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衄(一) [病案]潘某,女,41歲。1978年11月25日就診。前天晚上突然口中出血,血從 舌下正中偏右外涌出(無外傷),某院紗布止血無效。摻云南白藥后再壓迫,能 暫時止血。檢查:血小板52×109/L(5.2萬/立方毫米),血壓19.4/13.6kPa (146/102毫米汞柱)。經用西藥后,仍有少量血液摻出,伴頭暈而脹,舌質紅潤, 苔薄白微膩,脈弦滑。 [治則]清心平肝,涼血止血。 [方藥]生地12克,夏枯草12克,炒槐米12克,玄參12克,鉤藤12克,淡竹葉10克, 麥冬10克,白蒺藜10克,甘草5克,木通5克,菊花6克,丹皮6克,仙鶴草15克。3劑 后,出血已止,僅感頭暈乏力,仿杞菊地黃丸加黃芪、太子參、當歸、鉤藤,服3 劑而愈。隨訪未復發。(見《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0年第6期) [評析]舌出血是因為火,如《諸病源候論》所云:“若心藏有熱,則舌上出血如涌 泉。”也有可因脾腎虛火上炎所致,如張景岳云:“心脾腎之脈皆及于舌,若此 諸經有火,則皆能會舌出血。”故本案治以清熱涼血而愈。(呂志連) 舌衄(二) [病案]佟某,男,47歲,1983年7月1日初診。半年前開始舌面持續滲出鮮血,經 當地及省內醫院診為肺心性舌溢血。經口服維生素C無效。證見:舌紅微癢 不痛,口干,咳嗽,大便干燥。舌紅無苔,兩脈弦數。 [治則]清熱涼血,固氣攝血。 [方藥]黃連15克,當歸30克,生地50克,丹皮15克,升麻10克,黃芪50克。3劑藥 后,舌面滲血大減,只在唾液中混有少量血液。再擬原方重用黃芪100克,以固 氣攝血。續進2劑,舌衄已愈。后經追訪,至今未復發。(見《遼寧中醫雜志》1987 年第6期) [評析]舌衄一證,為火熱之邪,胃腸實熱,灼傷陽經陰絡,迫血妄行而致。《瀕湖 脈學》曰:“火犯陰經血上溢,熱浸陰絡下流紅。”本案用清胃散加減治療,火 熱清,正氣復,病愈。(馬蔭篤)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80.中醫治愈奇病集成》