空到無限》 ![]() ● 紀錄片《安藤忠雄:由空到無限》,Tadao Ando:From Emptiness to Infinity,圖片源于網絡 安藤忠雄被譽為“極簡主義大師”,他的諸多建筑作品獲得各項國際大獎。諸如住吉的長屋、光之教堂、Vitra Seminar House等等。 這部名為《安藤忠雄:由空到無限》的紀錄片,展現他的創作過程和才華。安藤忠雄的設計風格強烈,常以毫不掩飾的混凝土外露來大膽創造,將日本傳統的建筑美學與現代主義的創新相連接,他在內部和外部空間的關系中充滿詩意的表達方式,稀釋了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邊界。 ![]() ● 安藤忠雄代表作之一“光之教堂”,圖片源于網絡 紀錄片從安藤忠雄的“獨特觀點”出發,揭開神秘建筑背后的故事,并從創作靈感與動力上分享那些聞名的建筑究竟如何建成。 在這部紀錄片中,安藤忠雄親自出鏡,討論了他對光之教堂的設計。 從概念上和美學上來說,這部紀錄片無疑是極簡主義愛好者的福利。 ![]() ● 安藤忠雄,圖片源于網絡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百年包豪斯》 ![]() ● 紀錄片《百年包豪斯》,圖片源于視頻 包豪斯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設計運動,這一運動只存在了14年,但它卻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國立包豪斯學校(Bauhaus),德國的藝術和建筑學校創立于1919年,講授并發展設計教育。包豪斯學校現已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其前衛理念至今仍在影響世界。 這部片子不長,可以算是包豪斯簡明史,記錄了包豪斯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大節點,基本來看還是將它的來龍去脈呈現清楚,且關于包豪斯的一些關鍵理念也有所突出。但如果你是想要深入了解包豪斯,仍需要去檢索有關包豪斯的書籍和知識以作補充。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城市化》 ![]() ● 紀錄片《城市化》,圖片源于網絡 這部紀錄片由Gary Hustwit執導,這是他在《傳奇字體》和《設計面面觀》之后,Gary Hustwit把《城市化》作為他執導的設計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介紹了當代城市化設計過程理想化背后的方方面面。 《城市化》著眼于對城市中心的設計。Hustwit總過穿梭于40個不同地點,與相關專家探討這個主題,其中包括Rem Koolhaas,Alejandro Aravena,Norman Foster,Joshua David,Oscar Niemeyer和James Canton等一些著名建筑師、城市規劃師、政治家、建設者和思想家的不同見解。 ![]() ● 紀錄片《城市化》,圖片源于網絡 紀錄片中強調,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2050年將會超過75%。但當一些城市正在經歷爆炸性增長的時候,另一些城市就意味著存在緊縮。 那么,如何平衡住房、公共空間、日常流動性、民眾參與、經濟發展和環境等等的問題,迅速成為了大眾關注和討論的焦點,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可常常,關于這些話題的內核討論一般只局限于專業人士的范圍之內,很少與公眾產生共鳴或鏈接。在這部紀錄片中,它以十分客觀角度分享出不同領域專家的聲音,得以讓人更全面的產生思考,同時該片也提出了面對城市化存在的種種問題,可以用處理城市性優劣的新方法來面對。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抽象:設計的藝術》(第二季) ![]() ● 紀錄片《抽象:設計的藝術》,第一季(左邊),第二季(右邊),圖片源于網絡 這是Netflix制作的一系列關于文化創意時尚工業領域的藝術紀錄片,在豆瓣上更是以高達9.4分的記錄被眾多人喜愛和稱贊。 第一季中主要是帶觀眾走進較為熟悉或容易理解的插畫、建筑、汽車、攝影、平面、室內、場景、球鞋等八個設計領域的頂級設計師,用詼諧輕松的形式給人們呈現出設計師的創作過程,同時將這些活躍于世界頂級設計領域舞臺的“創意藝術理念”分享。 揭秘設計師的幕后,讓人深入的去了解這些藝術家們的“靈感庫”,那些獨特且閃光的理念都是怎樣迸發的。 ![]() ● 紀錄片《抽象:設計的藝術》,圖片源于網絡 相對來說,第二季展示了更多設計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以及設計對生活的影響。探討環保建筑、戲服設計、字體計等眾多主題。每集以單個設計師為主線,將設計師的個人經歷和他們對設計內涵的思考和探索意義進行分享。 特別是第2集《生物建筑》,Neri Oxman讓我們看到的物理空間、城市建筑。從她的視角出發,帶領我們從生物為主角,看到建筑不斷發生的結合與神奇的創造力。 ![]() ![]() ● Neri Oxman,蠶絲亭臺,圖片源于網絡 看過這部紀錄片,你不得不承認,當這些足夠個人化的“設計思維方式”展現在我們眼前時,即便非設計專業,也能拓寬視野并從中學到很多小知識。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世界園林游記》 ![]() ● 紀錄片《世界園林游記》,圖片源于網絡 BBC《園藝世界》主持人蒙提·唐,曾說:“我曾經是,現在也是,一個業余的園丁和專業的作者。我的權威性僅來源于我對園藝的終生熱愛和對我自己花園的癡迷。” 走林訪園是了解一方文化的好方法。在這部《世界園林》之旅中,他將帶我們見識全世界的80座園林。蒙提·唐說,在開始這段旅途前,他所面臨的最難的挑戰,就是應該如何從世界諸多園林中挑選出80個。最終,他選擇的花園遵循了以下的理由:要么是他曾去過、非常了解的花園,想要與人分享;要么是他期待已久,想要趁這次機會一探究竟。在《世界園林游記》中,呈現出的園林既有舉世聞名的大師之作,也有鮮為人知的秘境園林。 ![]() ● 紀錄片《世界園林游記》,荷蘭羅宮 皇后花園拱廊,圖片源于視頻 蒙提·唐帶著他一貫調皮可愛的“評價風格”,對每所園林進行了客觀的評價,綜合園林的自然景觀(比如綠植的設計、種植)與建筑設計進行全面的分析,如果你也喜歡園林一定不要錯過。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建筑藝術之奇思妙想》 ![]() ● 紀錄片《建筑藝術之奇思妙想》,圖片源于網絡 這部紀錄片由CCTV推出,不講述那么深奧、專業的建筑概念、理論,是一部“輕量級”適合入門級選手觀看的紀錄片。 這些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建筑,分別以6集構成,從博物館與藝術館、體育場、公園御花園、趣味設計、劇院與歌劇院、超級交通工程,帶人從不同國度、歷史與文化中看到建筑藝術的豐盈性。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跟著設計去旅行》 ![]() ●紀錄片《跟著設計去旅行》,圖片源于網絡 這個紀錄片由TVBS推出,介紹了8位獲得素有建筑界權威獎項“普里茲克建筑獎”得主,與他們的作品,包括安藤忠雄、理查羅杰斯、妹島和世、赫佐迪穆、庫哈斯、貝律銘、扎哈哈迪德等……并以不同的角度,為大家講述建筑的故事。 想要了解建筑大師的經典作品與設計理念,不妨可以看看這部紀錄片。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人類居所》 ![]() ![]() ![]() ● 紀錄片《人類居所》,圖片源于網絡 《人類居所》是宜家的一部最新紀錄片,這是一部關于人們在生活中珍視什么、需要什么的紀錄片,它與一種所有建筑師都該培養的基本品質聯系在一起——傾聽和感知,什么讓人有家的感覺的能力。 ![]() ![]() ●紀錄片《人類居所》,圖片源于騰訊視頻 這部紀錄片橫跨四大洲,歷史18個月,對人類與環境、建筑進行了主題探索。“家”的概念通常都是安定的、令人心得以扎根的地方,而在紀錄片中,更多是通過居住在不穩定或極端氣候的挑戰性地帶,讓人忍不住討論,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在真實的設計和建筑里去實現紀錄片中人們提到的想法。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騰訊視頻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預告片) ![]() 《漫游世界建筑群》 ![]() ![]() ![]() ● 紀錄片《漫游世界建筑群》,圖片源于網絡 這部BBC經典紀錄片,是主持人丹·克魯克山克周游世界,遍訪各式建筑,展示這些建筑是如何體現我們人類的意愿、天賦和信念。 ![]() ● 紀錄片《漫游世界建筑群》,俄羅斯基日島的木結構教堂Kizhi Pogost,圖片源于網絡 在每期節目中,世界各地的建筑物被戲劇性的羅列在一起,觀眾將發現,盡管建筑風格迥異,它們之間竟有著意想不到的聯系。從俄羅斯西北邊陲的基日島的木結構教堂,到埃及西奈的圣凱瑟琳修道院,本系列是一段匯聚了眾多不朽建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旅程。 ![]() ● 紀錄片《漫游世界建筑群》,巴西國會大廈,圖片源于網絡 《漫游世界建筑群》不僅能豐富觀眾的建筑學知識,更為觀眾講述了世界建筑的動人故事,想象那些從未去過,卻聽到過的建筑:印度太陽廟,瑪雅金字塔血祭,熱那亞墓園,埃及新耶路撒冷修道院,印度瓦拉納西死亡之屋,俄羅斯木質教堂...都在這部“環球漫游記”中。 ??內容類別:紀錄片 ??觀看網站:B站 ??獲取方式:掃碼即可觀看 . . . 建筑,作為人為創造的產物,它的設計并不只有“使用”的功能,也并非是個單純的物理空間。建筑需要更多的創意,需要人賦予它思考和意義,正如我們所見,無論是10節公開課還是10部紀錄片,在人類歷史上,建筑都與人文相關。 一座建筑的內核,需要建筑設計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更需要他們在自然界與專業學科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于每一次實踐中發現不同、總結經驗。而更多人作為使用者,也應當理解建筑,了解它的肌理與脈絡。 ![]() ● 貝聿銘,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圖片源于網絡 在有限的生命與時間中,我們無法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體驗不同的文化,但閱歷與知識的拓寬不應該受此局限。紀錄片作為視覺時代一個重要的表達方式,能夠讓人變得更加開闊。雖然,人類并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鉆研每一個學科。但在眼下,不妨利用這場“超長待機”去更新生活、增長知識,探索建筑世界里的奧妙。 因篇幅有限,清單未盡完善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推薦你的“私藏好貨”~ 共同進步?? . . . ONE LIST 建筑公開課&紀錄片 (*排名不分先后) 1.《中國建筑史》/清華大學 2.《建筑評論》/ 同濟大學 3.《建筑結構設計》/ 東南大學 4.《建筑美學》 / 華南理工大學 5.《地域建筑的創新情結》/ 哈爾濱工業大學 6.《建筑學的想象力》/ 哈佛大學 7.《羅馬建筑》/耶魯大學 8.《地景中的建筑》/ 麻省理工學院 9.《建筑設計》/ 筑龍學社 10.《ikuku精選課》/ 在庫言庫 11.《BIG TIME》 12.《安藤忠雄:由空到無限》 13.《百年包豪斯》 14.《城市化》 15.《抽象:設計的藝術》(第二季) 16.《世界園林游記》 17.《建筑藝術之奇思妙想》 18.《跟著設計去旅行》 19.《人類居所》 20.《漫游世界建筑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